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3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SPECT心肌灌注、冠脉钙化积分及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等检查,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估其对早期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术切缘对肝切除术治疗自发破裂性肝细胞癌(spontaneous ruptur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R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SR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切缘范围>1 cm(宽切缘组,19例)和≤1 cm(窄切缘组,11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Kaplan-Meier分析比较两组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采用Cox回归分析生存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宽切缘组比窄切缘组3年无复发生存率(13.2% vs 0,P=0.036)和3 年总生存率(17.5% vs 0,P=0.002)高;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碱性磷酸酶高值(HR=1.013,P=0.008)、肿瘤分级低分化(HR=3.326,P=0.007)和手术切缘≤1 cm(HR=3.287,P=0.011)为SRHCC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相关独立危险因素;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高值(HR=1.002,P =0.041)、肿瘤分级低分化(HR=4.411,P=0.005)、肝外转移(HR=3.445,P=0.044)、手术切缘≤1 cm(HR=3.255,P=0.024)是SRHCC患者总生存期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采取宽切缘肝切除术能够改善SRHCC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成像在肝结核球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收集了肝结核球 10例 ,着重分析和探讨其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和鉴别诊断 ,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临床资料  10例肝结核球中 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3例伴有临床确诊的肺结核并经随访 (1年以上 )证实。其中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38~ 6 2岁 ,平均年龄 5 1岁。所有病例采用GESigna 1 5T扫描仪检查 ,包括自旋回波序列T1WI、T2 WI和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序列动态增强 (FMPSPGR)序列。肘静脉注射GD DTPA(马根维显 ,先灵药业公司 )后 2 5、6 0、90和 180s时分别行 4个回合的动态扫描。10例共发现…  相似文献   
14.
王艳红  叶胜龙  张博恒  陈荣新  陈漪  纪元 《肝脏》2008,13(5):442-443
患者女性,20岁,未婚。因右上腹不适2月余、发现肝占位1周,于2005年9月16日入院。患病2月来右上腹轻微隐痛,无右肩背放射痛,无进行性加重;疼痛与进食、体位无关。患者因忙于高考复习未及时就诊。发病以来无明显发热、无低热、盗汗;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无消瘦、乏力、体重下降;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水平与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s)肝转移肿瘤负荷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4例无功能性pNETs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39例患者具有临床和随访资料,25例患者仅有临床资料.64例患者中,58例具有尚未发生肝转移时的血清CgA水平资料,51例具有已发生肝转移时的血清CgA水平资料.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患者出院后每3~6个月定期复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患者血清CgA水平升高或降低程度≥50%治疗肝转移瘤前的血清CgA水平,定义为血清CgA水平升高或降低,其余定义为血清CgA水平稳定.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3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gA.CT检查三维重建测定肝转移肿瘤负荷.采用国际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无功能性pNETs肝转移患者疗效.将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归为治疗缓解,疾病稳定归为疾病稳定,疾病进展和肿瘤复发归为疾病进展.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检验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无功能性pNETs肝转移患者血清CgA水平为94.8 μg/L(67.4 μg/L,181.4 μg/L),显著高于尚未发生肝转移时的血清CgA水平59.9 μg/L(39.1μg/L,88.5 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6,P<0.05).无功能性pNETs肝转移患者血清CgA水平与无功能性pNETs肝转移肿瘤负荷呈正相关(r=0.486,P<0.05).39例具有临床和随访资料的患者中35例获得完整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14例治疗缓解的患者中,血清CgA水平降低和稳定患者比例分别为11/14和3/14;12例疾病稳定的患者中,血清CgA水平降低、稳定和升高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12、7/12和1/12;9例疾病进展的患者中,血清CgA水平稳定和升高患者比例分别为2/9和7/9.3种不同疗效的患者血清CgA水平降低和升高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11.02,18.82,P<0.05);血清CgA水平稳定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68,P>0.05).治疗缓解的患者血清CgA水平降低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其余两种疗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进展的患者血清CgA水平升高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其余两种疗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清CgA水平可能提示无功能性pNETs患者发生肝转移,疗效不佳.血清CgA水平越高,可能提示肝转移肿瘤负荷越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独使用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ICI与靶向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联合使用两种情况下,免疫反应介导性肝炎(immune-mediated hepatitis,IMH)的组织学表现差异。方法:收集2015至201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抗ICI治疗发生肝功能异常且获得肝组织标本的病例21例。其中10例使用单药ICI,另11例使用ICI及靶向抗血管TKI联合治疗,观察组织病理形态,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程序性死亡配体1、2(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2)表达情况。结果:单药ICI治疗的IMH表现为程度不等、均匀分布于肝小叶及汇管区的炎性病变,并可出现小胆管炎、静脉内皮炎、Kupffer细胞活化及紫癜样变。8例(8/10)出现轻度肝损伤,2例(2/10)出现轻-中度肝损伤。在使用ICI及抗血管TKI联合治疗的患者中,肝损伤往往较为严重,其中4例(4/11)出现中-重度肝损伤,肝细胞桥接坏死、大片坏死,汇管区中-重度炎性病变,部分小胆管上皮变性,伴显著界面性肝炎。在较严重IMH的病例中,较多CD8+的T淋巴细胞聚集在汇管区及肝窦内,且有部分肝窦内皮细胞表达PD-L1。单药治疗、联合治疗中各有2例发生死亡,其中联合治疗组中有1例发生急性多发性肝炎,肝组织大片凝固性坏死,肝功能不可逆损伤,最终患者因多系统免疫失调,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与单用ICI相比,联合使用ICI及抗血管TKI有可能造成肝细胞的叠加损伤,引起严重IMH的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患者的病史对病理诊断非常重要,病理医师在临床病理诊断过程中,常常有病例需要进一步了解病史,甚至反复挖掘病史,才能作出满意的诊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自2013年8月尝试设置病理科问诊室,初衷是希望能够有一个专门的场所可以使病理医师与患者或家属面对面地沟通,通过对病史的全面了解,作出准确的诊断。经过数年的运转,发现病理科问诊室的功能远超预期,值得推荐。现将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以期与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18.
肝脏退变结节MR诊断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的大鼠肝脏退变结节MR各个序列的信号特征及病灶检出率。方法对DEN诱发的30只大鼠肝脏病变模型进行MR检查,扫描序列为T1WI、T2WI及弥散加权(DWI)。扫描后即行病理学研究,对病灶进行严格影像-病理对照。结果通过大体标本连续切片,共发现30只大鼠肝脏〉3mm结节160个,其中3-4mm大小结节142个,4-5mm大小结节12个,5-6mm大小结节6个。退变结节(n=154)的信号特征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等信号或高信号,DWI等信号或高信号。MR各序列对退变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T1WI:29%(45/154),T2WI:45%(V0/154),DWI:52%(64/124)。结合常规T1WI、T2WI与DWI,检出率为65%(81/124)。结论结合MR扫描T1WI、T2WI及DWI,对DEN诱发的大鼠肝脏退变结节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病理切片观察肝细胞癌镜下外侵特点,提供准确的病灶浸润范围,以指导临床医生确定放疗靶区范围.方法 搜集4年间149例肝细胞癌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包括肿瘤最大直径、包膜情况、边界情况、门脉癌栓、TNM临床分期、Edmondson-Steiner分级、血清中AFP值、未梢血血小板计数、肝硬化程度.肿瘤切缘必须>1cm,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探查均未发现原发肿瘤周边子灶.通过常规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确定肝癌微侵袭灶距离.结果 肿瘤微侵袭灶距原发灶距离最远为4mm,范嗣O.5~4.0 mm,平均(1.64±0.09)mm.有微侵袭灶者较无侵袭灶者易出现复发,其复发率分别为44%(35/79)和29%(20/70)(P=0.047).肿瘤最大直径、包膜情况、边界情况、门脉癌栓、TNM临床分期、Edmondson-Steiner分级、血清中AFP值、末梢血血小板计数、肝硬化程度与微侵袭灶有关(P值均<0.05).通过对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包膜、门脉癌栓、血清中AFP值、末梢血血小板计数5项简单临床指标评分,O~2分者自包膜外扩2mm即能达到97%的准确性,>2分者准确性仅83%.结论 肝细胞癌的微侵袭灶外侵距离与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包膜、门脉癌栓、血清中AFP值、末梢血血小板计数有关,通过5项简单临床指标评分可初步判断外侵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微侵袭灶病理与临床因素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肝细胞肝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肿瘤切缘大于1cm,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探查均未发现原发肿瘤周边子灶.通过病理切片阅片及外科医生的手术记录了解肝癌微侵袭灶的距离及相关病理和临床因素.结果:肿瘤微侵袭灶距原发肿瘤灶的距离介于0.5mm~4mm.有微侵袭灶的肝癌患者较无侵袭灶的肝癌患者易出现复发,其复发率分别为44.3%(35/79)、28.6%(20/70).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4.4%比77.1%(P:0.004)、48.1%比71.4%,(P=0.004).肿瘤包膜情况、边界范围、镜下癌栓、TMN临床分期、Edmondson-Steiner分级、血AFP值、血小板计数、肝硬化程度以及免疫组化指标VEGF与微侵袭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与其肿瘤的侵袭程度有关,侵袭性高的患者易出现肿瘤复发,其生存期较无侵袭者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