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MRI测量的肺血管及腔静脉面积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搜集经右心导管检查确诊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20例.测量主肺、左右肺动脉、上下腔静脉的平均、最小和最大面积,并与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下腔静脉平均、最大面积与肺动脉平均压具有中度相关性(r=0.463、0.447,P=0.040、0.049);下腔静脉平均、最小、最大面积与肺血管阻力指数具有中度相关性(r=0.482、0.444、0.441,P=0.030、0.047、0.049);主肺动脉最小、最大面积(r=0.467、0.468,P=0.044、0.044)及左主肺动脉平均、最小、最大面积(r=0.450、0.468、0.476,P=0.047、0.043、0.039)与右心每博功指数具有中度相关性;左主肺动脉平均、最小、最大面积与右心做功指数具有中度相关性(r=0.473、0.469、0.530,P=0.035、0.043、0.020);上腔静脉平均、最小、最大面积(r=0.516、0.495、0.509,P=0.020、0.031、0.026)及下腔静脉平均、最小、最大面积(r=0.572、0.543、0.445,P=0.008、0.016、0.046)与中心静脉压具有中度相关性.结论:MRI测量的肺动脉及腔静脉面积与CTEPH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具有中度相关性,而腔静脉面积反映更为全面,对于无创性评估CTEPH患者的病情具有积极意义,并具有潜在的随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心率对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对148例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检查,将结果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CA)结果进行对照.入选患者按照心率不同分为3组:第一组为心率≤65次/分,第二组心率为66~75次/分,第三组为心率>75次/分.结果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为89.75%,特异性为98.63%,阳性预测值为92.33%,阴性预测值为98.12%;诊断冠状动脉狭窄≥75%的敏感性为90.22%,特异性为99.21%,阳性预测值91.71%,阴性预测值99.05%.在不同心率组中,第一组诊断狭窄≥50%的敏感性为94.55%,特异性为98.80%,阳性预测值为95.50%,阴性预测值为98.54%.第二组诊断≥50%狭窄的敏感性为90.48%,特异性为98.43%,阳性预测值为87.69%,阴性预测值为98.82%.第三组诊断≥50%狭窄的敏感性为71.93%,特异性为95.91%,阳性预测值为67.21%,阴性预测值为96.70%.结论 64层螺旋CT对心率较慢的患者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临床无创筛查冠心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与右心导管测值比较,评价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测量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三尖瓣反流压差、肺动脉瓣舒张期最大反流压差、肺动脉瓣舒张末期反流压差、下腔静脉最大内径、下腔静脉最小内径,计算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输出量(RCO),并与右心导管的测值比较。 结果 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压力与右心导管测值之间有良好相关性(P<0.001);两种方法测得的右心输出量存在相关性(P<0.001)。 结论 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压力与右心导管测值有良好相关性,为临床无创测量及研究肺循环疾病血流动力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4.
肺动脉栓塞诊断的比较影像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核素肺灌注扫描、电子束CT(EBCT)、MR肺动脉造影(MRPA)、肺动脉造影(PAG)在肺动脉栓塞(VI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3年7月至2004年3月间临床确诊的PTE患者25例。常规行胸部正侧位摄片、超声心动图、EBCT肺动脉造影、核素肺灌注扫描、MRPA及PAG。PAG由2名有经验医师共同分析每一支肺动脉及其叶段分支,诊断意见作为标准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照。结果PAG技术成功率100%,775个受检肺动脉分支中共检出556个分支受累(71.7%)。25例患者中X线胸片提示诊断12例。超声心动图诊断9例,右房室增大21例,肺动脉高压18例。核素肺灌注显像结果显示500个肺段中有247个肺段受累(52.0%),与PAG对照对段的敏感度为64.66%。EBCT肺动脉造影(EBCTPA)的分析显示775个肺肺动脉分支中共有523个主干及叶段分支受累,段以上分支敏感度为94.06%;10例行MRPA的患者中8例检查成功,248各肺动脉分类中共155个分支受累(62.5%),段以上敏感度为81.29%。结论EBCT对PT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为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EBCT可作为一线影像学诊断方法,核素肺灌注扫描及MRPA可作为二线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5.
背景:基于帕金森的步态研究是当前的热点之一,但是很少有人从足底压力入手来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行走中的步态特点.目的:从帕金森患者和对照组步态数据中提取特征进行对比,以期为计算机自动识别打下基础.同时希望从患者的步态中提取规律,通过信号处理的方法,帮助解释这种受扰动的步态.方法:在分析足底压力时应用自回归(AR)模型,利用Yule-Walker方程进行功率谱的计算.在进行对比时,定义了相对分离指数用来测量功率谱在某一频率时的分离程度.分析来源于Ga, Ju 和Si的3组观察指标,分别包含18,25,29名正常对照以及29,29,35例帕金森病患者.结果与结论:通过计算得到了帕金森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的Yule-Walker功率谱密度分布图,可以发现,谱线的分布、密度、疏密程度有明显的差别.帕金森病患者的谱线排列紧密且彼此相似度高,正常对照的谱线排列疏松且彼此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6.
目的:以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及右心导管为标准,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肺动脉成像(CTPA)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及右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确诊CTEPH的患者24例,均行右心导管及肺动脉造影、CTPA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CT Qanadli栓塞指数为(37.16±8.77)%,CT Mastora栓塞指数为(38.14±21.56)%,Qanadli栓塞指数高于Mastora栓塞指数(Z=-4.107,P=0.000),且二者正相关(r=0.734,P=0.000)。CTPA测得主肺动脉/升主动脉直径比与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正相关(r=0.461,P=0.036)。CTPA测定右心室前壁厚度与mPAP成正相关(r=0.515,P=0.018)。CTPA测得肺动脉直径大于超声测肺动脉内径(t=3.485,P=0.002),且正相关(r=0.588,P=0.002)。CTPA测得右心室最大短轴直径大于超声测右室横径(t=2.647,P=0.016),且正相关(r=0.429,P=0.031)。CTPA测定右室前壁厚度小于超声测值(t=3.768,P=0.001),且成正相关(r=0.551,P=0.004)。CTPA测室间隔厚度略低于超声测室间隔厚度(t=2.941,P=0.007),两组资料正相关(r=0.751,P=0.000)。Qanadli栓塞指数和Mastora栓塞指数与肺动脉压、主肺动脉直径、肺动脉/主动脉直径比、右室横径、右室前壁厚度等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CT肺动脉造影不仅能够明确诊断慢性血栓性肺栓塞,而且能够提供肺动脉树的阻塞程度、右心功能改变信息,为临床决策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但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程度与右心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中心型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CPTE)的增强MR影像特征与肺血管阻力(PV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 且进行增强MR检查的中心型CPTE患者共39例, 评估其肺动脉影像学特征。根据其中33例患者的右心导管数据, 以PVR=1 000 dyn·s·cm-5为阈值分为两组, 比较两组间增强MR影像特征差异, 并以性别、年龄、病程、胸膜增厚、双侧支气管扩张、受累血管节段数、血栓数及血栓部位管壁延迟强化节段数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39例中心型CPTE患者受累肺动脉多表现为管腔扩张(168段, 43.30%)以及管壁延迟强化(122段, 31.52%)。血栓处动脉以管腔扩张发生率最高(66段, 52.80%)。PVR<1 000 dyn·s·cm-5组的血栓多于PVR≥1 000 dyn·s·cm-5组(χ2=9.55, P=0.002), 血栓部位管壁延迟强化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 P=0.344)。PVR<1 000 dyn·s·cm-5组双侧支气管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