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43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郑颂国  朱雄增等 《肿瘤》1991,11(6):282-283
人们对二型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和合体滋养层以及相应的疾病,如水泡状胎块、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已有清楚的认识。近年来,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研究证实了还存在第三种中间型滋养层细胞(Inter-mediate cell,IT),它是正常胎盘的组成成份,也可  相似文献   
82.
软组织和骨的假恶性病变(Ⅱ):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朱雄增张仁元王坚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200032某些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在组织结构上相似于一些恶性肿瘤或因呈浸润性生长方式而误认为是恶性肿瘤;也有一些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细胞丰富、出现核分...  相似文献   
83.
采用两种抗P—糖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检测了32份正常人体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结果发现,肾上腺、肾、肝、大肠、小肠、胰腺及甲状腺中P-gp高度表达。在肾上腺和甲状腺中,P-gp弥散分布于细胞浆质。在肾脏中,P—gp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管腔侧分布较多。在肝脏中,P—gp在肝细胞的胆管面和小胆管上皮细胞的管腔侧分布较多。在大肠中,P-gp表达水平有愈向远瑞愈高的趋势,阳性颗粒主要位于粘膜技状上皮细胞的管腔面。在小肠上皮细胞和胰腺小胰管上皮细胞P—gp分布也有朝向管腔侧较多的极性特点。P—gp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的高度表达与其生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4.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及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形态学特点,提供常规HE诊断的依据。方法 结合免疫组化和形态学观察,从300余例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中确诊45例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结果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最常发生于食管,其次为胃和直肠。其中食管固有肌层平滑肌瘤20例,黏膜肌平滑肌瘤7例,黏膜肌平滑肌肉瘤1例;胃平滑肌瘤12例,均为固有肌层;直肠平滑肌瘤5例,其中黏膜肌平滑肌瘤3例。随访15例固有肌层平滑肌瘤,无肿瘤相关性死亡。镜下平滑肌瘤瘤细胞稀少或欠丰富,梭形,胞质丰富嗜伊红,交叉束状排列,偶见钙化及囊变。α-SMA、MSA、desmin均弥漫强( ),1例CD117局灶弱( ),CD34均(-)。平滑肌肉瘤瘤细胞丰富嗜伊红,细胞明显异型,有核分裂。结论 消化道平滑肌瘤少见,绝大部分为良性,恶性罕见;最常见于食管和胃,直肠也可发生。了解其临床病理特点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5.
郁敏  侯英勇  王坚  朱雄增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4):214-217,I056
目的探讨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49例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行CD117、CD34、actin、desmin、S-100和ALK1等标记和分类,研究GIMT的鉴别诊断。结果49例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中,有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部分病例可呈上皮样,瘤细胞排列呈多样化,主要表达CD117和CD34;4例平滑肌瘤,由嗜伊红梭形细胞组成,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α-SMA、MSA和/或desmin;2例神经鞘瘤,形态上与发生于周围软组织的神经鞘瘤有所不同,瘤细胞表达S-100、PGP9.5和GFAP等抗体;炎性纤维性息肉、小肠纤维瘤病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各1例,均表达vimentin,灶性表达actin和desmin,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尚表达ALK1;余4例难以分类。结论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中以胃肠道问质瘤最为多见,而真正的平滑肌(肉)瘤及神经源性肿瘤均非常少见。采用联合标记物在GIM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平滑肌肌动蛋白/角蛋白免疫组化标记法在乳腺疾病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原位癌、乳腺癌早期浸润以及浸润性癌共20例进行标记。结果 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和叶状囊肉瘤中腺上皮细胞呈鲜红色,肌上皮细胞连续性围绕并形成棕色花冠样;原位癌癌巢周围肌上皮细胞数目减少,呈细绳样连续或不连续围绕;乳腺癌早期浸润中早期浸润灶及浸润性癌癌巢周围肌上皮细胞大部分消失或无肌上皮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Bel-6、Bcl-2、P53在滤泡性淋巴瘤、弥漫混合性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差异。方法收集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2例滤泡性淋巴瘤,16例弥漫混合性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淋巴瘤,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观察Bel-6、Bel-2和P53在其中的表达。结果正常淋巴结生发中心B细胞表达Bel-6,而未进入生发中心套细胞,离开生发中心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不表达。Bel-2、P53在滤泡性淋巴瘤,弥漫混合性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表达有从高到低和从低到高的变化规律。结论提示Bcl-2可能与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病有关,而P53可能与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有关。  相似文献   
88.
恶性淋巴瘤多具有特征性或诊断性形态学特点和(或)免疫表型,依据形态学和免疫表型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有些类型淋巴瘤具有特异性遗传学异常,可应用分子和细胞遗传学技术进行诊断,这些技术在诊断的同时,还能进行分子分型,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并能用于监测疾病的进展,评价对治疗的反应。分子检测技术在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上的价值有限。霍奇金淋巴瘤中恶性细胞少,难以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或  相似文献   
89.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5例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分析其临床特点,观察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临床特点: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21.4岁,平均病程约13个月.主要表现为真皮深层或皮下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3例位于头颈部,1例位于肘部,1例位于足部,均行完整切除,术后未予放疗和化疗等辅助治疗,随访10~29个月,无一例复发和转移.病理检查:5例均为单发肿块,瘤体最大径平均1.9 cm,周界清楚,切面呈灰褐色,质实,较硬,有不规则出血性囊腔.镜下观察:瘤细胞主要呈组织细胞样、梭形,略呈结节状分布,5例均有假血管样腔隙,3例有较厚纤维性假包膜及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5例均表达波形蛋白,3例表达结蛋白,3例表达CD68,2例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2例表达CD99,5例均不表达S-100蛋白、CKpan、CD34和CD31.结论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交界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局部适当扩大切除,术后随访患者是主要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中国上海地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生发中心B细胞(GCB)样型与非GCB样型的分布以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分析124例来自该院的原发DLBCL中CD10、bcl-6、MUMl、GCET1和FOXP15种蛋白的表达,采用Hans和Choi两种免疫表型分型法进行分型.其中118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14;18)和bcl-6基因重排情况.结果 使用Hans法对124例DLBCL进行分型,27例(22%)为GCB样型,97例(78%)为非GCB样型.使用Choi法进行分型显示34例(27%)为GCB样型,90例(73%)为非GCB样型(即ABe样型).GCB样型显著低于非GCB样型(P=0.0001).t(14;18)易位仅4例(3%),3例发生于GCB样型中.bcl-6基因重排阳性的病例为46例(39%),高发于GCB样型中.bcl-6基因重排与bcl-6蛋白表达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中国上海地区DLBCL的GCB样型显著低于非GCB样型,可能与其DLBCL的t(14;18)低水平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