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癌性肌病     
癌性肌病主要有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EMS)和多发性肌炎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量了38例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底动脉管径。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方法测得的大脑中动脉(MCA)管径值呈正相关,而大脑的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管径值无相关性。说明TCCD测量MCA管径有可信性,但测量ACA、PCA管径不可靠。  相似文献   
13.
王凤焰 《山东医药》1992,32(1):35-36
各系统各器官的疾病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神经系统的障碍或病理损害。如肺功能不足导致二氧化碳滞留而产生脑病,心脏瓣膜病变引起脑栓塞,心力衰竭产生脑缺氧,消化道疾病引起神经系统营养缺乏性疾病,內分泌、肾脏疾病产生神经并发症等绻雎?往往导致误诊误治。本笔谈对呼吸、消化、心血管、肾脏及内分泌系统的神经并发症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40例经 CT,DSA 确诊的脑血管病患者作了三维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表明 TCD 与 DSA 一致者36例,占90%,二者有较高的符合率。TCD 对颈动脉、颅底 Willis 环主要分支、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闭塞、侧支循环状态、较大的 AVM 及动脉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问题1~5 A胸水pH多在7.3以下,B胸水pH多在7.4以上;C胸水脂肪含量超过400mg/dl;D碱性磷酸酶升高;E胸水淀粉酶较血清含量高。  相似文献   
16.
以往,烟雾病主要靠脑血管造影确诊,我们试图借助经颅多普勒技术(TCD)探讨是否能对该病作出诊断;为此,我们以该技术与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对照,对15例本病患者进行了检查,结果如下。 15例烟雾病,男7例,女8例,年龄12~48岁。平均26.6岁。于发病早期经CT确诊为蛛网膜F腔出血5例,脑出血2例,原发性脑室出血1例,脑梗塞7例。TCD方法及正常值见另文。DSA 证实病变为双侧者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脑出血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5岁以下青少年脑出血的病因、诊治和预后均与老年人脑出血有所不同。我们自1985年5月至1988年3月收治32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3例,女19例,男女之比为1:1.46,年龄5~35岁,平均29.6岁。发病时诱因:各种体力活动中11例,情绪激动7例,饮酒3例,排便2例,无何诱  相似文献   
18.
55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了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SOD回升,而对照组仍低于正常(P<0.05),神经功能恢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脑梗塞患者应用尼莫通治疗,可减轻缺血性脑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椎旁体表刺激SEP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年Eisen报告了经推旁体表刺激,C2记录SEP的检查方法[1]。我们对其方法作了简化改进[2],对30例经CT和手术证实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了检测,结果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男25例,女5例;年龄35~71岁。病程1个月至7年,平均2年1个月。全部病例均作了全面神经系统检查,经CT扫描及手术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表现有行走困难,步态异常,上下肢锥体束征阳性。其中有手和/或前臂肌萎缩者12例,浅感觉减退有感觉平面者24例,下肢深感觉障碍者13例,Lhermitte’s征阳性者5例,轻度括约肌功能障碍10例,另1例大小便失禁。CT扫描仅有一个…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致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镛  王凤焰 《山东医药》1999,39(2):40-40
帕金森病(PD)的致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现概述如下。多巴胺与多巴胺受体:目前认为黑质纹状体通路的黑质腹外侧多巴胺(DA)能神经元退变是PD的基本病理过程,先累及神经末梢,继而缓慢发展损及胞体。DA能神经元集中位于中脑,依次为黑质致密部和外侧部(A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