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289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高数量骺板软骨细胞聚集培养生成软骨组织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高数量骺板软骨细胞的离心管内长期聚集培养生成软骨组织的大小和生物学特点 ,并对这一培养技术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酶消化法分离幼兔骺板软骨细胞 ,以 90× 10 4 原代细胞经离心沉降于 15ml塑料离心管底聚集培养 ,行大体、倒置显微镜以及组织学、Ⅰ型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光镜观察。结果 培养生成的软骨 ,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体积逐渐增大 ,4周时直径最大为 4 5mm ;外周组织结构类似于骺软骨的生发层或软骨膜 ,由多层细胞构成 ,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中心部位为肥大的软骨细胞 ,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 2周后 ,甲苯胺蓝染色呈强的异染反应 ,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呈强阳性 ;Ⅰ型胶原的免疫组化着色明显减弱 ,主要位于外周。结论 离心管内工程化软骨构建技术所需操作简便、设备简单 ,生成的工程化骺板软骨具有良好的软骨结构和富含软骨特异性基质成分 ,增加细胞数量可使形成的软骨体积有所增大 ,但其大小和形状仍很有限。  相似文献   
92.
兔骨髓基质细胞在诱导条件下的成骨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特点及诱导条件下的成骨能力。方法 使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兔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培养,保留贴壁细胞传代,观察在培养液中添加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条件下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及成骨分化情况。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表现,增殖能力强。诱导条件下第2代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10-12d达到最高峰,并且出现矿化结节。结论 使用本实验方法,获得的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肯定,增殖能力强,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3.
BMP诱导成骨过程中胶原生成及TGF-β1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诱导成骨过程中肌胶原氨基酸的变化规律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骨胶原生成的影响,BMP的诱导成骨机制和TGF-β1对骨损伤修复的调节机制。方法 实验采用日本大耳白兔左尺骨中上段12mm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缺损内分别植入BMP/TGF-β1/载体,BMP/载体及单纯载体。分别于术后第1,2,3,4,5周检测各组缺损区胶原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P)及羟赖氨酸(Hydroxylysin,HL)量的变化,并作胶原VG染色图像分析,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较同期对照组及空白组胶原HP生成骨胶原在BMP诱导成骨过程中生成增加。TGF-β1通过促进成骨细胞生成使I型胶原分泌能力增强,并抑制Ⅱ型胶原产生使软骨期缩短,骨损伤修复提前。BMP,TGF-β1两者在骨损伤修复中相互加强,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4.
组织工程学近年来有很大的进展。目前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已成功地培育出人耳廓、人工肌腱及具有人指 (趾 )骨及指(趾 )间关节结构与外形的复合组织等 ,为组织工程化产品的临床应用展示了良好的前景[1,2 ] 。组织工程学的研究主要包括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细胞 支架复合体体外构建与培育三个方面。种子细胞研究涉及来源的选择、体外大量扩增、表型诱导与维持及移植免疫等。支架材料研究则是根据不同组织和器官组织工程制备技术的需要 ,进行其三维支架的制备工艺设计及结构与性能优化。细胞 支架复合体体外构建与培育是组织工程研究的核心内…  相似文献   
95.
加强骨折固定方法研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起鸿 《四川医学》1995,16(3):129-130
加强骨折固定方法研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630038)李起鸿近年来,骨科领域有许多新进展,本期刊出的骨外固定治疗骨缺损,放射性药物介导治疗骨转移癌,RF复位固定系统在脊柱腰骶段疾患的应用,腰神经后支骨纤维管综合征,以及扩大食指背侧皮...  相似文献   
96.
骨外固定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74,自引:3,他引:171  
李起鸿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0):604-604
骨外固定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李起鸿骨外固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较快,用于治疗各种复杂骨折、骨不连、骨缺损、肢体延长及矫正畸形重建肢体功能等,取得了较好效果.用于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和修复骨缺损不需植骨,丰富了治疗手段,促进了治疗观念和方法的更新.但是...  相似文献   
97.
人羊膜细胞外基质与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人羊膜细胞外基质(HA-ECM)与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观察成纤维细胞在HA-ECM上的生长特性,以及胶原原纤维产生情况,为使HA-ECM成为皮肤组织工程化的载体打下基础.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成纤维细胞种植于HA-ECM上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在HA-ECM的生长、排列,以及细胞的粘附和胶原原纤维产生情况.结果梭形的成纤维细胞在HA-ECM上生长良好,呈放射状或平行排列;组织切片发现HA-ECM上有较多梭形细胞附着,细胞排列紧密;电镜下见成纤维细胞胞膜基底部向HA-ECM内伸出数个突起,细胞与羊膜基质粘附相当牢固,胞外有较多胶原原纤维堆积. 结论种植于HA-ECM的成纤维细胞有一个最适宜的细胞浓度(3.5×106 个/ml);HA-ECM具有良好的支架和渗透作用,成纤维细胞在其上生长、粘附良好,胶原合成、分泌旺盛,HA-ECM是一种较理想的成纤维细胞载体.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将骺板软骨细胞接种于自制的生物凝胶经体外培养生成软骨组织的生物学特点,初步评价这一凝胶基质作为软骨组织构建材料的生物学性能。方法 将第一代骺板软骨细胞接种于生物凝胶进行体外培养,行大体,倒置显微镜以及组织学,Ⅰ型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光镜观察。结果 骺板软骨细胞-生物凝胶复合的,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不能春初始外形,培养1周直径可收缩为初始的45%,但能保持种子细胞的稳定均发布。经体外培养2周后由外周向中心逐渐形成软骨组织,表面为由1-3层梭形细胞组成的膜样结构,内部细胞主要为圆形细胞,有细胞外基质相隔,形成软骨细胞陷窝。基质中富含软骨特异性基质成分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而Ⅰ型胶原免疫组化逐渐转为弱阳性,位于表面膜结构。结论 这一生物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适合软骨细胞在其中生成成熟的工程化软骨,但难以维持其初始外形。  相似文献   
99.
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软骨源性肿瘤,约占原发良性骨肿瘤的1%,其好发部位为长管状骨的骨骺部位,多见于股骨、肱骨及胫骨,病变多发生于骨骺即将闭合期间,大多数患者发病年龄小于20岁。本例患者发生于股骨头内,较少见。研究手术治疗效果(并着重介绍手术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皮下移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同种异体皮下移植后的存活与分布情况,为拓展MSCs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绿色荧光蛋白(EGFP)或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细胞,与明胶海绵复合后植入兔异体或自体背部皮下,观察术后3d、1,3,5周标记细胞存活、分布和免疫反应等。结果异体和自体MSCs植入皮下后均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部分进入宿主组织内。随时间延长,术后植入区域的标记细胞和炎性细胞逐渐减少,3周时异体和自体标记细胞在局部的分布出现差异(P<0.05),但是5周时仍可以在异体组和自体组观察到较多的细胞表达EGFP和含有BrdU。结论兔骨髓MSCs在异体皮下组织中至少可以存活5周,并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从而提示异体MSCs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