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文化教育   15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01.
本文利用"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主对官方媒体的信任与企业投资决策的关系。研究发现:(1)信任官方媒体可以扩大企业的整体投资,但主要是对长期导向投资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处理了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从影响机制来看,信任官方媒体可以降低企业家对环境风险的感知并提高对自身地位的感知,从而为制定积极的投资决策创造心理条件。本研究表明强化民营企业家对官方媒体的信任是激励企业投资的有效路径。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官方媒体传递政策信息的作用,缓解非市场因素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扩大民营企业投资创造有利的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利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粉煤灰掺和物改良膨胀土。试验研究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粉煤灰掺和物改良膨胀土的抗剪切强度,结果表明,掺和物可以有效增强膨胀土的抗剪切强度。当膨胀土中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含量超过0.3%时,膨胀土的粘聚力增幅最大。膨胀土中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含量既定情况下,随着添加粉煤灰量的增大,掺入6%-8%粉煤灰时,膨胀土的抗剪切强度存在一个最大值。确定出了改良膨胀土时,添加0.3%-0.5%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以及6%-8%的粉煤灰为宜(百分比为质量干重比)。  相似文献   
105.
北宋才子张适,聪慧机智,记忆惊人,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善诗喜文。传说他五六岁时,便能吟诗作对,往往胜于当地秀才。一日,小张适在家中坐于浴盆冼澡。恰有一位学士前来拜访其父。学士进门,见张适泡在水中,浴盆热气腾腾,张适的脸庞,浑身热得红润,好似出水芙蓉,心中喜欢,灵机一动,吟出一联:  相似文献   
106.
亲爱的爸爸,十一年了,我不知在默默中给您写了多少封信,我既不能让人知道,又没有可投之处,可我却不停地写,不停地写……写在纸上的我不得不一封封毁掉,可写在心上的却铭刻得越来越深。——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早晨,来到地头,我看着黄澄澄的阳光里,水嫩水嫩的白菜仿佛长高了许多,我禁不住心里痒痒的,手里痒痒的,嗓子里也痒痒的。——林斤澜《学生的家信》词语、句子的使用,一般情况下应当避免重  相似文献   
107.
108.
北宋大文学家王禹偁自幼聪慧好学,九岁便能文善诗,在乡里颇有名气,人称神童。然其家境贫寒,靠义母磨面为生。温饱尚尚不能满足,父母自然无力供小禹假上学读书。  相似文献   
109.
[文题]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题一:《我和音乐》要求:①除诗歌、小说、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题二:读下面短文,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读后感。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110.
[小引]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四大发明璀璨夺目,不仅推动了华夏文明的进程,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全人类。但是,数百年来,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发现少了,同学们在数理化课本里学到的定律、法则、公式几乎都是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至今还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无缘。这是为什么呢?上世纪初,五四运动中昂然前行的志士,为唤醒沉睡的国人,高扬"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的理想远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