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母儿结局及终止妊娠的时间和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1/2009-01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利凡诺引产18例,阴道自然分娩13例,31例经治疗后病情好转继续妊娠,5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剖宫产39例,剖宫产率36.8%,无孕产妇死亡。孕30周后终止妊娠的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病死率及母体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孕30周前终止妊娠者。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严密监测下短期期待治疗可明显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改善围产儿结局,而孕产妇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2.
王彦  胡志远 《西部医学》2014,(2):232-233,236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电针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A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B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电针治疗组(C组),分别给予电针、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电针进行治疗1疗程后,根据VAS尺与疼痛障碍指数(PDI)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 在止痛方面,3组患者经1个疗程的对症治疗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B、C两组患者疼痛减轻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治疗后比较,C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A、B两组(P<0.05),A组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功能障碍方面,3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各组间比较,C组患者功能恢复明显好于A组(P<0.05),而B与C组、A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电针治疗颈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明显优于单纯的电针或者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3.
月经不调为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肝炎的常见症状,笔者就病毒性肝炎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
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显著改善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预后。然而在非选择人群中免疫治疗的客观应答率仅约20%,因此选择出免疫治疗潜在的获益人群非常重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但是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最新临床研究表明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上PD-L1的表达(PD-L1 expression in 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PD-L1)是一种潜在的独立生物标志物,其可为NSCLC的免疫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将对CTC-PD-L1检测技术及其在NSCLC患者免疫治疗效果中的预测价值及最新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新生期母婴分离对大鼠成年后结直肠扩张后结肠中5-羟色胺(5-HT)阳性细胞数目的影响,探索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神经机理.[方法]雄性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母婴分离组:出生后第2~21天给予每天母婴分离3 h;对照组:出生后第2~21天不给予任何处理.成年后给予结直肠扩张,取远端结肠进行5-HT免疫组化检测并定量分析.[结果]基础水平时,母婴分离组结肠粘膜5-HT阳性细胞数目和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别(288.1±26.8vs286.9±87.4,P=0.966);结直肠扩张后,母婴分离组5-HT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对照组没有改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别(386.8±38.0vs291.0±62.4,P=0.001).[结论]新生期母婴分离使成年大鼠结直肠扩张时结肠粘膜5-HT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提示早期负性生活事件可增强成年后对内脏伤害性刺激的神经反应,这可能在IBS结肠运动和感觉异常的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56.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附111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通过对我院1989年1月至1992年3月产后出血111例资料,同时采用1:4随机选配同期分娩产妇444例作配比对照分析。结果表明,77.48%(86/111)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第三产程延长致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9.64%(44/11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人工剥离胎盘产后出血组占31.51%(35/111),与对照组5.41%(24/444)相比有显著差异。妊高征、前置胎盘、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双胎等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57.
宫内妊娠始肆绒癌极为少见,最早为Walthard于1907年报道。1970年Van der Werf收集文献18例,国内1975年黎道洋报告1例。本文报道2例现介绍于下: 病例1:马××,28岁,于1973年4月2日入院,初产妇,妊娠6~ 月,自停经36天起经常有少量阴道流血,经“保胎”治疗3个月血止。随即有持续性下腹痛,每7~8天剧痛一次,持续一天缓解。曾先后住当地医院3次,并施行“阑尾”手术,术中发现右卵巢有一鸭蛋大小之囊肿即切除之,闲尾无异常。术后仍有腹痛,乃于4月2日来沪求治。入院检查宫底脐上3指,胎心好,血压110/70毫米汞柱。入院次日突感头晕、右侧上下肢麻木,有轻度抽搐,随即不能活动,诊为“脑血栓形成”,给予对症治疗并观察。  相似文献   
58.
在临床上,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时,常以肌瘤大于孕12周子宫作为重要的手术指征之一,为此,笔者对我院292例妊娠5~14周孕妇的子宫大小进行测量,以探讨子宫大小与孕周的关系,并借以指导对病变子宫大小的判断。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1993年5月至1995年6月的孕妇,年龄20~38岁,停经史明确,受孕后无阴道出血或盆腔肿块等,孕5~14周,并与按妊娠囊最大径(孕10周前采用)或胎儿头臀长度(孕10~14周采用)估算的孕周相符。1.2方法采用适度充盈膀优,最大切面测量子宫纵径、横径、前后径,以重复测量3次的中间数为准,分别计…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宫颈妊娠的治疗办法为今后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我院4例宫颈妊娠的不同方法的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宫颈妊娠通过采用局部化疗及中药联合治疗均取得好的疗效并减少了出血量,保留子宫。结论临床采用局部化疗联合中药治疗宫颈妊娠是一种可行之法。  相似文献   
60.
成人与青少年正畸治疗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成人与青少年正畸治疗的差异。方法:成人组及青少年组病例各33例,比较其疗程长短,托槽脱落情况及满意率。结果:两组的疗程,病人蟀无显著的差异,但青少年托槽脱落次数明显多于成人。结论:治疗条件相同的成人与青少年疗效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