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3.0 T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对大动脉炎活动性判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3.0 T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对大动脉炎活动性判断的价值.方法 26例确诊为大动脉炎的患者(根据Lupi-Herrea分类,为Ⅰ和Ⅲ型,均累及主动脉弓及其主要大分支)接受了颈部及上胸部MR血管壁成像,其中处于病情活动期16例,非活动期10例.分析并比较了2组患者受累动脉管壁的MRI表现特征.采用X~2检验对2组患者的血管壁形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受累动脉的血管壁均有不同程度的环形增厚.活动期组患者的管壁厚度较非活动期组患者增厚明显[分别为(3.8±0.2)和(2.5±0.8) mm];比较2组增厚的血管壁形态,管壁呈多环征(分别为75/80和18/50)、内壁明显强化(分别为50/80和19/50)、血管外界模糊不清(分别为55/80和18/50)等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0.39、7.41、13.40,P值均<0.01).结论 大动脉炎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的主要征象是管壁增厚及信号改变,3.0 T MR血管壁成像能精细观察血管壁的形态学变化,对大动脉炎的活动性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2.
王嵇  赵辉林  曹烨  刘晓晟  赵子周  赵锡海  许建荣   《放射学实践》2012,27(12):1320-1323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测定颈动脉斑块负荷、成分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梗塞体积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测量颈动脉管腔狭窄率和斑块负荷(最大管壁厚度及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评价斑块成分(坏死脂核,出血,钙化及纤维帽破裂),测得DWI急性脑梗死体积,计算OR值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结果:症状侧颈动脉狭窄程度、最大管壁厚度、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和斑块内出血、钙化和纤维帽破裂的发生率均高于非症状侧(P值均<0.05);症状侧颈动脉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与同侧颈内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体积有较强的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0.327,P<0.05)。斑块内出血和钙化是较强的急性脑梗死暴露因素(OR值分别为2.4和2.1,P值均<0.05)。结论: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斑块特征存在差异,且与急性脑梗死存在相关,提示这些特征可能为斑块不稳定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应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及成分,并评估斑块特征与颅内新发脑梗死灶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201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1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及成分以及新发脑梗死灶部位及体积。应用l ogistic回归法分析颈动脉斑块负荷及成分与新发脑梗死灶的关系。结果 :校正常见的血管危险因素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与同侧颈内动脉供血区新发脑梗死灶风险及体积呈正相关(P <0.05)。平均管腔面积、平均管壁面积、管壁体积百分比、最大管壁厚度和最小管腔面积均与新发脑梗死灶体积有关,其中代表斑块负荷的平均管壁面积、管壁体积百分比和最大管壁厚度均与新发脑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代表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平均管腔面积和最小管腔面积均与新发脑梗死灶体积呈负相关。颈动脉斑块内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斑块内出血和斑块内钙化体积均与颈内动脉供血区新发脑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P <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及成分与颅内新发脑梗死灶风险及体积有关。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作为识别高危斑块的良好工具,有助于评估脑梗死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