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70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21.
目的:应用临床诊断性能(ROC)曲线方法评价TSH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在Graves'病(格雷夫斯病)和桥本甲状腺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以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63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者血清的TRAb、TP...  相似文献   
122.
张凡  宋少莉  冯阳  黄钢 《肿瘤》2012,32(5):327-331
目的:探讨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2-DG与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单独及联合处理A549细胞,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生存率;DCFH-DA (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变化;比色法检测A549细胞内氧化型谷胱甘肽占总谷胱甘肽含量的百分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SOD、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 mRNA的转录情况.结果:2-DG可以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同时伴随着细胞内ROS产生增多和氧化型谷胱甘肽所占的百分比升高.2-DG干预后,细胞内CAT和GSH-Px mRNA表达水平上调,而SOD mRNA的表达水平未出现明显变化.A549细胞经NAC和CAT预处理后,2-DG的抗肿瘤作用明显减弱,而特异性氧自由基清除剂SOD对2-DG的抗肿瘤作用没有明显影响.结论:2-DG能够抑制A549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诱导ROS的生成,尤其是H2O2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3.
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及个性化诊疗方案是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新兴的代谢组学(metabolomics)开辟了辅助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的新思路。代谢组学是一种将图像识别方法和生物信息学结合起来的分析技术,用于检测体液或组织中的代谢产物并分析其变化规律。肿瘤的发生、发展伴随着机体代谢产物的变化,代谢组学能对肿瘤引起的机体代谢变化作出整体评价,筛选出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治。本文就代谢组学的概念和方法学,代谢组学在肿瘤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及其疗效评价、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4.
目的通过对13例地震伤复杂创面负压封闭引流(VSD)应用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该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感染和深部坏死所形成巨大创面的独特疗效与临床策略。方法 2008年5~8月,应用VSD技术修复汶川地震创伤13例、共15处创面。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感染和肌腱、骨外露,平均面积168.73cm2,平均创腔1392cm3。清创后将Airen-TM材料覆盖在相应大小的创面上或填入创腔内,持续40~60kPa负压引流,在有效消灭死腔、缩小创面前提下,分别采用自行上皮化愈合、二期直接缝合、游离植皮及皮瓣转移等方法覆盖创面。结果治疗2~7w后,全部创面愈合。11例获随访,时间4~11个月,平均8.3个月,修复质地良好。结论 VSD技术能充分引流和有效控制感染,刺激和诱导肉芽快速生长,迅速收缩创面、填充缺损、消除死腔,为创面修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明显提高修复速率,缩短了治疗周期,弥补了传统方法的诸多缺陷,是一种针对复杂创面的简便、安全、高效、理想的引流方法 。  相似文献   
125.
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将大大影响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PET和骨显像作为两种常见的评估全身骨骼情况的显像模式,能早期发现骨转移,进行肿瘤分期,帮助临床治疗.通过两种显像的原理,可以分析不同骨质破坏的病理类型的诊断差异和侧重点.除PET和骨显像之外,MRI也是灵敏度很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此外,新型PET示踪剂的出现和PET-CT、SPECT-CT融合显像必将为核医学探测肿瘤骨转移提供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6.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矫治术患儿围手术期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变化,判断cTnI在评价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心脏不停跳组(组Ⅰ,n=20)和冷晶体心脏停搏组(组Ⅱ,n=20),全部患者分别于切皮前和开放升主动脉后(组Ⅰ为缝合右房壁后)1、8~12、24、48、72和96 h取患者中心静脉血,测定cTnI和CK-MB的血清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cTnI和CK-MB的血清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cTnI血清浓度术后24 h达峰值,术后各时点组ⅡcTnI明显高于组Ⅰ(P<0.05).两组患者血清CK-MB浓度于术后8~12 h达峰值,术后1、8~12、24、48 h组ⅡCK-MB浓度明显高于组Ⅰ(P<0.05).结论 cTnI作为判断心肌损伤的指标,较CK-MB更为特异,更能准确反映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程度,可作为评价心脏直视术心肌损伤程度、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不停跳术式在保护心肌损伤方面可能优于心脏停搏术式.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评价足底内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胫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的皮瓣选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应用足底内侧皮瓣1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1例和胫后动脉逆行皮瓣9例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随访,比较分析三种皮瓣AOFAS踝-后足评分、损伤部位、触觉、压觉(Semmes—Weinstein单丝法)、动态和静态两点分辨觉(m2PD、s2PD)、温度觉、臃肿程度和瘢痕挛缩程度。【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I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I期愈合。皮瓣质地、颜色等均正常,无继发性溃疡发生。三种皮瓣的AOFAS踝-后足评分、瘢痕挛缩程度、皮瓣的臃肿程度、触觉、压觉、两点分辨觉和温度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臃肿程度高于其他2种皮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和胫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三种皮瓣各有特点,临床应该根据各种客观要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8.
为全面提升医学生能力,上海交大医学院提出了PRICE教学模式,通过以问题为导向(P)和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R),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系统整合式课程(I),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结合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学习(C),解决医学教学中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以综合考评体系(E)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实践验证了该模式的先进性,构建了上海交大医学院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的医学教育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9.
上海交大医学院通过承办2011年华东区技能竞赛发现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不足:临床技能课程体系、基本规范和考核标准欠缺;医学培养脱离临床实践;人文素养培养缺失。技能竞赛不是目的,应通过竞赛反思教学模式,引导教学改革,培养能真正治病救人的卓越医师。  相似文献   
130.
背景:前期实验证实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不仅孔隙率、孔径、机械强度等性能符合人工骨材料的要求,并且结合了两种材料的优势,具有明显的促进细胞贴附、增殖作用.目的:进一步探讨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情况及成骨特点,评价其性能.方法:将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随机植入成年新西兰白兔1.5 cm的桡骨缺损及一侧臀肌内,并设立不植入任何材料的空白对照组.观察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植入后动物局部反应,检测血钙值;植入后6,8,12,16周取骨缺损处标本作X射线、骨矿含量、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臀肌处标本仅作组织形态学观察,分析不同时期组织反应、骨缺损修复及材料降解情况.结果与结论: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植入后无明显的局部不良反应,血钙值无明显变化;骨缺损内骨矿含量在植入6~16周内升高幅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X射线、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的成骨方式主要是骨传导成骨,至植入后16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而空白对照骨缺损断端仅有少量骨修复,形成骨不连;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植入后即开始其降解过程,12周以后材料周围出现较多吞噬有材料颗粒的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16周时仍有部分材料未降解吸收.结果证实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成骨能力,可以在体内逐渐发生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