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9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自制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体外靶向爆破微泡范围、空间分布,及在兔肝脏组织中应用LIFU辐照载紫杉醇脂质微泡(PLM)的定位控释情况。方法 ①采用4种不同声强(0.3、0.6、0.9、1.2 W/cm2)LIFU(频率1 MHz,焦距160 mm,占空比50%)分别辐照含脂质微泡的水囊,同时从不同切面观察并记录水囊内微泡爆破范围及空间分布形态;②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0只,随机平均分为聚焦超声组(A组)和非聚焦超声组(B组);对实验兔静脉注射PLM后,对A、B组分别采用LIFU和非聚焦超声定位辐照肝脏2 min;辐照后1 h处死实验兔,取焦域中心及距离中心1 cm、2 cm、3 cm处的肝脏组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肝脏组织内的紫杉醇含量。结果 ①LIFU体外定位爆破微泡范围局限、形状规则,爆破范围随声强增高而增大;②A组辐照中心处紫杉醇浓度最大,距离中心处越远,紫杉醇浓度越低(F=201.81,P〈0.05);B组中各位置紫杉醇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6,P〉0.05);辐照中心处,A组紫杉醇浓度高于B组(t=5.28,P〈0.05)。结论 LIFU能够实现体内外靶向爆破微泡,其聚焦部位和微泡爆破范围可调。  相似文献   
12.
心肌声学造影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新型造影剂和显影技术出现,MCE的图像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目前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MCE可能具有下列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制表面活性剂类超声造影剂进行心肌显像的理想剂量.方法用本研究所自行研制的表面活性剂类超声造影剂对7只开胸犬的心肌进行显像观察,将造影剂稀释为10、20、30倍,分别对心肌进行显像,观察其不同的显像效果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造影剂的剂量在稀释10倍至30倍之间时,均是在触发间歇为1:8个心动周期时心肌显像效果最佳,此时造影剂在心肌组织内达到饱和状态.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心肌显像效果明显减弱,3级显像的比例明显减少,前壁、后壁心肌和心腔内声学密度明显降低.结论不同剂量的超声造影剂对心肌有不同的显像效果,本实验发现稀释20倍时心肌显像的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低频超声辐射微泡造影剂对人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微泡造影剂不同浓度、不同声学参数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受不同剂量,频率为300kHz的超声波辐照破坏微泡声学造影剂,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在微泡浓度为5%时,0.25W/cm2×10s与0.5W/cm2×5s组细胞存活率未见明显改变,而0.5W/cm2×10s、0.5W/cm2×20s、0.5W/cm2×40s、1.0W/cm2×10s、2.0W/cm2×10s各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辐照强度为0.5W/cm2、照射时间10s时,随着微泡浓度增加,超声对细胞的杀伤效应越强,与对照组相比,5%微泡浓度组P<0.05,其余各组P<0.01。结论超声破坏微泡声学造影剂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杀伤程度与超声辐照时间、声强及微泡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一种载基因脂质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制备一种可作为基因载体的脂质超声造影剂,对其理化性质和兔肾显影效果及载基因的能力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一种可作为基因载体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观察60Coγ射线灭菌前后造影剂外观、形态、浓度、平均粒径和电位改变,并观察其对正常兔肾显影效果,检测其结合基因的能力。结果自制脂质微泡的平均粒径范围为2.11~6.43μm,平均粒径2.79μm,粒径分布均匀,浓度约为(3.16±0.29)×109/ml;经60Coγ射线灭菌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微泡形态,粒径大小无明显变化;体内造影显示该造影剂能够有效增强兔肾实质回声;基因结合量效优化结果显示,造影剂的最大基因结合的效率为22%,最大基因结合量为0.45μg/ml。结论自制脂质超声造影剂符合理想超声造影剂的要求,性质稳定,制备简易,载基因效率高,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超声微泡造影剂以及基因或药物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肝穿活检作组织病理学诊断,以明确肝脏的炎症活动分级与肝纤维化程度分期。方法对117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后,采用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方法取得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117例病例中组织病理学诊断:轻度慢性肝炎75例;中度慢性肝炎4例;早期肝硬化13例;肝硬化25例。超声诊断轻度50例;中度39例;肝硬化可能18例;肝硬化10例。结论慢性肝炎的超声声像图与病理分级分期有部分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观察X综合征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的特点。方法选取X综合征患者10例(Ⅰ组),健康自愿者10例(Ⅱ组),采用SonoVue进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检查,获取心尖四腔切面图像,采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测定达到峰值的最大显影强度A,曲线上升平均斜率β及A·β乘积,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结果X综合征患者心肌显影的峰值强度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反映心肌血流速度的β值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反映心肌血流量的A·β乘积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可定量分析X综合征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8.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小鼠骨骼肌基因转染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微泡造影剂在超声作用下是否可增加小鼠骨骼肌基因转染效率.方法 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第一组:在胫前肌注射造影剂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的混合溶液;第二组:注射与第一组相同的混合溶液后立即加超声辐照;第三组:注射GFP;第四组:在注射GFP后立即用超声辐照.7天后取小鼠胫前肌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第一组与第二组有较多GFP表达,部分肌纤维绿色荧光较明亮,部分较暗淡;第三组和第四组GFP表达量较少.第一组与其余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二组与其余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三组与第四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微泡造影剂在超声作用下可明显增强小鼠骨骼肌的基因转染效率;未加超声波作用时,直接肌注携基因的超声微泡造影剂亦可增加小鼠骨骼肌的基因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大鼠缺血心肌的有效性。方法:将15只急性心肌梗塞3天后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每组5只,第一组采用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的方式将pcD2VEGF121基因转染大鼠心肌约6分钟;第二组尾静脉输入同等剂量携pcD2VEGF121基因的造影剂;第三组为对照。2周后,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缺血心肌中的VEGF蛋白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结果:采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的VEGF基因转染,能明显增强VEGF基因在大鼠心肌组织内的表达,并可促进缺血心肌组织新生血管,结论: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的VEGF基因治疗是一种无创、新型、高效的基因转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载多烯紫杉醇及酞菁锌并靶向乳腺癌多功能分子探针的体外光声显像特性及寻靶能力。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载多烯紫杉醇及酞菁锌并连接RDG靶向肽的多功能分子探针。检测探针的一般物理特性、多烯紫杉醇及酞菁锌包封率及载药量、与RGD连接情况及体外寻靶能力,观察其体外光声显像情况、体外释放特性及体外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能力。结果成功制备靶向载多烯紫杉醇及酞菁锌的多功能分子探针,平均粒径(266.00±65.85)nm,表面电位(-29.20±6.27)mV;多烯紫杉醇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88.00±0.32)%、(34.92±0.02)μg/mg,酞菁锌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97.25±0.22)%、(30.87±0.11)μg/mg;靶向载多烯紫杉醇及酞菁锌纳米粒具有一定缓释效应,且呈明显光声信号,并随酞菁锌含量增加而增强。流式细胞仪检测RGD肽与靶向载多烯紫杉醇及酞菁锌纳米粒连接率为89.19%。激光辐照靶向载多烯紫杉醇及酞菁锌纳米粒后,乳腺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载多烯紫杉醇及酞菁锌并靶向乳腺癌多功能分子探针呈明显光声信号,并具备乳腺癌细胞靶向能力,可通过光声介导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