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1.
目的 研究不同窗位描绘肿瘤真实范围的能力以寻找最佳窗位组合。方法 本研究提出三个指标(目标肿瘤可偏移空间、目标肿瘤体积一致性,目标肿瘤图像置信度)对115例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的MVCT图像进行评估。结果 对于存在边缘晕征的肿瘤,调整窗位可以获得目标肿瘤更真实的范围,窗位值达到-612HU效果最佳;对于局部密度变化单一边缘清晰的病灶,窗位的调整带来的图像引导精度提高不明显;对于存在瘤周弥漫性炎症的病灶,窗位调整不适用,无法提高图像引导精度。结论 多窗位动态组合可以获取更真实的肿瘤范围,有助于降低图像引导误差,提高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精度。  相似文献   
12.
诱导化疗联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在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28例Ⅲ、Ⅳa期鼻咽癌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2例.A组为单纯放射治疗(放疗)组;B、C、D组分别为诱导化疗1、2、3个疗程后可联合与A组相同的放射治疗.四组放疗方法、剂量相同.结果:放疗结束后鼻咽原发灶、颈淋巴结全消率A、B、C、D四组分别为:75.0%、87.5%、87.5%、90.6%和68.8%、81.3%、84.4%、81.3%,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顺铂、氟尿嘧啶、博来霉素联合诱导化疗合并放射治疗可以提高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病灶全消率,诱导化疗以单疗程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颈肩面罩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固定效果及前后期的固定精度的比较,为合理使用头颈肩面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患者18例,头颈肩面罩固定,分别在放疗的第2周末、第4周末和第6周末在模拟定位机房拍摄验证片,采用验证片上的骨性标志与治疗计划系统输出的DRR图进行比较,记录其摆位误差。结果 18例患者在各个方向上的总体摆位误差分别为X轴左右方向(1.03±0.69)mm,Y轴头脚方向(1.09±0.65)mm,Z轴前后方向(0.81±0.54)mm,第6周与第2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肩面罩有很好的体位固定效果,放疗的第6周末精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1995年1月-2003年7月收治的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57例,按照AnnArbor分期标准,ⅠE期30例,ⅡE期21例,Ⅲ期4例,Ⅳ期2例。单纯放疗27例,放化疗30例。结果全组中位生存62个月,5年总生存率单纯放疗组、放化疗联合治疗组分别为64.0%、56.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4个月、6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硬腭和/或鼻中隔穿孔、PS评分、发热等B症状与预后关系密切,AnnArbor分期仍然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早期治疗是关键,放疗联合化疗未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局部晚期鼻咽癌在螺旋断层放疗(HT)和普通调强放疗(IMRT)两种放疗设备治疗系统下的剂量学、急性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等方面的差异,观察HT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局部晚期鼻咽癌140例,其中HT组70例,IMRT组70例。依据病人头颈部磁共振成像进行肿瘤的靶区勾画。鼻咽癌原发病灶处方剂量为69.96 Gy/33F,转移淋巴结的处方剂量为66~70 Gy/33F,高危区处方剂量为60 Gy/33F,低危区处方剂量为50~54 Gy/33F。2组在放疗同时均给予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化疗,顺铂剂量为80 mg/m2,3周为一个周期。根据RTOG/EORTC标准评价放疗的急性不良反应。根据RECTST 1.1标准进行实体瘤的疗效评价。统计分析2组治疗计划的放射物理剂量学差异、自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后1个月病人的近期疗效以及放化疗相关的急性不良反应。结果在处方剂量中,HT组在靶区均匀性指数上与IM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变量中HT组在靶区适形度及均匀性指数上均优于IMRT组(P < 0.05~P < 0.01)。2组病人的近期疗效相似(P>0.05)。HT组在耳鸣及急性腮腺损伤等放疗不良反应方面较IMRT组轻(P < 0.05)。结论相比普通IMRT,HT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放疗上具有更好的放射物理相关的剂量学优势。尽管2组近期疗效相似,但HT在急性腮腺损伤及听力损伤等方面具更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为代表的高精度放射治疗在肺癌治疗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而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更加精确的剂量计算方法以及先进的影像及剂量验证算法的应用则为高精准放射治疗的实现提供保证。四维CT(4D CT)能够较好的显示肿瘤受呼吸影响的个体化运动,四维锥形束CT(4D-CBCT)作为勾画并获得肿瘤内靶区(ITV)的一种图像引导技术(IGRT),可以为实现精准治疗提供保证,上述两种技术结合能够纠正位移误差,实施监测肿瘤的运动范围并确保运动的靶区在照射范围内,是实施SBRT的保证。以肺癌精确放射治疗应用研究中的IGRT为切入点,综述4DCT联合4D-CBCT在肿瘤SBR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肺癌的临床放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整体挡铅技术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整体挡铅技术在鼻咽癌放疗中的使用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病理确诊的60例鼻咽癌患者,按组间均衡设计将其前瞻性地分为常规挡铅放疗组(A组)和整体挡铅放疗组(B组)各30例,6 MV X线照射鼻咽部,总剂量70~75.8 Gy,35~38次,摄片法制作整体挡铅保护垂体、脑干、小脑、眼球、口腔等重要器官,按RTOG和EORTC/RTOG标准观察急性期放射损伤。结果: 两组急性期放射损伤比较,整体挡铅组的口腔黏膜反应、垂体功能下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01),放射性中耳炎、视力下降、放射性咽炎和口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采用整体挡铅技术能有效保护正常组织,减少了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且应用方便、安全、重复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有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头部和颈部摆位误差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集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的17例中晚期鼻咽癌(T2-4N1-3M0)患者的模拟机位置验证图像,与首次计划设计的CT扫描数字重建影像(DRR)图像进行骨性参考点的偏离值比较,并采用双独立样本t检验头部、颈部摆位误差。结果头部摆位误差分别为:X轴(左右)(1.08±0.62)mm,Y轴(前后)(1.18±0.92)mm,Z轴(头脚)(1.08±0.99)mm;颈部摆位误差分别为:X轴(2.40±1.86)mm,Y轴(2.07±1.42)mm,Z轴(1.99±1.56)mm,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头部和颈部摆位误差存在明显的差异,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模拟定位机对头颈肿瘤适形调强放疗进行位置校准。方法:应用模拟机对36例头颈肿瘤适形调强放疗进行位置校准后拍摄校准片,放疗前在加速器上同一体位再摄验证片1次。选择典型骨性标志作为对比参考点,模拟机校准片和加速器验证片分别与来自Pinnacle3治疗系统中的数字重建影像进行对比,分析等中心在X轴、Y轴、Z轴三个方向上的位移。结果:校准片X轴(左右)、Y轴(头脚)、Z轴(前后)平均误差分别为(0.72±0.57)、(0.41±0.41)、(0.86±0.65)mm;加速器验证片X轴、Y轴、Z轴平均误差分别为(0.77±0.58)、(0.49±0.44)、(0.84±0.62)m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模拟机进行位置校准可以减少定位、摆位中的误差,是一种有效、便捷的位置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