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猕猴肝纤维化模型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树突状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01-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dendritic cells,chronic type B hepatitis,hepatoma,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1-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树突状细胞,慢性乙肝,肝癌,治疗",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树突状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6篇相关文献,3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6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0篇文献中,15篇涉及树突状细胞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10篇涉及树突状细胞与肝癌的治疗,5篇涉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资料综合: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癌的发生发展与病毒的持续感染和机体的免疫功能障碍有关,树突状细胞是机体中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在诱导T细胞抗病毒和抗肿瘤免疫中起核心作用。①树突状细胞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许多证据表明由树突状细胞介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通过杀伤感染的肝细胞和释放抗病毒的细胞因子来清除乙型肝炎病毒。②树突状细胞与肝癌的治疗:研究证明,经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能明显增强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树突状细胞与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乙型肝炎和肝癌治疗中,如能激发、增强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和肝癌细胞的主动免疫排斥反应,可有助于清除体内的病毒和肿瘤,达到抗病毒和抗肿瘤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自体骨髓细胞肝门静脉植入后对老年灵长类动物肝脏功能、体液免疫及血液细胞亚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加4/12在昆明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选取18-20岁老年恒河猴8只,分离骨髓有核细胞,将3 &;#215;10^9个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肝门静脉植入体内。于骨髓细胞移植前和移植后1,2,3,4,5,6个月分别采集外周血5mL,吸取上清液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观察外周血肝功相关蛋白含量、胆红紊含量及肝酶活性的变化;以上各时间点另采集外周血2mL,应用SF-3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的数量和比例。结果:实验选用8只恒河猴,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骨髓细胞移植后外周血肝功相关蛋白含量及肝酶活性的变化:与骨髓细胞移植前比较,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球蛋白含量在移植后6个月内均明显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在移植后1,2,3个月内明显升高(P〈0.05),随后逐渐下降,至6个月时接近移植前水平(P〉0.05)。②骨髓细胞移植后血清胆红紊浓度的变化:与骨髓细胞移植前比较,至移植后6个月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与移植前基本相似(P〉0.05);血清直接胆红素浓度在细胞移植后6个月内一直低于移植前水平(P〈0.05)。⑨骨髓细胞移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及外周血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血清IgG,IgA,IgM,C3,C4浓度、白细胞总数、血小板数量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比例在移植后6个月内均显著高于细胞移植前(P〈0.05);红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老年猕猴自体骨髓细胞肝门静脉移植能够改善肝脏的蛋白合成和代谢功能,具有增强细胞与体液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是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根据来自欧洲透析与移植协会(European dialysis and transplant association, EDTA)32个透析中心统计每年透析的ARF患者人数分析,ARF平均发病率为29人/100万人口,其中ATN占ARF中的60%,发病率高,预后差异大。ATN患者只有70%~80%肾功能完全恢复,5%~10%的患者发展成慢性肾炎,老年患者恢复更差,恢复时间较长。近年来,随着于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研究发现,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可以分化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参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修复,这一结论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经肾动脉灌注移植兔自体骨髓干细胞,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缺血再灌注(I/R)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8只日本大耳白兔采集骨髓,分离自体骨髓干细胞,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 BrdU)标记。全部实验兔建立肾脏I/R后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组于肾血流恢复后经肾动脉灌注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I/R前和I/R后第1、3、5、7、14、21、28 d静脉采血,检测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相同时点取肾组织行普通病理及BrdU免疫组化观察。结果:I/R后第1 d和第3 d 2组动物SCr、BUN均达到最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第7 d后移植组SCr及BUN水平逐渐低于对照组,到实验观察结束时的第28 d,对照组SCr和BUN分别为(135.6±32.5)μmol/L和(10.9±2.5)mmol/L,移植组SCr和BUN分别为(90.1±11.1)μmol/L和(8.0±1.5)mmol/L,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普通病理观察,I/R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甚至脱落, BrdU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移植组于细胞移植后第5、7 d肾小管BrdU阳性染色并持续至实验结束,对照组阴性。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急性肾小管坏死后肾功能修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1种加速急性肾小管坏死后修复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IRT1/NF-κB信号轴在人参皂苷Rg_1对抗衰老模型大鼠造血干/祖细胞衰老中的作用。方法 6~8周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_1对照组、人参皂苷Rg_1治疗组和人参皂苷Rg_1预防组,每组10只。以连续42 d sc D-半乳糖(D-gal)制备衰老动物模型,人参皂苷Rg_1各组ip给药不同时间,药物注射完成第2天,免疫磁性分选法分离纯化各组Sca-1+造血干/祖细胞(HSC/HPC),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流式细胞周期分析和造血祖细胞混合集落(CFU-Mix)培养观察人参皂苷Rg_1对Sca-1+HSC/HPC抗衰老的生物学作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衰老调控分子SIRT1、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_1治疗组和预防组SA-β-Gal染色阳性率、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生成CFU-Mix数增高,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人参皂苷Rg_1预防组各指标变化均较人参皂苷Rg_1治疗组明显。结论 SIRT1/NF-κB信号轴在人参皂苷Rg_1对抗D-gal致衰老模型大鼠HSC/HPC衰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人参皂苷Rg_1具有抗HSC/HPC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兔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兔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通过肾动脉灌注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观察其对I/R损伤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28只兔的骨髓干细胞,建立肾脏I/R损伤模型后随机均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组于肾血流恢复后经肾动脉推注骨髓干细胞悬液,对照组同样方法推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I/R损伤前和I/R损伤后第1、3、5、7、14、21、28天于兔耳缘静脉采血,检测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观察肾功能情况,相同时间点取肾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结果I/R损伤后第1天和第3天两组动物Scr、BUN均达到最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第7天后移植组Scr及BUN水平逐渐低于对照组,到实验观察结束时的第28天,对照组Scr和BUN分别为(135.6±32.5)μmol/L和(10.9±2.5)mmol/L,移植组Scr和BUN分别为(90.1±11.1)μmol/L和(8.0±1.5)mmol/L,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学观察发现,I/R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能较早的降低肾脏I/R损伤后血清Scr和BUN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I/R损伤后肾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自体骨髓细胞肝门静脉植入后对老年灵长类动物肝脏功能、体液免疫及血液细胞亚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4/12在昆明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选取18~20岁老年恒河猴8只,分离骨髓有核细胞,将3×109个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肝门静脉植入体内。于骨髓细胞移植前和移植后1,2,3,4,5,6个月分别采集外周血5mL,吸取上清液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观察外周血肝功相关蛋白含量、胆红素含量及肝酶活性的变化;以上各时间点另采集外周血2mL,应用SF-3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的数量和比例。结果:实验选用8只恒河猴,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骨髓细胞移植后外周血肝功相关蛋白含量及肝酶活性的变化:与骨髓细胞移植前比较,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球蛋白含量在移植后6个月内均明显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在移植后1,2,3个月内明显升高(P<0.05),随后逐渐下降,至6个月时接近移植前水平(P>0.05)。②骨髓细胞移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变化:与骨髓细胞移植前比较,至移植后6个月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与移植前基本相似(P>0.05);血清直接胆红素浓度在细胞移植后6个月内一直低于移植前水平(P<0.05)。③骨髓细胞移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及外周血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血清IgG,IgA,IgM,C3,C4浓度、白细胞总数、血小板数量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比例在移植后6个月内均显著高于细胞移植前(P<0.05);红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老年猕猴自体骨髓细胞肝门静脉移植能够改善肝脏的蛋白合成和代谢功能,具有增强细胞与体液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子宫颈癌术后补充放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术后补充放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术前诊断错误、按良性肿瘤治疗、手术适应症不符、淋巴结转移、术后肿瘤复发的44例患者进行术后补充放疗,对其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分析。结果:44例术后补充放疗的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54.5%;术后1月内行补充放疗者,5年生存率为66.7%(20/30),明显高于超过1月行补充放疗者的28.6%(4/14);13例患者因淋巴结转移而补充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38.5%(5/13),明显低于因其他高危因素而补充放疗的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84.6%(11/13)。结论:术前尽可能明确诊断,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对于宫颈癌术后合并高危因素患者,尤其对于伴有淋巴结转移者,术后补充放疗应尽早进行,以争取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绝经后妇女,近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妇女、特别是老年妇女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对71例≥6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6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比较,探讨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为本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