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横向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2000—01/2005—04有关干细胞及其向肝细胞横向分化方面的文献,检索词“stem cell,hepatoeyte.transdifferentiation”,并限定文章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有关干细胞及其向肝细胞横向分化方面的文献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5篇相关文献,其中38篇符合要求,7篇为重复同一研究而排除。资料综合: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损伤等病理状态下具有分化为肝细胞的特性,实现肝组织重建,纠正肝细胞代谢和合成功能障碍,为治疗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肝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干细胞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无疑是对传统治疗方式的挑战。结论: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干细胞具有分化为肝细胞及胆管细胞样细胞的潜能,但也有少数学者持否定意见。目前对于移植后干细胞是产生细胞融合还是分化作用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兔肝脏血管的正常影像解剖及变异;探讨肝动脉插管的最佳方法。方法3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改良外科剖腹直视下插管方法和介入经股动脉透视下插管方法,血管造影观察兔腹腔动脉和肝动脉、门静脉正常影像解剖和变异。结果兔腹腔动脉和肝动脉走行分布与人有较大差别,常见变异主要表现为肝胃动脉分支不同,发生率13.3%。外科法插管成功率86.6%(13/15),介入法插管成功率80%(12/15),肝动脉变异时外科法不能插管。结论兔腹腔动脉和肝动脉正常影像解剖和常见变异均与人有明显不同。外科法和介入法均能较好的完成肝动脉插管操作,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经皮局部隔离肝脏灌注化疗合并血液灌流方法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局部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12只实验用犬 ,对照组 4只 ,进行常规经肝动脉灌注化疗 ;实验组 8只 ,利用介入放射学方法进行经皮局部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结合血液灌流。化疗药物选用阿霉素 ,分别检测肝静脉及外周血液中的血药浓度。结果 实验组介入操作全部成功 ,1例死于血液灌流的血路管漏气 ,平均操作时间 ( 132 .3± 15 .3)min。血药浓度测定显示 ,对照组肝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浓度峰值分别为 ( 370 9.676± 385 .72 3)ng/ml、( 15 76.14 0± 2 2 6.933)ng/ml;实验组为( 465 3.42 0± 430 .2 0 4)ng/ml、( 433.612± 40 .5 0 1)ng/ml。统计学处理 ,两组相差非常显著。结论 经皮局部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结合血液灌流是一种可行的技术 ,具有简单、创伤小、可保护正常肝脏、便于重复治疗的优点。与常规经肝动脉灌注化疗相比 ,不仅可以增加局部血药浓度 ,更可以降低外周的血药浓度 ,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沙  张宏志  杨仁杰 《中国药师》2004,7(12):921-924
目的: 研究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肾动脉栓塞对肾功能和形态的影响.方法: 以天然多糖材料海藻酸钠与壳聚糖制备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ACM)为栓塞剂,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技术进行兔肾动脉栓塞,于术前及术后1,2,4及8周检测血常规、肾功能及肾脏病理变化.结果: 手术前后,动物的血常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术后初期肾功能有所下降,1周后基本恢复正常.从血管造影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看,健侧肾未发生任何变化,栓侧肾随栓塞时间延长出现大片弥漫性凝固性坏死,体积与重量不断减小,未出现血管再通且无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ACM具有良好的血管栓塞作用,使用方便,是一种较理想的血管栓塞剂.  相似文献   
5.
骨自溶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3岁。因右大腿酸胀乏力、轻度疼痛,髋关节活动略受限年余就诊。否认外伤、家族史。体检:右大腿上部轻度肿胀并轻微压痛,皮肤正常。实验室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无异常。X线片示:右股骨上段及股骨头骨质完全溶解消失,溶骨区、残骨端无骨膜反应及新骨生成,溶骨区与残骨端分界不清。髋臼骨骨质疏松,髋臼缘尚完整。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输尿管癌(文献复习和病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841年,法国病理学家Rayer首先报道了尸体解剖的原发输尿管癌:1902年,Albarran第一次术前诊断了原发输尿管癌。原发性输尿管癌是较少见的,约占泌尿系恶性肿瘤的1%。我国近年来也有报道。我院发现两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于后;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表现、X线征象及检查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动脉化疗栓塞后的影像学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入治疗尤其是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常常通过临床资料判定,现在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判定。本文就X线平片、数字减影、CT、超声、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技术判断动脉化疗栓塞后疗效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前,肝脏病灶切除在大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已成为共识.近二十年来,欧美一些国家已在此领域获得了很多令人信服的资料,并制定了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9.
小肠双重造影插管技术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7年,Bilbao和Dotter发明了B-D管,为小肠X线造影检查解决了一个重要技术问题(1,2),近两年来,国内也报导了利用B-D管进行小肠双对比灌肠和小肠低张双重造影(3,4),进行小肠造影,插管是成功的关键,下面就谈谈我们在进行小肠双重造影中关于插管技术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床上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不适于手术切除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但部分存在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肝静脉瘘、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血供或栓塞后有广泛侧支循环建立的患者对TACE疗法具有明显的耐药性,临床上往往治疗困难.疗效也不够理想。为了弥补TACE治疗肝癌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