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40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对比床旁肺部超声和胸部X线对新生儿气胸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时效性来评价床旁肺部超声在新生儿气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科自2017年9月~2018年12月收入的60例疑似气胸患儿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肺部超声和胸部X线检查,以胸部CT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床旁肺部超声、胸部X线在新生儿气胸中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及诊断时效性。结果 60例疑似患儿中确诊为气胸的有49例;床旁肺部超声诊断敏感度为97.96%,特异性为100.00%;胸部X线诊断敏感度为83.67%,特异性为81.81%;超声检查完成时间(9.2±3.5)min,X线需(34.1±10.3)min,(t=3.11,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床旁肺部超声对新生儿气胸的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诊断时效性高于胸部X线,可作为新生儿气胸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2.
53.
54.
<正> 我们应用改良Dot-ELISA法首次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临床确诊的90例包虫病人进行了检测,并与常规ELISA法检出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5.
目的总结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39例,手术治疗7例,症状均获缓解。结论本病主要靠症状体征诊断,髂前上棘内侧1-2厘米Tinel’s征阳性;利多卡因封闭试验是确诊的重要依据。症状重,局部手术或创伤引起本病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赋能教育模式下的皮内针疗法干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0月在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用赋能模式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皮内针治疗,疗程为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本文旨在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患儿进行变应原组分筛查,了解AR患儿代表性蒿属植物花粉变应原致敏组分。方法 采集黄花蒿和大籽蒿花粉,提取花粉蛋白,以临床确诊为AR且艾蒿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sIgE)检测为阳性患儿血清为一抗,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筛查花粉中变应原组分。结果 蛋白质免疫印迹显示2种蒿属植物花粉蛋白提取物中主要有3条带能与血清IgE特异性结合,相对分子量(Mr)分别为12、25和70 kDa。黄花蒿花粉中70 kDa变应原为AR儿童最常见的变应原分子,阳性检出率为85.19%,25 kDa和12 kDa变应原分别为37.04%和14.81%。大籽蒿花粉中70 kDa变应原阳性检出率低于黄花蒿(P<0.05),为51.85%,25 kDa和12 kDa变应原阳性检出率与黄花蒿相似(P>0.05)。另外,同一个体血清对2种蒿属植物同源变应原阳性反应存在差异,不同患儿对1种或多种变应原分子敏感。结论 AR患儿黄花蒿花粉致敏率更高,推荐增加黄花蒿花粉组分蛋白进行诊断和免疫治疗,尤其是70 kDa变应原分子。  相似文献   
58.
快速动态循证要览作为一种全新的促进证据快速转化的模式,旨在综合当前最佳证据、临床现状及公众/患者偏好与价值观,为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快速地提供简洁、实用的指导。本文从启动与规划、证据检索与评价、形成与更新、发布与传播循证要览4个方面介绍了快速动态循证要览制订的方法学框架,以期为国内学者制订快速动态循证要览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59.
王蕾  孙宝珍  吕楠  赵晨  种影影  陈卫平 《中成药》2010,32(9):1597-1599
目的:观察人工黄牛黄降压丸(CBA-1)及工程黄(calculus bovis sativus,ICCB)牛黄降压丸(CBA-2)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效果.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按照收缩压随机分成7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CBA-1组、依那普利对照组、CBA-2的4个不同含量组:即80%ICCB组、60%ICCB组、30%ICCB组及10%ICCB组.分别灌胃给予各受试药,观察1次给药后1、2、3、5h后血压变化情况,分析牛黄降压丸影响血压的作用特点,并比较CBA-1与含不同比例ICCB的CBA-2降压效果.结果:CBA-1与CBA-2均有降低SHR血压作用,以80%ICCB组下降最明显.结论:CBA-2有显著的降低SHR血压作用,降低收缩压作用强于降低舒张压.降压作用程度与ICCB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采用高分辨质谱及组学分析技术分析狭叶番泻叶及耳叶番泻叶化学成分差异,并建立狭叶番泻叶中掺伪耳叶番泻叶的快速检查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 TOF MS),分别采集13批狭叶番泻叶和9批耳叶番泻叶的正谱和负谱MSE数据。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100 mm×2.1 mm, 1.8μm)色谱柱,柱温30℃,以乙腈(A)-1%乙酸(B)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1,进样体积1μL;采集质量范围为m/z 50~1 200。运用组学分析软件QI对狭叶番泻叶和耳叶番泻叶负谱数据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7个耳叶番泻叶特征性成分,并对其中的1个主要特征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进一步以主要特征性成分为指标性成分建立了快速检查狭叶番泻叶中掺伪耳叶番泻叶的UPLC方法,并应用于27批狭叶番泻叶样品及3批自制阳性样品的测定。结果:狭叶番泻叶和耳叶番泻叶的化学成分差异显著,经鉴定耳叶番泻叶中特有成分为kaempferol 3-O-(2”-O-apiof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