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胃肠道狭窄或梗阻介入治疗规范化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胃肠道狭窄或梗阻是胃肠道疾病的常见并发症,根据疾病的性质分为良性和恶性狭窄或梗阻两类。胃肠道狭窄或梗阻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近20发展起来的微创治疗新技术,现已基本取代外科手术,成为胃肠道狭窄或梗阻治疗的首选方法。介入治疗根据使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食管良性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后食管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双球囊导管法制作大鼠食管良性狭窄模型 (对照组 ) ;使用PTCA球囊导管对食管良性狭窄进行扩张制作食管再狭窄模型 (实验组 )。大鼠食管狭窄和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定量指标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定性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结果 成功制作大鼠食管良性狭窄和再狭窄模型 49个。实验组术后食管黏膜层、肌层及全层的载面积和周长都有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有意义 (P <0 .0 5 )。实验组术后第 5天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开始表达 ,持续到 1个月仍有表达。术后第 1天 ,纤维连接蛋白(FN)就开始表达 ;第 2 1天 ,FN表达仍呈阳性 ;第 30天时 ,FN仍有部分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食管良性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是PCNA和FN持续的过度分泌  相似文献   
63.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是用非外科手段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胃、食管静脉曲张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本文报告了36例(包括3例急诊TIPS),成功率为94.44%(34/36)。分流道的直径为8-10毫米。术后平均门脉压力从术前的41.67cmH2O降至24.89cmH2O,绝大多数患者腹水吸收,静脉曲张减轻或消失。我们的初步经验:TIPS能降低门脉压,控制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消除腹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TIPS的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并下腔静脉-右心房癌栓的DSA表现及其在经动脉化疗栓塞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2例肝癌并下腔静脉-右心房癌栓患者,行动脉造影确定肿瘤供血动脉并化疗栓塞治疗;同时行下腔静脉造影评价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狭窄情况和周围侧支循环情况。结果下腔静脉-右心房癌栓供血动脉包括肝右动脉(7/12)、肝左动脉(6/12)、右膈下动脉(5/12)、左膈下动脉(1/12)、胃左动脉(1/12)及肋间动脉(1/12),8例造影表现为典型的"条纹征";下腔静脉狭窄程度85%~100%;周围可见丰富的侧支循环,右心房内可见典型的充盈缺损。结论动脉造影可以及时准确地评价下腔静脉-右心房癌栓的供血情况,肝外侧支血管在癌栓的供血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5.
目的:尝试新型温敏型栓塞剂在介入动脉栓塞治疗中应用,评价其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开展温敏栓塞剂针对HCC动脉栓塞治疗的前瞻性、单臂、开放性、单中心的临床研究。经临床确诊的晚期不可切除HCC患者,给予温敏栓塞剂血管内栓塞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最多不超过4个治疗周期。术后(30±7)d,按照mRECIST标准评价客观疗效,观察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和生存期(OS)。安全性评估:NCI-CTC 3.0版标准观察和判定不良反应以及不良事件。结果试验共入组10例患者、23处治疗靶病灶。术后评效结果获得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3例,稳定(SD)5例,进展1例,客观缓解率(CR+PR)为40%,疾病控制率(CR+PR+SD)90%。肝内靶病灶PFS无疾病进展期为18.4(95%CI:14.15~22.65)周,累积中位生存期mOS为46.2(95%CI:38.18~54.22)周。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疼痛,发热,肝功能损伤,少量腹水,腹泻等。结论新型温敏栓塞剂具有不粘管,X线下可视,栓塞效果确实,易于术后观察疗效评估等特点。该栓塞剂并非完美,也存在使用中的一些弱点和不足。不良反应较轻,患者易于耐受。值得尝试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为肿瘤动脉化疗栓塞技术开辟更值得期待的领域。  相似文献   
66.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我院于1998-03/1999-12对包括8例高位结肠(横结肠)在内的共26例结肠狭窄、梗阻患者采用X线监视及结肠镜辅助下经肛门放置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36岁~82岁.狭窄、梗阻原因为:恶性肿瘤浸润或压迫24例,吻合口疤痕挛缩1例,吻合口肠粘膜脱垂1例.  相似文献   
67.
何谓介入治疗学 提起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人们并不陌生,但是如果说起介入治疗科人们可能就说不出所以然了.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36年前1月的一天,在美国俄勒冈大学医院里,一个82岁的老人由于右足大拇指发生坏疽,溃疡经久不愈合,并且疼痛而来就医.患者的主治医生和所有看过这位患者的医生都认为她已经坏疽拇指应该截掉,但是老人坚决拒绝截肢手术.  相似文献   
68.
原发性肝癌卫星病灶影像特点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卫星病灶的影像特点及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的方法。方法 41例经病理证实的巨块型或单发结节型肝癌患者,采用螺旋CT肝脏双期强化扫描和血管造影,观察卫星病灶的情况;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1例患者中17例经CT和/或血管造影发现卫星病灶,10例为多血供,7例为少血供。17例发现卫星病灶者中11例分布在原病灶边缘1cm范围内。化疗栓塞时,将导管头端置于肿瘤供血动脉稍近端,使栓塞范围包括卫星病灶范围。治疗后在6~19个月的随访期内,17例有卫星病灶的患者中CR及PR5例,无病情进展病例。结论 卫星病灶存在于部分HCC病例,运用合理的疗法,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有效对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9.
CT以及血管造影检查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CT介入系统把这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两者的诊断和治疗作用.介绍了这一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0.
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或阻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或阻塞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和他的优选法及其中远期疗效.方法:消化道(alimentaltract,AT)良恶性狭窄或阻塞患者383例,其中AT良性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组(A组)70例;AT恶性狭窄或阻塞永久性带膜或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扩张组(B组)180例;AT良性狭窄永久性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扩张组(C组)25例;AT良性狭窄暂时性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扩张术组(D组)88例.AT恶性狭窄或阻塞经皮导管引流组(E组)20例.A组在X线引导下行球囊扩张;B组、C组和D组在X线引导下放置部分带膜和无膜金属支架,D组在支架术后3d由胃镜取出.E组由导管引流出黄疸.结果:A组70例共进行105次球囊扩张,平均1.5次.B组180例安放带膜或部分带膜金属支架188只.C组25例安放部分带膜金属支架15只;不带膜金属支架10只.D组88例安放部分带膜金属支架88只.B,C和D组支架置入成功率100%;D组支架取出成功率100%.E组经皮导管引流成功率100%.A组AT管腔最窄处直径术前为(3.1±1.7)mm,术后为(8.9±3.3)mm;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29%(20/70)、反流23%(16/70)、出血9%(6/70);超过1a的随访患者中91%(64/70)复发吞咽困难.B组AT肠管腔最窄处直径术前为(1.9±1.5)mm,术后为(13.3±2.8)mm;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20%(36/180)、反流10%(18/180)、出血15%(27/180)、支架移位5%(9/180);超过6mo的随访患者中15%(27/180)复发吞咽困难或肠梗阻或梗阻性黄疸,超过1a的随访患者中50%(75/150)复发吞咽困难或肠梗阻或梗阻性黄疸.C组AT管腔最窄处直径术前为(3.1±2.1)mm,术后为(17.7±2.4)mm;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40%(10/25)、反流60%(15/25)、出血12%(3/25)、支架移位16%(4/25);超过6mo的随访患者中20%(5/25)复发吞咽困难,超过1a的随访患者中25%(2/12)复发吞咽困难.D组AT管腔最窄处直径术前为(3.3±2.2)mm,术后为(15.1±2.9)mm;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40%(35/88)、反流15%(13/88)、出血16%(14/88);超过6mo的随访患者中16%(12/88)复发吞咽困难,超过1a的随访患者中9%(8/65)复发吞咽困难.E组AT管腔最窄处直径术前为(0.8±0.3)mm,术后为(4.6±0.7)mm;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20%(5/20)、渗血10%(2/20);超过6mo的随访患者中20%(2/10)复发梗阻性黄疸.结论:带膜或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或经皮导管引流是不能手术的AT恶性狭窄或阻塞介入治疗首选方法;球囊导管多次分级扩张术和暂时性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扩张术是AT良性狭窄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方法;在AT良性狭窄介入治疗中远期疗效方面,暂时性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扩张术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