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观察全麻恢复期不同时机静注小剂量曲马多对老年患者清醒时间及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60~75(平均67.5±4.8)岁的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曲马多组(再分为术毕前30,20,10min静注曲马多0.7mg/kg各亚组)和对照组(不加特殊处理)。观察4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进行VAS视觉模拟评分、Robertson意识评分;术毕、拔管时和拔管后5、10、15、30、45min记录呼吸循环变化。结果曲马多组全麻恢复期呼吸循环变化、术后45minVAS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躁动发生率低。曲马多组均不影响拨管时间,术毕前10min组清醒时间明显延长、Robertson意识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术毕前30,20min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在曲马多组中:术毕前30min组躁动发生率高,术毕前10min组发生2例苏醒延迟。结论老年患者应用小剂量曲马多能确切抑制全麻苏醒期拔管反应,术毕前20min使用曲马多清醒迅速,较少躁动和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可能是全麻恢复期使用曲马多的最佳给药时机。  相似文献   
182.
目的 评价1倍ED95罗库溴铵用于麻醉诱导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方法 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75例,性别不限,年龄20-70岁,体重50-85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Ⅰ组(n=38)和Ⅱ组(n=37).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mg、异丙酚2mg/kg、舒芬太尼0.5 μg/kg,睫毛反射消失后,Ⅰ组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3 mg/kg,2 min后插入喉返神经监测专用气管导管:Ⅱ组吸入七氟醚,呼气末浓度达到4%时插入喉返神经监测专用气管导管.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气管插管成功情况、气管插管条件的评分;采用神经肌电监测仪监测喉返神经诱发肌电位,于手术30 min时每隔5 min记录诱发肌电波振幅,直到手术70 min;试验过程中监测SP、DP和HR.结果 试验过程中DP、SP和HR均维持于正常范围.虽然2组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均为100%,但Ⅰ组气管插管条件优于Ⅱ组(P<0.05).尽管Ⅰ组喉返神经诱发的肌电位幅度低于Ⅱ组(P<0.05),但肌电信号可满足监测要求.结论 1倍ED95罗库溴铵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诱导不仅可提供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且不影响术中喉返神经监测.  相似文献   
183.
目的利用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探讨不同输血输液方案对肾脏病理、肾功能、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s-2water channel,AQP2),Na^+-2Cl^--K^+协同转运蛋白-1(Na^+-2Cl^--K^+co-transporter-1,BSC1)影响的差异及相关机制。方法 24只鼠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LR组(血液与乳酸钠林格按1∶2稀释后,回输2/3)和HES组(血液与羟乙基淀粉按1∶2稀释后,回输2/3),每组8只,C组仅行股动静脉插管,其余两组经股动脉放血35%,使平均动脉压低于40mmHg达60min,建立大鼠急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后,按方案输血输液后,缝合苏醒。24h后再次麻醉取材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测定血清中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采集并记录尿量,检测尿比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分别对肾组织AQP2、BSC1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与C组比较:1两组尿量增加,尿比重降低,组间无明显差异。2两组血清BUN、Cr水平均显著增加,两组间无差异。3两组肾组织病理损伤分级显著升高,两组间无差异。4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两组BSC1、AQP2蛋白表达表达均下调,HES组表达高于LR组。结论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能够引起肾脏损伤,与BSC1,AQP2蛋白的下调相关。血液与羟乙基淀粉1∶2混合输注的方案,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优于血液与林格液方案,并可显著降低BSC1,AQP2蛋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4.
目的:比较双相抑郁与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错误相关负电位(ERN)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给予42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双相组)、41例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首发组)相应药物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估及错误相关负电位(ERN)检测;ERN波幅及潜伏期与40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比较;分析治HAMD-17、HAMA评分与ERN波幅及潜伏期的关系。结果:基线期3组间ERN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组ERN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及首发组(P均0.05);双相组和首发组ERN潜伏期及波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双相组治疗前后ERN波幅的差值明显小于首发组(P0.05)。基线期双相组和首发组HAMD-17评分与ERN潜伏期呈正相关,与ERN波幅呈负相关(P均0.05);HAMA评分与ERN波幅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对错误信息监控能力受损,且治疗后难以恢复;伴有中度焦虑的抑郁发作患者错误监控功能增强;ERN指标或可以作为双相抑郁识别及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85.
乳腺癌手术通常可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下安全进行.但一些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全麻术中不易管理,有些患者甚至不耐受全麻.椎管内麻醉操作难度大且失败风险高.因此,选择超声引导下单纯周围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行围术期镇痛.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PecsⅡ)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TTP)、胸椎旁阻滞(TPB)联合肌间沟臂...  相似文献   
186.
目的:研究喉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我科自1987-1993年间44例喉癌患者行喉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声门型25例,声门上型18例,声门下型1例;Ⅰ-Ⅱ期24例,Ⅱ-Ⅳ期20例,结果:全部病例的言语功能均不同程度的恢复,均能经口进食,总的拔管率为73.3%,Ⅰ-Ⅱ期的5年生存率为87.5%,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为65%,总的5年生存率为77.27%。结论:喉部切除术是治疗喉癌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对一些晚期喉癌病例需要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87.
目的 探讨2014—2020年血液成分制备技术的应用现状。方法 选取2014—2020年我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血液中心16家,分析其具有旁路系统的血袋耗材、去除白细胞、血液辐照和血浆成分病原体灭活技术的应用情况。结果 16家血液中心中,11家(68.75%)采集全血使用旁路系统分流前端血液。14家(87.50%)开展红细胞成分血储存前去除白细胞,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控抽检结果显示,200 ml规格白细胞残留量平均值为(0.18~0.42)×106/袋,300 ml规格的平均值为(0.22~0.33)×106/袋,400 ml规格的平均值为(0.78~0.86)×106/袋。16家(100.00%)单采血小板均去除白细胞。12家(75.00%)进行红细胞成分血和血小板成分血发放前辐照,辐照技术使用率呈现较大差异。11家(68.75%)血浆成分血进行病原体灭活处理。结论 具有旁路系统的血袋分流前端血液、去除白细胞、辐照和病原体灭活等血液成分制备技术的使用率在不同血液中心呈现较大差异,应用血液成分制备技术预防输血传染病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