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分析HIV抗体不确定者的WB带型,了解HIV不确定人群WB带型的变化特征,为HIV抗体不确定者的随访处理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2019年本实验室的27例初次WB试验"HIV抗体不确定"者为研究对象,连续随访1年,观察HIV抗体WB带型进展。结果 27例的WB试验条带中p24和p17单独出现的频率分别为81.5%和37.0%,27名HIV抗体不确定者中有17名在随访期间判断为HIV感染。结论 WB试验出现gp160、P24、p66条带时,感染HIV的可能性较大,需要进一步随访,并结合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克隆激活转录因子-2(ATF-2)基因以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初步研究ATF-2对小鼠成釉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0(MMP-20)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引物设计原则设计ATF-2基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从小鼠成釉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所得cDNA为模板,进行PCR法扩增。得出含有Hind Ⅲ 和xhol酶切位点的ATF-2目的基因连接到pcDNA 3.1/myc-HisA真核表达载体上;用重组质粒转染小鼠MMP-20基因,观察其对MMP-20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经过PCR引物扩增得到1 463 bp基因片段,将获得的重组质粒pcDNA 3.1/myc-HisA-ATF-2双酶切分析鉴定,测序结果与Gen Bank登录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ATF-2可以促进MMP-20启动子的表达(P<0.01),且在-825~+23(848 bp)启动子区段促进作用最明显。结论:成功实现了ATF-2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并发现ATF-2对MMP-20启动子区域活性表达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3.
24.
25.
联合吸脂的小切口男性发育乳房切除整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乳房发育症(gynecom-astia,GYN),又称男性乳房增生症或男子女子型乳房,是指男性乳腺组织有异常发育肿大伴或不伴疼痛,该病由体内性激素的不平衡所致,可暂时发生,也可为永久性[1].近年来,伴随生活水平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改变,男性乳房发育症的发病率和就诊率明显增多.我们自2005年9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了72例该病患者,我们采用吸脂加乳晕边缘小切口的手术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限期结直肠癌手术不预防性腹腔引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6月~2011年6月实施的21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引流组120例,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无腹腔引流组90例,不放置腹腔引流管。两组均使用相同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引流组和未引流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分别为2例、7例、2例和1例、5例、3例,再手术各1例,住院时间分别为(11.8±2.8)d和(10.7±2.7)d,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t=1.428,P>0.05)。结论限期结直肠癌手术不常规预防性腹腔引流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社区康复护理路径联合针灸疗法对气虚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的影响.方法 64例P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社区康复护理路径治疗,主要包括腹式呼吸训练、膀胱功能训练、盆底肌康复训练(每次15 min,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盆底肌康复训练次数减少为每...  相似文献   
29.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加条件培养基体外诱导大鼠 MSCs 向表皮细胞定向分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 Ficoll-Paque 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扩增大鼠骨髓 M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传至第3代的大鼠 MSCs 用表皮生长因子(EGF)、条件培养基等定向诱导 MSCs 分化为表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对细胞角蛋白 CK5/8、19(Cytokeratin5/8、19)阳性表达细胞进行检测。结果: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的 MSCs 增殖能力强,细胞表面标志 CD34、CD45阴性,CD29、CD44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纯度高,诱导后7d 细胞免疫化学显示角蛋白5/8、19染色阳性,具有表皮细胞特征。结论: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出的问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强的特点,经诱导可定向分化表达角蛋白。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