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3篇 |
免费 | 7篇 |
学科分类
医药卫生 | 1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Sysmex-2000i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5例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液的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等指标。结果25例患者中移植后IRF恢复的天数为14天,比ANC恢复天数早3天,比RET恢复天数早4天。有75%的患者IRF是最早的造血恢复指标。IRF恢复天数分别与ANC、RET恢复天数比较P值均小于0.01,有显著性差异,而ANC和RET恢复天数间比较P值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PBSCT组比BMT组移植后IRF,ANC和RET均提前恢复。结论IRF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造血功能开始恢复的较敏感指标,可用于病情观察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2.
HPLC测定野老鹳草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总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野老鹳草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总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4nm;柱温为25℃.结果: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75~5.00 μg(r=0.999 5)、0.05~2.00μg(r=0.999 5),平均回收率分别是97.9%(RSD=0.53%)、102.6%(RSD=2.14%).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野老鹳草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茄病镰刀菌及细菌引起患者双足多重感染的诊断。方法:连续采集患者双足分泌物或破溃处坏死组织行真菌和细菌培养,同时行真菌学直接镜检;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连续2次对患者双足溃疡处活检组织行真菌和细菌培养,均检测出茄病镰刀菌,对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性较高,此菌感染,较为罕见。患者免疫力降低时,可发生细菌混合感染,本例患者与荧光假单胞菌混合感染。结论:本病例为茄病镰刀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在双足部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4.
山东"10·21"辐射事故2例放射病病人真菌感染的实验鉴定和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分析引起山东"10·21"辐射事故2例放射病人真菌感染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方法 用形态学方法结合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以及API 20C AUX生化鉴定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学鉴定,真菌药敏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结果 在病例A的大便标本中培养出近平滑念珠菌,中段尿、血液、胸水、腹水、大便、骨髓血、两次咽拭子和脑脊液等标本中培养出申克孢子丝菌,痰液标本中培养出热带念珠菌.病例B的鼻腔、口腔、尿道口分泌物和腹腔引流液等标本中培养出阿萨丝孢酵母菌,痰标本中除阿萨丝孢酵母菌外,还培养出了土曲霉菌.随着抗真菌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上述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逐渐下降,最小抑菌浓度(MIC)逐渐增加.结论 大多数抗真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但患者的一般情况很差,常用剂量乃至较大剂量的用药只能抑菌而不能杀菌,且因临床预防性抗生素和抗真菌制剂的使用,常规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很难培养出细菌或真菌. 相似文献
95.
96.
97.
98.
目的 利用LightCycler建立一种简便、特异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系统性曲霉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高效率引物对标准菌株和临床疑为系统性曲霉感染患者血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评价,并与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比较.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PCR产物分子量与预期分子量一致,熔解曲线峰值单一,对应温度值与预期值相同.检测97例可疑曲霉感染血标本,27例阳性,其中一次阳性7例,间断阳性14例,连续阳性6例,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 荧光定量PCR可敏感、特异地检测曲霉感染,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
侵袭性曲霉感染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传统的微生物培养具有所需时间长、敏感性低等缺点不能及时诊断.目前血清学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已成为侵袭性曲霉感染最具发展前景的早期检测手段.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为半乳甘露聚糖( glactomannan,GM)和(1,3)-β-D葡聚糖(1,3-beta-D-glucan,BG)检测,但抗原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影响了其在临床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中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虽取得一些进展,但目前尚未研究出商品化试剂盒,且引物设计、DNA提取方面都有待于标准化.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监测乳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意义和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明确诊断的乳腺癌患者149例(乳腺癌组)和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9例(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体检女性82例(健康对照组),均检测D-二聚体、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5—3(CA15—3)、癌抗原125(CA125)及乳腺癌受体并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乳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远处脏器转移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EA、CA15.3、CA125水平具有相关性(P=0.012、0.027和0.035)。结论D-二聚体水平与乳腺癌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