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2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51.
老年烧伤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2.
核心蛋白多糖( DCN)是一种细胞外富含亮氨酸的小分子蛋白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约 90~ 140 ku,由核心蛋白和一条糖胺聚糖( GAG)链构成,其核心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40 ku,以 10~ 12个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结构域为特征. GAG链的组成随组织来源不同而不同,在皮肤组织中为硫酸皮肤素,而在骨和软骨中为硫酸软骨素. DCN广泛的结合在胶原原纤维表面,促进原纤维侧面结合以形成纤维和纤维束. DCN结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并中和其部分活性,是 TGF-β 1的一种天然拮抗剂.此外, DCN还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使细胞停滞在 G1期.正常真皮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多糖是 DCN,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 DCN含量极低或无.剔除 DCN基因的小鼠皮肤胶原原纤维厚薄不均、外形不规则、随意排列,其特征与增生性瘢痕中的胶原原纤维特征相一致.提示增生性瘢痕中胶原的异常排列与 DCN减少有关. TGF-β 1是瘢痕形成中的关键因子,皮肤缺损达到真皮深层后,造成 DCN丢失,允许 TGF-β 1活性上调,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阐明 DCN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不仅对认识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应用 DCN防治瘢痕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利用Ⅳ型胶原快速黏附特性分离表皮干细胞 ,以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表皮干细胞基因特异性表达。方法观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KCs)在Ⅰ、Ⅲ、Ⅳ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 (FN)上的黏附、生长 ,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Ⅳ型胶原快速黏附KCs形态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表皮干细胞基因特异性表达。结果KCs在Ⅳ型胶原上黏附和生长良好 ,IV型胶原上快速黏附的KCs形态较为原始 ;S期、G2 /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 (2 .18± 1.85 ) %和 (0 .6 0± 0 .2 1) % ,明显低于非黏附KCs的 (3.92± 0 .99) %和 (1.4 4± 0 .78) % ,符合表皮干细胞的形态和细胞周期特征。与原代KCs比较 ,黏附KCsCTNNB1、TOB1、PP2R5E等 2 1个增殖相关基因上调 ,17个下调。结论IV型胶原是表皮干细胞分离的适宜基质 ,在Ⅳ型胶原上快速黏附的KCs符合表皮干细胞的形态和细胞周期特征。黏附KCsCTNNB、TOB1、PP2R5E等基因表达上调 ,可能与表皮干细胞特性的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检测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核心蛋白多糖的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 ,探讨核心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与其合成的关系。 方法 取 10例手术剩余的正常皮肤、包皮和 2 2例手术切除的瘢痕组织作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核心蛋白多糖在标本组织中的含量及其分布 ,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 结果 正常皮肤的真皮中核心蛋白多糖含量丰富 ,mRNA呈低表达。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核心蛋白多糖含量在 6个月内 (184 0 3± 7193)极少 ,7~ 12个月 (4 2 937± 96 6 2 )逐渐增加 ,13~ 36个月 (86 2 31± 16 2 85 )持续增加 ,36个月以后 (13094 3± 174 5 8)其含量与正常皮肤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 5);其mRNA水平在 6个月内低于正常 ,7~ 12个月呈高表达 ,13~ 36个月呈持续高表达 ,36个月后逐渐下降至正常皮肤表达水平。 结论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核心蛋白多糖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合成减少 ,核心蛋白多糖的增加与瘢痕组织稳定的时间相一致 ,提示核心蛋白多糖的延迟出现可能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5.
抑制应激对严重烧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目的 观察冬眠药物对严重烧伤大鼠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30 %TBSA深Ⅱ度烧伤 ,分为烧伤立即复苏组 (A组 ,30只 )、烧伤立即复苏冬眠合剂组 (B组 ,30只 )、烧伤延迟复苏组 (C组 ,30只 )、烧伤延迟复苏冬眠合剂组 (D组 ,2 5只 )、对照组 (假烧伤 ,E组 ,6只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伤后 3、6、12、2 4和 4 8h大鼠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 (NE)、肾上腺素 (E)和多巴胺 (DA)含量 ,ELISA和RIA法测定血浆IL 1α和PGE2 水平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位分析单个核细胞 (PBM Cs)中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 结果 血浆NE水平于伤后 6h达高峰 ,同一时相B组最低。血浆E水平亦于伤后 6h达高峰 ,B组峰值较其他组低。血浆DA水平在各组间和各时相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后血浆IL 1α和PGE2 水平持续上升 ,同一时相B组低于A组 ,D组低于C组 ;同一时相B、D两组比较 ,B组低于D组。E组NF κB位于PBMCs胞浆中 ,A组伤后 6hNF κB以胞核浓度为高 ;B组胞浆和胞核中均有NF κB ,但以胞浆浓度为高 ;C或D组NF κB浓集于胞核内。 结论 冬眠药物能减少严重烧伤大鼠应激激素的分泌 ,可调节PBMCs的NF κB核移位和降低血浆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6.
烧伤侵袭性感染的抗生素起始治疗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病房内连续创面细菌学监测结果的分析。适时合理地调整在烧伤侵袭性感染抗生素起始治疗中经验性选择和应用抗生素。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0年本烧伤中心612例烧伤患者创面和焦痂下组织中分离出1109株细菌的监测资料,比较前后3a两个阶段的细菌菌种分布特点,变化及耐药状况。并作有关统计学处理。结果:612例患者创面分离出细菌902株,焦痂下组织分离出细菌207株,1998-2000年的近3a间创面和焦痂的革剪兰阴性(G^-)杆菌检出百分比显著高于革兰阳性(G^ )球菌的主要菌种;G^-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阿米卡星耐药性呈持续上升,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奈替米星耐药率由18.52%下降到5.83%,肠杆菌科细菌对奈替米星耐药性由18.75%上升到55.79%。金葡菌对奈替米星的耐药性由28.13%下降到4.70%;当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进一步升高时,肠杆菌科细菌对其敏感性仍保持不变。结论:近年来本烧伤中心烧伤创面以G^-杆菌为主,同时细菌耐药性有所改变;对严重烧伤患者发生侵袭性感染时采用抗生素起始治疗的适当策略是亚胺培南和奈替米星联合用药,高度疑有G^ 球菌感染者应首选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57.
对烧伤感染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urn infection occurs when pathogenic bacte-ria colonized on the burn wound surfate,and they then invaded the viable tissue causing sepsis or sepsis with blood stream inva-sion.This infection pattern is particular to burn injury.Both in a model of pseudomonas burn wound sepsis and a clinical study of early eschar excision for bacteria quantification indicate that the bacteria not only are located on the burn wound surface but also invaded the deeper tissues.Finally,the bacteria penetrate into the neighboring viable tissue and even blood ves-sels.Therefore,we can say that burn infection is from local wound infection to invasive infection.and finally sepsis is devel-oped,and it is termed as burn wound sepsis.The cutoff count of subeschar tissue bacteria is 105/g.However,the burn wound sepsis may not occur when the number of subeschar tissue bacteria reaches 105/g.The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burn wound sepsis are mainly listed as below:(1)The number of bacteria in the subes-char reaches≥105/g.(2)Bacteria can be detected in the biopsy specimen.(3)Sepsis associated symptoms and signs.However,the sepsis associated symptoms and signs must be obvious in patients to mak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burn wound sepsis.If the sepsis associated symptoms and signs do not ap-pear.we should not make the diagnosis of burn wound sepsis e-ven with the number of bacteria in the subeschar tissue reaching 105/g or bacteria can be found in the biopsy specimen.Sepsis has been defined as the body's response to bacteria and their products.The occurrence of sepsis depends primarily on immune function and stress response intensity.an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wound infection degree such as bacteria density and invasion depth in the burn wound,or plasma endotoxin level to certain extent.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大鼠早期创面遭受侵袭性感染后,抑制应激反应措施对大鼠生存率、脏器损害及其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 /Th2细胞因子格局的影响。 方法 建立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未用冬眠合剂)和冬眠合剂组,每组36只。两组大鼠背部痂下注射1×108 集落形成单位(CFU) /ml铜绿假单胞菌菌液0. 1ml,观察两组大鼠痂下组织细菌定量、注射细菌后96h的生存率、脏器损害情况及白细胞介素(IL)2、IL 4、IL 10、γ型干扰素(IFN γ)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两组大鼠痂下注菌后5h每克组织细菌数量>1×105 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冬眠合剂组大鼠生存率(66. 7±2. 6)%,明显高于对照组( 33. 3±1. 7 )% (P<0.01).冬眠合剂组大鼠脏器炎性细胞浸润和病理损害程度较对照组轻。冬眠合剂组注射细菌后即时(0h)IL 2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1),但注射细菌后48、96h其表达增强,对照组表达减弱(P<0. 05);对照组IFN γ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冬眠合剂组(P<0. 01);冬眠合剂组IL 4、IL 10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5或0. 01)。 结论 抑制大鼠严重烧伤后早期应激反应水平对创面细菌的侵袭有保护作用,这一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应激反应水平的同时Th1 /Th2细胞因子格局发生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9.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住院或门诊烧伤患者42例,其中男13例、女29例,年龄16~47岁,烧伤总面积<30%TBSA。面部创面3周内愈合,均留有不同程度色素沉着。1.2 治疗方法患者于创面愈合后1周开始接受治疗,分为治疗组(24例):用洁面乳清洁面部后,白天将质量分数0.025%维 A 酸霜剂(迪维霜,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02190)均匀涂于面部,局部按摩2 min,按摩时顺皮肤纹理缓慢直线往返移动或旋转移动;晚上将150 g/L 壬二酸乳膏(壬二酸购自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30015782,由我院药剂  相似文献   
60.
局部应用胰岛素对大鼠烫伤创面基底膜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再上皮化创面基底膜(BM)形成的影响。方法将96只SD大鼠背部造成45cm2深Ⅱ度烫伤,根据创面皮下注射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创面皮下浸润注射2ml等渗盐水,48只)和胰岛素组(创面皮下浸润注射0.1U长效混悬锌胰岛素 等渗盐水2ml,48只)。两组大鼠均在伤后第1天开始注射,1次/2d,直至创面完全上皮化。于伤后2、3、4、5、6、10、14d及创面完全再上皮化时,每组每时相点处死6只大鼠,取创缘1cm宽皮肤,利用网状纤维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创面BM形态,用蛋白印迹法测定角质形成细胞(KC)层粘连蛋白(LN)5mRNA表达水平和LN含量。结果胰岛素大鼠组再上皮化创面BM结构清晰完整。伤后10、14d胰岛素组LN-5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创面完全再上皮化时两组大鼠LN-5mRNA表达水平均减弱。伤后14d及创面完全再上皮化时胰岛素组LN的蛋白表达量各为56±8、101±13,显著高于对照组39±5、73±16(P<0·05).结论烫伤创面皮下浸润注射0.1U胰岛素可以加速创面再上皮化,改善再上皮化创面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