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超声引导腹腔神经丛阻滞对上腹部恶性肿瘤的止痛效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注射无水乙醇阻滞腹腔神经丛对上腹部恶性肿瘤的止痛效果。方法 在识别腹腔神经丛及肠系膜上丛声像图特征的基础上,在超声引导下经腹穿刺,穿刺角度与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呈20~30°夹角,向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两旁及肿瘤压迫部背侧区域行多点无水乙醇注射,注射量20~50ml。穿刺时经过肿瘤者,退针时向肿瘤内注射无水乙醇。结果 28例上腹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治疗,其中15例(53.6%)止痛效果为一时性完全缓解,12例(42.8%)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96.4%(27/28)。止痛效果与乙醇注射量有一定关系,注射量≤12ml者4例,1例无效,3例部分缓解;注射15~28ml者6例,2例获一时性完全缓解;注射30~50ml者18例,13例(72.2%)达一时性完全缓解,2例经2次注射、1例经3次注射后达死亡前完全止痛(3~6个月)。对9例经过肿瘤穿刺者同时向肿瘤内注射乙醇,6例肿瘤缩小,局部压痛明显缓解。9例(32.1%)发生并发症,其中4例为体位性低血压,2例呕吐,2例呃逆,1例腹泻,经对症处理均缓解。结论 超声引导腹腔神经丛阻滞对上腹部晚期肿瘤所致顽固性疼痛,为较安全有效可行的止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2.
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建立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复发率较高的肝肿瘤 (>3.5cm)的治疗方案 ,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治疗范围至少达肿瘤周边 0 .5~ 1.0cm的原则 ,采用 5cm消融灶设计不同大小肿瘤重叠消融的方案。按照数学模型计算建立的治疗方案包括覆盖肿瘤所需的最少消融灶数目、定位模式及实施程序。设立易于把握的实际布针方法。临床应用对象为根据计算方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83例及肝转移癌患者 5 8例 ,计 14 1例 16 2个肿瘤 ,大小为 3.6~ 7.7(4 .79± 0 .96 )cm。【结果】16 2个肿瘤共穿刺消融 712个球灶。治疗后 1个月CT检查显示肿瘤完全灭活率达 90 .1% (14 6 /16 2灶 ) ,随访 3~ 38个月 ,局部复发率为 2 1.0 % (34/16 2灶 ) ,其中肝转移癌高于原发癌 (P <0 .0 5 ) ;2 6例因肿瘤复发共进行了 39次再次治疗 ,其中 18例再治疗 1次 ,8例再次治疗 2~ 3次。严重并发症为 4 .9% (7/14 1例 ) ,仅 1例复发癌再治疗 1周后肠穿孔需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本计算方案的制定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 3.5cm以上肝肿瘤提供了依据 ,并可指导临床实际应用。治疗结果显示该方案可显著提高肝肿瘤消融灭活率 ,减少复发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3.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总被引:58,自引:5,他引:5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原发性肝癌55例、肝转移癌37例,计92例、132个病灶行超声引导RFA治疗;肿瘤大小中位数为3.2cm(1.5-8.0cm)。89例经皮超声引导RFA术均在门诊进行,余3例行术中超声引导下RFA治疗,采用螺旋CT增强检查及其他方法综合评价疗效。结果 1d或1个月后增强CT检查,显示120个病灶被完全灭活,有效率达90.9%,其中有21例(22.8%)行第2-4次RFA治疗,1至3个月后CT显示85例(68.5%)肿瘤缩小,1例巨块型肝癌大出血,急诊手术中行RFA治疗止血成功,经3-16个月随访,目前89例存活,1例因手术、2例因合并食管静脉瘤出血死亡,较重并发症3例,1例损伤肝被膜致出血,经RFA止血成功;1例肝功能指标异常加重,出现黄疸、腹水;另1例肝管显著扩张,黄疸加重,行经皮肝胆管置管引流。结论 超声引导RFA对不同或不适宜手术切除的肝脏恶性肿瘤提供了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但选择适应证及重视操作方法仍是关键因素。RFA对肝肿瘤破裂出血可能为一局部止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超声造影在腹部应用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肝脏等腹部脏器,在疾病诊断、介入治疗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成为影像医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超声造影在肝脏、胰腺、胆囊胆管、脾脏、肾脏、腹部创伤的应用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概述。一、肝脏超声造影肝脏超声造影是超声造影应用最早和最多的领域之一。肝脏接受肝动脉及门  相似文献   
95.
目的:对其它检查方法不能作出定性诊断的中心型肺肿瘤进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探讨该方法对中心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经X、CT或纤维镜等疑诊或未能确诊的33例及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肺中心型肿瘤者4例,共计37例为本文对象,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29~81岁。方法:首先通过实变肺行超声检查确认肿瘤,并设定穿刺线路。  相似文献   
96.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应用于治疗肝转移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对肝转移癌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不宜手术、放疗、化疗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肝转移癌患者48例(91个灶)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治疗.原发灶来自消化道肿瘤33例(68.7%),乳腺癌7例(14.5%),其他肿瘤8例(16 .8 %).本组肿瘤最大直径范围为1.5~7.2 cm(中位数2.3 cm), 26例为单发灶,余22例为2 ~5个病灶.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为主结合彩超、穿刺活检、肿瘤标记物等检查方法综合评价疗效 .结果:1个月后螺旋CT增强扫描显示87个病灶完全失去活性,近期有效率达95.6%.有4例局部复发, 14例肝内其他部位再发,而行第2~4次治疗.全部病例经3~18个月随访,目前 46 例存活,2例射频后肿瘤缩小者行手术治疗,因手术并发症死亡.较重并发症1例(2.1%)为肝被膜损伤出血,经射频消融凝固止血成功.结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可作为肝转移癌的一种微创局部治疗方法,其并发症少,缓解率高,是治疗肝转移癌安全、有效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比较术前经直肠超声(TRUS)对未经放化疗及放化疗后直肠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分析放化疗后TRUS在直肠癌分期中应用价值. 方法 病例分为2组:术前未经放化疗组179例,术前放化疗组148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TRUS检查,并经手术切除.按直肠癌TNM分期标准进行浸润深度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 未经放化疗组直肠癌TRUS的准确性为78.2% (140/179),TRUS对pT1~pT4各期直肠癌灵敏性分别为83.3%(15/18)、50.0% (21/42)、88.0% (95/108)、81.8 (9/11).术前放化疗组直肠癌TRUS准确性为62.2% (92/148),对pT0~pT4各期灵敏性分别为0、12.5% (1/8)、42.9% (21/49)、87.3% (62/71)、88.9% (8/9).TRUS对未经放化疗直肠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放化疗组(P<0.01),pTI期直肠癌未经放化疗组TRUS灵敏性明显高于放化疗组(P<0.01),而对pT2~T4各期直肠癌TRUS灵敏性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放化疗后TRUS对直肠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下降,尤其对放化疗后pT0期及pT1直肠癌准确判断困难.TRUS对pT3及pT4期直肠癌判断的灵敏性较高,放化疗组与未经放化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8.
99.
背景:分析一组失去手术及介入治疗机会的Child-Pugh-C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RFA)治疗的结果,探讨其可行性。 方法:RFA治疗的295例HCC患者中,肝功能评价Child-Pugh-C级13例17灶为本研究对象;Child-Pugh平均评分10.2±0.4分(范围10-11分)。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61.6±10.9岁(42-78岁),>65岁占6例。肿瘤平均大小3.8±1.0cm (范围2.2-5.8cm),多发肿瘤占30.8%;2例为手术后复发癌。 结果:共治疗22次(1-4 次/例),平均消融3.1次/灶。RFA后1周内全部病例肝功酶升高, 9例 (69.2%) 于1-3个月内降至治疗前水平。1个月后再次Child-Pugh评分平均为10.3±0.8(范围9-11分),较RFA前无明显变化。根据1个月CT, 肿瘤坏死率为88.2% (15/17灶);5例因肝内复发新生行2-4次RFA。随访2-69个月,生存期>1年占61.5%(8/13例),>2年占23.1%(3/13例),>3年占15.4%(2/13例)。RFA后较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3.6%(3/22人次),消化道出血,肝被膜下出血各1人次,另1例肝癌浸润范围>5cm,因消融范围较大,治疗后发热、肝脓肿,2月后死于肝功能衰竭。 结论:初步结果显示,因肝功能差不宜手术及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微创RFA可提供治疗机会,取得一定疗效。但对较大肝癌应控制治疗范围,避免急性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0.
尖锐湿疣(CA)是目前性病中极易复发、严重危害健康、不易治愈之疾病,其发病率居我国各种性病第二位,笔者使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各种CA病人201例,疗效满意。从而认识到治疗CA使用综合疗法,不失一种该病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