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7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全国城市学龄儿童睡眠状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掌握全国城市学龄儿童的睡眠时间,分析这一年龄阶段儿童主要存在的睡眠问题及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分级整群抽样,于2005年11-12月对我国9城市、55所小学的19 299名学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个人基本情况(采用自制问卷)、睡眠习惯和睡眠问题(采用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结果 我国城市学龄儿童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平时为9 h 10 min(标准差48 min),周末为9 h 48 min(标准差63 min),睡眠不足发生率平时为71.4%,周末为41.8%.各类型睡眠问题发生率波动于14.5%(睡眠呼吸障碍)~75.3%(白天嗜睡).男童与女童相比,睡眠焦虑的发生率略低(χ2=19.42,P<0.01),但异态睡眠(χ2=13.76,P<0.01)和睡眠呼吸障碍(χ2=119.83,P<0.01)的发生率则高于女童.除夜醒问题外,其他类型睡眠问题均呈显著的年龄别差异.结论 我国城市学龄儿童睡眠状况值得忧虑,儿童睡眠健康问题应作为一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2.
目的建立简便易行、经济适用的MGMT基因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检测方法。方法应用碱基错配创造酶切位点原理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判断MGMT基因四个SNP位点多态性。结果设计一对引物PCR扩增含MGMT84多态位点的DNA片段,另一对引物PCR扩增含MGMT基因143、160、178三个多态位点的DNA片段,使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酶切判断4个位点多态性,PCR和酶切效果均较好。结论应用创造酶切位点PCR-RFLP原理建立的MGMT四个多态位点的检测方法具备简便、经济、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氯乙烯(VCM)暴露工人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彗星实验测定145名VCM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并按DNA损伤情况将工人分为DNA损伤组和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设计,PCR-RFLP测GSTP1A/G、CYP2E1c1/c2、CYP2D6LG/C基因多态;PCR法测GSTT1、GSTM1缺失情况。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和个人职业暴露史。结果GSTP1 AA和AG GG基因型在DNA损伤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0.7%,39.3%和78.7%,21.3%,经检验,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T1、GSTM1、CYP2E1和CYP2D6L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在DNA损伤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GSTP1多态在氯乙烯所致DNA损伤中的作用与单因素研究结果一致,携带GSTP1 AG GG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GSTP1 AA基因型个体DNA损伤的风险性升高(OR=2.48,95%CI:1.11~5.53,P<0.05);其他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酶GSTP1基因型与VCM诱导的DNA损伤有关,携带GSTP1 AG或GG基因型个体可能为氯乙烯致DNA损伤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β基因多态性与矿工矽肺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以男性矽肺病人183例为病例组,111例无矽肺的男性接尘矿工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TNFα-308、-238和TNFβ 252位点的多态性。结果TNFα-308、-238和TNFβ 252各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吸烟且携带-308A等位基因的接尘工人更易发生矽肺(OR=2.50,95%CI=1.17~5.37)。病例组中-308G/-238 G/ 252G和-308A/-238 G/ 252A单倍型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NFα-308、-238和TNFβ 252位点基因多态在矽肺发病的遗传易感性中不起主要作用,但TNFα-308多态性与吸烟有交互作用。单倍型-308G/-238G/ 252G和-308A/-238G/ 252A可能是矽肺发生的易感性标记。  相似文献   
45.
[目的]应用基准剂量(BMD)法分析氯乙烯低剂量亚慢性染毒的肝脏毒效应,估算其BMD、基准剂量下限值(BMDL),为低剂量氯乙烯的亚慢性肝毒性的风险评估提供资料。[方法]48只ICR雄性小鼠分为氯乙烯高浓度组(160 mg/m~3)、中浓度组(80 mg/m~3)、低浓度组(40 mg/m~3)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2只,静式吸入染毒10周,每周染毒5次,每次2 h。观察记录小鼠体重变化,行肝脏病理学检查,测定肝脏系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脏三酰甘油(TG)及胆固醇(CHO)含量。根据BMD法筛选肝脏毒性效应数据,采用BMDS 2.7软件中连续型变量的4种剂量-效应关系模型(Hill、Linear、Polynomial和Power模型)对筛选后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选择最佳拟合模型,得出BMD和BMDL值。[结果]对照组和低浓度组小鼠肝脏病理学检查未观察到异常改变,中、高浓度组出现明显的肝细胞水肿、嗜酸性改变及炎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的起始体重、终末体重、肝脏系数、血清ALT、AST及肝脏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浓度组肝脏CHO含量[(1 836.86±179.89)、(1 944.20±213.45)mmol/g]均高于低浓度组及对照组[(1 176.65±73.91)、(1 085.10±211.95)mmol/g],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肝脏CHO含量采用BMD法进行分析,选择最敏感模型Hill模型计算得出BMD和BMDL分别为38.96、16.48 mg/m~3。氯乙烯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为40 mg/m~3。[结论]低浓度氯乙烯亚慢性染毒导致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且BMD和BMDL值均低于NOAEL。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苯并[a]芘亚急性染毒后小鼠神经行为及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树突棘密度的变化。[方法]4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苯并[a]芘染毒共4组,经腹腔注射分别给予植物油溶剂和苯并[a]芘0.8、2.0、5.0mg/kg,隔天一次,连续4周。通过糖水偏爱实验、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苯并[a]芘亚急性染毒后小鼠神经行为学改变;采用高尔基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内神经元树突、树突棘密度的变化。[结果]在糖水偏爱实验中,各组小鼠糖水偏好百分比[(93.71±0.99)%、(89.43±4.10)%、(89.72±1.23)%、(84.04±5.88)%]无差异(P0.05)。在旷场实验中:高剂量组小鼠在中心区滞留时间[(50.34±12.74)s]短于对照组[(73.94±29.30)s](P0.05);中、高剂量组小鼠中心区进入次数(15.88±8.84、13.25±7.92)少于对照组(28.00±13.33),周边区运动距离[(9688.23±1382.15)、(9926.83±1477.06)mm]较对照组[(7655.69±2392.45)mm]长(均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中、高剂量组小鼠开臂进入次数(5.88±1.96、5.63±2.97)、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18.38±5.25)%、(20.90±2.27)%]均小于对照组[11.63±7.25、(39.80±8.37)%](均P0.05)。高尔基染色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总长度[(1295.88±238.26)μm]、树突分支数(16.50±1.38)及树突棘密度(每10μm中的个数)(3.20±0.79)均低于对照组[(1732.81±239.69)μm、22.17±2.56、5.90±1.20]。[结论]苯并[a]芘亚急性暴露可诱发小鼠焦虑样行为,这可能与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及树突棘可塑性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74例,其中男性223例,女性151例;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68.52岁;体质量指数18~30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5.38 kg/m~2。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术前和术后24 h时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翻阅患者病历,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教育程度、个人史、合并疾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支架长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院前用药、发病至入院时间、术后他汀药物应用、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等资料,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随访,观察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统计炎性因子及其他临床资料与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374例患者5年随访期内非心源性死亡患者10例,失访患者21例,最终纳入统计患者343例;5年累计心源性死亡患者46例,死亡率13.41%。死亡患者术后24 h时IL-6及IL-6增加率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院前阿司匹林、院前氯吡格雷、院前β受体阻滞剂、院前他汀药物、院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发病至入院时间不是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死亡的因素(P0.05),年龄、性别、吸烟、体质量指数、教育程度、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术前Killip分级、支架长度、CK-MB峰值、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死亡的因素(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Killip分级、IL-6增加率是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是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死亡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PCI术前后炎性因子可作为STEMI患者5年生存率的预测因素,对术后炎性因子明显升高的患者,术后应给予充分重视,可通过双联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等方式给予早期干预,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8.
上海师范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和安全必天造地设斩同伴教育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帮助年轻人掌握有关艾滋病/性病知识,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方法 采用同伴教育的方法对上海某师范大学一年级新生进行艾滋病/性病和安全性行为教育,结果 该同伴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对有关生殖、性病和艾滋病的知识水平,使大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安全性行为以及如何避免高危性行为以远离艾滋病;改变了万古长青生对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恐惧、躲避和憎恶的态度。结论 在大学生中开展同伴教育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49.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在妇科肿瘤领域中,放疗与手术、化疗构成妇科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据资料显示,近年宫颈癌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已严重威胁到年轻女性的健康和生命。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ene 1,XRCC1)、人8-羟基鸟苷糖苷酶1基因(human 8-oxoguanine DNA glycosylase-1,hOGG1)以及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的多态性与氯乙烯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胞质阻滞微核试验方法(CBMN)评价313名氯乙烯接触工人和141名对照工人染色体损伤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对接触工人XRCC1基因Arg194Trp、Arg280His和Arg399Gln 3个位点和h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及MGMT基因Leu84Phe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采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率比(frequency ratio,FR)及其95%可信限(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结果]本研究表明,氯乙烯接触工人的微核率为(4.86±2.80)‰,显著高于对照人群的微核率(1.22±1.24)‰(P〈0.01)。携带hOGG1 326 Ser/Cys基因型(FR=1.21,95%CI:1.02~1.46;P〈0.05)、XRCC1 194Arg/Trp基因型(FR=1.12,95%CI:1.00~1.25;P〈0.05)和XRCC1 280 Arg/His和His/His基因型(FR=1.12,95%CI:1.00~1.26;P〈0.05)的个体均易发生染色体损伤。在易感性的双体型中,携带CGA/CAG的个体相比携带野生型CGG/CGG的个体微核率明显升高(FR=1.67,95%CI:1.19~2.23;P〈0.05)。接触组人群的微核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升高(FR=1.13,95%CI:1.00~1.28;P〈0.05)。对XRCC1基因型进行联合分析,发现随着剂量增加和携带突变等位基因数目增多,其染色体损伤风险增大。[结论]胞质阻滞微核可以作为氯乙烯接触工人早期健康损害的敏感指标,基因型XRCC1 Arg194Trp、Arg280His、hOGG1 Ser326Cys和双体型CGA/CAG以及年龄增长可能对氯乙烯致工人染色体损伤的过程产生影响。氯乙烯累积接触水平与XRCC1基因型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