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cTnT快速检测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快速诊断方法。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MI组,共150例(男108例,女42例,年龄30-75岁);对照组,共120例(男84例,女36例,年龄38-76岁)。采用固相层析技术检测人血标本中的肌钙蛋白T(cTnT)。AMI组入院后每小时检测cTnT一次,连续2次阳性停止检测。对照组入院后随机检测cTnT二次。结果:AMI组发病2 h cTnT即开始出现阳性,4 h阳性率已达82.8%,到8 h阳性率达100%。对照组120例,118例为阴性,占98.3%,2例为弱阳性,占1.7%。结论:cTnT快速检测方法可用于AM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五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在判断肝损伤程度、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q的价值.方法: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ACL-9000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测定46例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的Ⅱ浆凝血酶原时间(P11)、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I")、凝血酶时间(Tr)、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D二聚体(D-Dimer)刊平5项凝血指标.结果:毒蕈中毒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ALT、PT、APTT、TT均升高(P<0.05或P<0.01),FIB降低(P t0.01).生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T、PT、TT均升高(P<0.05),FIB降低(P<0.05).生存组与肾功能损害组比车PT、TT升高(P<0.05),FIB降低(P<0.05).结论:凝血指标PT、APTY、Tr、FIB在判断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肝损伤翟度、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内营养的观察与护理对策.方法:对56例胃肠术后患者进行肠内营养,于术前将营养管与胃管同时留置,术后24-48h经鼻肠管通过输液泵滴注瑞素营养液,观察滴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治疗护理后患者不良反应减少,患者不适得到及时处理,肠内营养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肠内营养滴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并做好健康教育和加强心理支持与护理。  相似文献   
14.
小肠原发恶性肿瘤少见,加上小肠肠曲迂回重叠,较小肿瘤易被忽略。本文报导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腺癌4例、淋巴瘤2例、并着重讨论其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1临床资料和方法6例中男性5例,女性1例、50岁以上5例、50岁以下1例。临床症状、以上腹部隐痛为主,伴有黄疽3例、黑粪2例、消瘦贫血1例、6例均经钡餐低张造影和B型超声检查。2X线表现2.1小肠肠管局限性狭窄伴龛影,本组2例。肿瘤病变主要沿着肠壁生长,形成局限性肠壁增厚,肠腔变窄,粘膜紊乱伴破坏,以腺癌为多见,(图1)。2.2息肉样充盈缺损,肿瘤向腔内生长,表现可见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输氧湿化瓶的污染途径,了解其微生物污染情况及所检出致病菌的抗生素敏感度。方法对正在使用的输氧设施345套次的不同部位及痰和病房空气等处分别取样做细菌培养;针对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湿化液严重污染占37.1%;湿化瓶和湿化液连续使用时间越长细菌检出率越高,且严重污染者亦随之升高,使用时间〉3d与〈1d对比差异显著(P〈0.05);湿化瓶盖、鼻导管、咽拭子、痰及病房空气培养检出的细菌种类与湿化液检出的细菌种类相似。结论湿化液的常见污染菌多为条件致病菌。本研究提示湿化液的污染途径为经鼻导管的逆行污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A)的诊断价值,确定合适的阳性界值(cut-off)及对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87例IA高危患者的血清曲霉GM抗原,比较cut-off 1.5、cut-off 1.0、cut-off 0.5时GM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cut-off 1.5时,ELIS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50%、96%、91%和71%;cut-off 1.0时分别为65%、92%、87%和77%;cut-off 0.5时分别为75%、88%、83%和81%。结论: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ELISA检测可用于临床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以0.5为折点对早期诊断很有意义,有利于高危患者曲霉感染病死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快速诊断方法。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MI组150例,对照组120例。采用固相层析技术检测人血标本中的肌钙蛋白T(cTnT)。AMI组入院后每小时检测cTnT 1次,连续2次阳性停止检测。对照组入院后随机检测cTnT 2次。结果:AMI组发病2 h cTnT即开始出现阳性,4 h阳性率已达82.8%,到8 h阳性率达100%。对照组120例,118例为阴性,占98.3%;2例为弱阳性,占1.7%。结论:cTnT快速检测方法可用于AM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综合评分法优选牛膝盐炙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牛膝盐炙工艺,为中药饮片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四(34),以齐墩果酸、醇溶性浸出物、多糖为测定指标,考察食盐用量、炮制温度范围、闷润时间三个困素,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盐牛膝炮制工艺。结果:最佳工艺:A1B3C2.即食盐2g/100g,闷润4h,150℃—180℃炒至净干。结论:综合评分法优选出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能较好的保证炮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上升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约占90%。尽管大多数PTC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死于转移和复发。应用BRAF~(V600E)联合TERT、miRNAs及P53等分子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改善复发风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最可能具有不良预后的PTC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对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医师抗感染治疗方案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PR,对87例105例次有明确感染诊断记录的白血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进行动态检测,并与患者细菌培养结果作比对分析,同时观察hs-CRP浓度变化与白血病患者感染程度以及病情变化的关系.结果 在hs-CRP升高的患者中,以单纯细菌感染为主,检出率为52.4%,真菌培养检出率为9.5%,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15.2%;痰及咽拭子细菌培养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血培养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患者在发生细菌(或)真菌感染时血清hs CRP明显增高,发生败血症的患者血清hs-CRP增高尤为显著,其结果与细菌培养基本一致;抗感染治疗有效后血清hs-CRP浓度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hs-CRP浓度的变化与患者感染程度以及病情变化有一定相关;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患者hs-CRP变化是预示机体存在感染和进行抗感染治疗的早期有效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