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医药卫生   46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1 临床病例 男性患者,17 岁,中学生。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 6 年,多在饥饿时发作,进食后可缓解,未予检查治疗。患者 8 个月前曾有呕血、黑便 1 次,未行胃镜检查,按上消化道出血处理,经内科保守治疗,出血停止。此次入院前 6 h饮冰可乐后感上腹部隐痛,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含暗红色血块,总量约 1 000 ml。患者有黑棘皮病病史 8 年,进食量明显多于同龄人。检查:体重 120 kg,颈部、腋下、肘部及腹股沟、骶尾部皮肤可见色素沉着,皮肤增厚,表面较粗糙,有小结节样隆起。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6岁。以上腹痛3天,加重半天之主诉于1998年2月11日入院,无吞食异物史。查体:T366℃,P104次/分,发育正常,急性痛苦面容,神志清晰,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巩膜无黄染,气管居中,心肺(-),腹部平坦,右上腹及剑下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莫菲氏征阴性。血常规、粪常规、尿淀粉酶及肝功能正常。肝胆脾B超、腹透结果无异常。大便潜血试验阴性。胃镜检查:幽门前区前壁,见一棒状物以80度角刺入,露出部约15cm左右,后壁对称部有一隆起糜烂面,局部有充血、水肿,用异物钳抓住露出端,缓缓拔出,实验室检验为茶叶梗,长度5cm,直径02cm,弹性好,刺…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表现为腹痛、大便形状改变及排便习惯异常.IBS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约10%以上的人患有IBS,我国IBS发病率具体不详,北京地区约为7%.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利福昔明与环丙沙星治疗成人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双盲随机的方法将50例急性腹泻患者分入利福昔明组200 mg 2次/d或环丙沙星组200 mg 2次/d,用药3 d,观察药物的止泻天数、止泻率、大便常规复常率以及临床症状的缓解,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利福昔明的止泻率、止泻时间及疗效评价,大便常规复常率,对腹痛、恶心、腹胀等临床症状的缓解率与环丙沙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福昔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口服治疗药,其疗效与全身作用的环丙沙星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放置胆管支架治疗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疾病中心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对131例住院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行138例次放置胆管支架的诊治经过,分析其黄疸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全部患者均成功放置了胆管支架,术后3d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并发症为胆管炎及胰腺炎.结论 放置胆管支架为治疗胆管梗阻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尤其是为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消化道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目的:通过对EG的一般情况、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分型、误诊情况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减少患者痛苦。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疾病中心的4例EG以及以“嗜酸细胞。胃肠炎”为关键词在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医学专题全文数据库(CHKD)中检索得到的1997~2007年发表的文献中169例EG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44.5%的EG与过敏有关,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94,2%)、腹泻(60.7%)、恶心(56.1%)、呕吐(51.5%)、腹胀(38-2%)、腹水(28.3%)。嗜酸性粒细胞(EOS)升高在外周血、骨髓和腹水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0%、98,2%和90.3%。胃镜和结肠镜黏膜活检发现EOS浸润胃黏膜和肠黏膜分别占88-2%和64.6%。诊断以黏膜型EG最为多见(65.3%),误诊率为40.5%。77.5%的EG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良好。结论:EG是一种易误诊的少见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应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适时行血常规、骨髓和腹水EOS检查、胃肠道黏膜活检病理检查等方面人手。糖皮质激素治疗EG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中生长抑素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正常组24例及肠易激综合征组26例受检者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中生长抑素的含量,旨在探讨IBS患者历浆及乙状结肠粘膜中SS的含量有无变化,以及它在IBS疾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结果;IBS组血浆中SS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乙状结肠粘膜中的SS的含量痛秘型IBS显著高于痛泻型,痛泻型IBS显著高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脾脏途径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SMCs)移植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疗效.方法:建立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将SCID小鼠20只.随机分成2组,经脾脏注射组和对照组(n=10),经脾脏途径行hSMCs移植,采用肝功能检查、免疫荧光、荧光显微镜、网状纤维染色等方法观察hMSC移植前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CID)小鼠肝腺泡结构的恢复与肝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SCTD小鼠肝功能在经脾脏移植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呈现显著性改善(28 d时,ALT:26.3U/L vs 50.1 U/L,P<0.01;AST:108.0 U/L vs154.3 U/L,P<0.05;ALB:40.0 g/L vs 31.9 g/L,尸<0.05).免疫荧光显示经脾脏移植的hMSCs在脾脏、肝脏均有较多量定植、分化与增殖.免疫荧光观察到脾脏移植后肝腺泡结构有较明显改善.结论:经脾脏途径行hMSCs移植能改善小鼠急性肝损伤肝功能,hMSCs在小鼠肝内生长良好,是hMSCs移植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和内毒素在梗阻性黄疸致病机制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是临床常见的表现。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常死于感染和败血症,提示机体术前的免疫功能受到了抑制。梗阻性黄疸可使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降低,细菌清除能力减弱。肠道来源的细菌和内毒素逃脱肝脏枯否细胞的监视,进入血液循环。有研究发现梗阻性黄疸常并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内毒素激活枯否细胞,产生大量炎性介质,如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自由基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国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分析生活质量与症状是否相关。方法:对符合罗马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