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高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6例高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抗凝治疗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6例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鼻出血4例,皮下瘀斑2例,血尿3例.结论 通过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和护理,严密监测出血征象,可以预防和减少出血的发生,保证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究在早期肺癌动态检测中应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湖北省洪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2008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共15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分析普通CT扫描与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差异。结果对于各种直径体积不同的早期肺癌诊断,患者的普通CT诊断与低剂量CT诊断结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平均1年的随访,结果发现有15例患者病灶没有出现变化,45例患者病灶直径明显变大,6例患者出现癌细胞转移现象。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对早期肺癌患者进行诊断,诊断效果好且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伤害。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烟雾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探讨双源FlashCT血管造影及其后处理技术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21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烟雾病发病年龄在17~42岁左右,40岁以前占90豫,临床表现以缺血为主,肢体无力和偏瘫最为常见。②CT提示:脑梗死13例,脑出血6例,脑出血合并脑梗死2例。 CT血管造影及DSA示双侧或单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脑基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如烟雾状。结论对于儿童及青年人反复出现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脑梗死,应高度怀疑烟雾病,CT血管造影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临床怀疑病例及早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34.
梁燕  杨文兵  杨若澜 《护理研究》2014,(3):1022-1023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近几年被认识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Dalmau等[1]在2007年首次报道,在有类似症状病人的血清和脑脊液中检测到抗NMDAR抗体,并以此作为该病的诊断依据.NMDA受体是一种分布于海马、前额皮质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属于突触后膜的阳离子通道,与学习、记忆和精神行为密切相关.NMDA受体脑炎临床表现:流感样症状,伴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可出现意识不清、癫痫发作、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昏迷、癫痫持续状态、低通气等[2].  相似文献   
35.
现代乳腺癌的发病率日渐升高,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早期诊断是影响愈后的重要因素,在乳腺癌的诊断方法中,影像学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本文将会对目前用于诊断乳腺癌的影像学方法进行探究和综述。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模塑式颈椎矫形器(MCO)在颈部烧伤患者临床应用的形式。方法:19例颈部烧伤植皮术后患者采用MCO全天配戴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随访3~11个月,19例患者均达有效以上。结论:MCO重量轻,透气性好,穿戴舒适。便于训练,应用于颈部烧伤患者可达到理想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求矫形器在康复工程上的治疗作用,分析下肢矫形器(髋膝踝足矫形器膝踝足矫形器,踝足矫形器)在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简称儿麻)矫治术后康复上的应用。方法:2002—10/2004—06,在福建省石狮市,通过对19例术后儿麻患者佩带矫形器的治疗,分析下肢矫形器的治疗与矫治效果。结果:19例术后儿麻患者均达到了控制髋屈曲、膝反张、膝屈曲、马蹄足、高弓足,纠正畸形步态等,保持正确站立姿势及改善步态的效果,显效率为79%、有效率为21%、总显效率为80%。结论:下肢矫形器在巩固儿麻患者术后的下肢稳定功能、运动功能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踝足矫形器对脑性瘫痪患儿步行障碍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求矫形器在康复工程上矫治作用,分析踝足矫形器对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2002—10/2004—06在福建省假肢中心治疗的下肢畸形的6l例脑性瘫痪患儿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配戴矫形器治疗,应用了踝足矫形器95具,膝踝足矫形器8具、膝矫形器6具、足矫形器14具,除睡觉、洗澡外,要求全天候穿戴。患儿配戴矫形器后,每天参加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治疗前和治疗18个月应用《使用矫形器前后Holden功能分类结果比较》(0级为无功能;Ⅰ级为需要大量持续性的帮助;Ⅱ级为小量帮助;Ⅲ级为需要监护或语言指导;Ⅳ级为平地独立行走;Ⅴ为完全独立行走)评估患儿步行功能,根据治疗前后级别变化分析踝足矫形器的矫治效果(改善1个级别为有效,改善2个级别以上为显效)。结果:61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所有患儿治疗后达到控制下肢肌张力,控制膝反张、膝屈曲,纠正畸形步态,保持正确站立姿势及行走步态的效果,显效率为74%(45/61),总有效率为100%(61/61)。结论:矫形器在脑瘫矫治中能让患儿保持正确的肢位,维持或增大下肢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局部的稳定性,抑制肌张力、足原始反射、痉挛,预防肢体挛缩变形,同时提高步行质量和步行速度,使坐、立位的转换以及上下楼变得更为容易。矫形器治疗是综合康复治疗中一个有效的方法,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总结多脾综合征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提高对其认识及准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13例多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SCT影像资料。结果:总结了13例多脾综合征患者MSCT的影像学表现。(1)多个脾结节:数目不等,4~21个;脾结节位置位于右腹部9例,左腹部4例。(2)内脏异常:全内脏反位者7例;短胰者7例,中位水平肝脏、中位胆囊者4例。(3)心血管畸形:心脏异常者2例,均为复杂型先心病;下腔静脉肝内段缺如者4例,奇静脉扩张并与上腔静脉异常连接者4例。(4)双肺畸形:双肺左侧肺形态者2例。(5)伴发肿瘤:伴发胃间质瘤1例,直肠癌2例。结论:多脾综合征是一种以多系统先天性联合畸形为特征的综合征,其影像学表现多样,胸腹部CT检查有助于其全面诊断,可减少临床误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星形细胞瘤磁共振灌注成像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评价磁共振灌注成像在术前肿瘤血管形成的在体研究中的价值。方法:术前进行MRI成像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星形细胞瘤患者,其中Ⅰ~Ⅱ级(低分级)26例,Ⅲ~Ⅳ级(高分级)8例。运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技术行MR灌注成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34例人脑星形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显示微血管,测量微血管密度(MVD)表示肿瘤血管生成。结果:34例星形细胞瘤最大rCBV与其对应的VEGF表达水平和对应的MVD呈显著正相关(r=0.604,P<0.001;r=0.625,P<0.001);高分级星形细胞瘤最大rCBV、VEGF表达和MVD显著高于低分级星形细胞瘤(t=3.0,7.08,3.37;P=0.017,0.01,0.011)。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在术前活体研究星形细胞瘤的肿瘤血管形成及评价肿瘤的良恶性和预后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