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16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极少早期X线片会显示阴性.笔者2009年6月收治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X线片正常而延误诊治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脊柱全长片对腰椎平片漏诊的腰骶移行椎的诊断作用.方法:184例(男99例,女85例)腰腿疼患者接受脊柱全长影像检查.利用脊柱全长影像资料,明确是否存在Castellvi分型之外的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结果:9例(4.9%)非矩形化完全型腰椎骶化依据腰椎平片无法辨出,其中6例L5与S1椎板融合,3例L5~S1椎板间结构残留.12例(6.5 %)S1完全腰化为L5样外观,出现S1~2间盘及椎板间结构,横突宽度小于19 mm,腰椎平片会漏诊.结论:临床上存在两种单纯腰椎平片可能漏诊的腰骶移行椎,一种是非矩形化完全型腰椎骶化,(可进一步分为L5~S1椎板残留与椎板融合两种亚型),一种是双侧横突均小于19 mm的彻底型骶椎腰化,只能通过脊柱全长片发现.  相似文献   
43.
腰骶移行椎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末节腰椎(L5)或首节骶椎(S1)的结构可能变异,其中一个部分或全部呈现另一个的特点,变异的脊椎称腰骶移行椎(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e,LSTV)。LSTV与腰椎疾患有一定相关,正常人群中LSTV发生率为0.6%~12%,腰椎疾病患者可达30%。本文就LSTV诊断、漏诊原因及其临床意义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4.
椎板后壁部分刮除辅助透视行颈椎弓根钻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椎板后壁部分刮除辅助透视行下颈椎椎弓根钻孔的可行性。方法3具新鲜尸体下颈椎的30例椎弓根,透视确定椎弓根轴线所在高度,将此高度侧块与椎板后壁交界内外侧各5mm范围内的皮质骨去除,刮除其下松质骨,先暴露出内侧的椎板前壁,后紧贴椎板前壁向外侧刮除,找到椎弓根入口。根据内倾角确定入口外侧骨质去除范围,以椎弓根内壁为参照,透视确定上倾角,行髓腔钻孔。CT扫描明确钻孔准确性。结果1例髓腔消失,放弃钻孔;27例钻孔准确;2例髓腔〈3mm,椎弓根外壁向外侧移位,但〈2mm。结论椎板后壁部分刮除辅助透视行下颈椎椎弓根髓腔钻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5.
改良Abumi法行下颈椎椎弓根钉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改良Abumi法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可行性。方法4具下颈椎的39例颈弓根(1例内横径(TID)<1.5mm排除在外)。对5例TID<3.0mm(组A)、3例3.0mm≤TID<3.5mm(组B),31例TID>3.5mm(组C)的椎弓根行改良Abumi法螺钉植入。先通过侧块松质骨刮除寻找椎板前壁(ACL)、上关节突前壁(ACS)和下关节突前壁(ACI)三者的汇聚点找到椎弓根入口(EP);再以椎弓根内壁(MCP)为参照,沿椎弓根髓腔钻孔。CT扫描明确孔道准确性。植入3.5mm直径螺钉后,再行CT扫描。结果钻孔后组B、组C的34例椎弓根四壁完整;组A的5例椎弓根外皮质(LCP)向外移位小于2mm。螺钉植入后CT复查,组C的椎弓根四壁保持完整,组B的LCP向外移位,组A的LCP向外进一步移位并骨折,但钉道方正确。结论改良Abumi法行下颈椎弓根螺钉植入能保持钉道正确。  相似文献   
46.
枢椎椎弓根的解剖部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枢椎椎弓根的解剖部位。方法:观测干燥成人枢椎标本,对新鲜枢椎行CT薄层扫描,寻找残存的枢椎上终板痕迹,以明确枢椎椎弓根的部位。结果:枢椎前结构的前下方为一三角形突起部位,皮质较厚,同典型颈椎椎体相似;三角形突起与上关节突锥形跨越约1.8~2.4mm。侧方椎弓上下关节突间部分,以横突孔后结节为界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者内倾角大,后者内倾角小。结论:枢椎的椎体为位于前结构下方的三角形突起部分,椎弓根位于上关节突与椎体之间,侧方椎弓上下关节突问的连接部分,被横突孔后结节分为横突孔内界及峡部。  相似文献   
47.
枢椎侧方椎弓的临床解剖学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国人行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测量57例干燥枢椎标本侧弓前部内倾角α s、上倾角Y、上宽Ws、中宽Wm、下宽W、上高Hup下高Hip及上关节突厚度Hsa,Ebraheim进针点O距下关节突外缘和下缘距离Lla和Hia钉道表观长度Ls、实际长度La,O点距上关节突后缘和峡部的距离Los和Loi。结果:左/右αs=37.78°±7.87°/40.23°±7.73°,y=62.92°±9.25°/62.41°±8.41°,Ws=7.40±1.69 mm/6.86±1.71 mm,Wm=5.18±1.48 mm/5.17±1.40 mm,Wi=4.17±1.13 mm/4.21±0.98 mm.Hsa2 07±0.94 mm/1.97±0.87 mm,Hup=5 09±1.39 mm/5.00±1.43 mm,Hip=6.05±1.48 m/5.84±1.20 mm.Lla=4.19±1.17 mm/3.94±1.06 mm,Hia=9.38±1.60 mm/9.44±1.82 mm,Ls=29.43±2.61 mm/30.02±2.70 mm,La=26.63±2.37 mm/26.42±2.72 mm,Los=6.37±1.48 mm/4.96±1.54 mm,Loi=4.42±1.30 mm/2.64±1.25 mm。左右侧分别有45.6%(26)/47.3%(27)例的Wm≤5.0 mm(3.5 mm螺钉的安全界限)。如以仅α作为进针方向,左、右侧分别有63.2%(36)、70.2%(40)的螺钉将进入对侧。结论:国人Wm偏小,3.5 mm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风险较大。Ebraheim进针点偏前、偏内、偏上,进钉的内倾角偏大、上倾角偏小。应行调整。  相似文献   
48.
颈椎损伤合并其它部位损伤较为常见,如不能及时确诊,将有可能导致颈检或脊髓原有损伤加重。本文报告4例颈椎操作漏诊患者,对其漏诊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9.
患者男,26岁,办公室工作人员,因长期伏案工作后腰部疼痛2周就诊.查体:L3棘突右旁5 cm处深压痛,较剧烈,无放射痛,腰部前屈及右侧弯受限.  相似文献   
50.
骶髂关节融合术有多种,无一种广泛认同 的标准方法。介绍一种新的手术操作技术:患者取俯卧位,L3~S3后正中切口,劈开腰背深浅两层筋膜(浅层为背阔肌延伸部呈横向或斜向,深层为竖脊肌筋膜呈矢状),向外下分离达髂嵴。自L5至S2将竖脊肌从棘突及髂骨附着点剥离,在S2水平将竖脊肌横行切断,整束向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