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留置导尿破坏了膀胱的封闭状态和排尿反射,易于造成膀胱的排尿功能损害。由于手术或病情的需要,临床患者常需要安置尿管,平均保持7~10天左右予以拔除,时间短者只需1~2天,时间长者可达20天以上(2例,均为晚期结肠癌患者,留置时间分别为25天和40天)。临床观察患者60例,由于置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规范医院中药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方法: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对医院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对实施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医院2018年7月开展现代化管理后,库房采购组药品入库出库记录较实施前更完善、药品库存量和变质情况较实施前大大减少;中药饮片调剂组和中成药调剂组调配及时性和正确性较实施前明显提升;中药煎药组煎药、送药登记较实施前更完善,人工操作失误率较实施前明显减少。结论:医院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有效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保证中医临床疗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93.
94.
<正>患儿,男,9岁,体重32 kg,主因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年,加重15 d就诊。查体:神清语利,瞳孔2.0 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心肺未见异常,感觉系统检查正常,四肢肌张力Ⅴ级,双侧巴氏征阴性,头颅MRI检查提示(1)颅底动脉环多发细小、狭窄伴多发侧支循环形成,于颅底可见烟雾状血管团符合烟雾病;(2)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管腔细小,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似隐约可见。脑  相似文献   
95.
吡喹酮曾广泛用来治疗牛,羊以及人的血吸虫病,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现将其试用于猪。 一、材料和方法:同第294页。 二、剂量: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头猪。治疗组按40mg/kg,1次灌服。对照组不给药。 三、结果:对照组共检获虫数67条,其中雌虫数为32条,治疗组检获虫数59条,其中雌虫2条,减  相似文献   
96.
 目的:了解慢性华支睾吸虫(Cs)感染的免疫状态及其对巨噬细胞表型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进行2部分实验。(1) 经口华支睾吸虫虫卵灌胃感染70 d建立慢性Cs感染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Cs感染组,每组10只,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4(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腹腔灌洗获取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腹腔巨噬细胞亚型;(2)腹腔灌洗获取巨噬细胞,按照腹腔巨噬细胞的来源,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组和慢性Cs感染组,以脂多糖(LPS,10 μg/L)刺激孵育,用ELISA法动态监测LPS刺激后0、2、12和24 h细胞培养上清液的TNF-α和IL-10的变化。结果:(1) 慢性Cs感染组大鼠血清促炎因子TNF-α[(77.64±3.25) ng/L]和IFN-γ[(212.69±12.60)  ng/L]水平较正常组TNF-α[(55.13±3.25) ng/L]和IFN-γ[(108.15±10.49)  ng/L]升高(均P<0.05),而抗炎因子IL-4[(248.24±8.99) ng/L]和IL-10[(223.56±5.60) ng/L]水平较正常组血清IL-4[(52.40±3.97) ng/L]和IL-10[(60.18±5.36) ng/L]也显著升高(均P<0.01),并可使腹腔巨噬细胞向替代活化型(M2型)巨噬细胞分化;(2) 2组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水平在LPS刺激后2 h即开始上升,至24 h达到高峰,慢性Cs感染组巨噬细胞在LPS刺激后2、12和24 h上清液的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组[2 h: (88.20±1.91) ng/L vs(123.45±2.98) ng/L;12 h:(123.66±4.31) ng/L vs(161.11±7.38) ng/L;24 h:(154.52±4.83) ng/L vs(227.85±10.67) ng/L,均P<0.05],而IL-10的水平较正常组升高[2 h:(105.46±12.28) ng/L vs(80.86±2.28) ng/L;12 h:(194.19±8.62) ng/L vs(117.56±8.02) ng/L;24 h:(280.02±11.31) ng/L vs(168.14±8.97) ng/L,均P<0.05]。结论:慢性Cs感染时宿主血清的促炎因子升高,而抗炎因子升高得更明显,使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体外实验表明慢性Cs感染宿主的巨噬细胞对LPS刺激产生耐受。  相似文献   
97.
98.
患者男,16岁,因"皮疹伴乏力1年余,发热3d"于2011年11月17日收入我科.患者自2010年5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疹,表现为面部及眶周水肿伴红色皮疹,腰背部及四肢红色结节,双手远端指间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同时出现双下肢乏力,下蹲后起立较为困难,无明显上肢活动受限,不伴发热、口干、跟干、吞咽困难、口腔溃疡等.遂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肌酸激酶1413 U/L,但肌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皮肌炎",予醋酸泼尼松40mg,每日1次口服,症状好转,随访后嘱每2周减5mg,减至每天5 mg维持治疗.2011年1月自行停药约1个月后,下肢无力症状加重,门诊随访后又开始服用醋酸泼尼松40 mg,每日1次,症状好转,激素开始每个月减5 mg,至每天20 mg.2011年10月起,患者四肢逐渐出现多个暗红色皮下结节,质硬,伴疼痛,至外院就诊,以"皮肌炎"收住院,查肌酸激酶105U/L,抗核抗体阴性,泼尼松加量至35mg口服.出院后继续服用醋酸泼尼松及羟氯喹治疗,皮疹无消退.患者病程中有反复皮疹、发热,无明显口干、眼干、吞咽困难等症状.3d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出现发热,最高达39.8℃,伴有乏力倦怠感,不伴寒战、咳嗽、咳痰、咽痛、呼吸困难、关节肿胀,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起病以来患者精神一般,胃纳、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无明显体质量下降.入院杳体:体温39.6℃,呼吸30次/min,脉搏146次/min,血压100/70mm Hg(1mm Hg=0.133kPa).发育正常,体形中等,查体合作,步人病房.神志清楚,精神萎靡.病态面容,满月脸,两颊红润,左侧颊部可扪及一约2cm×3cm肿块,边界清楚,质地较硬,有压痛.全身皮肤见散在暗红色皮疹,右上肢及双下肢见多个暗红色结节,约钱币大小,稍高于皮面,表面有鳞屑,质地较硬,边界清楚,有压痛,数个结节表面可见破溃,无流脓.腹股沟区可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双下睑无苍白,双结膜稍充血,对光反射灵敏,耳廓红,嘴唇较干,舌苔白,口腔黏膜无溃疡.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于湿性啰音.  相似文献   
99.
EB病毒在流行病学上与鼻咽癌癌变密切有关。 应用体外转染法,将EBV—W(YH)片段导入RatI细胞,在20天时出现细胞交叉重叠生长的转化灶。经软琼脂生长筛选后,用分子杂交方法可在转化细胞DNA内检测到W片段的存在,转化细胞接种裸鼠后可生长肿瘤,并在肿瘤组织DNA中再次检测到EBV—W(YH)片段的存在,转化细胞染色体的原位杂交分析提示,在有些中期相染色体上有银粒出现。 以上结果说明,EBV—W(YH)基因片段已转染至细胞内,并能在大鼠细胞内复制,与肿瘤形成呈正相关,它可能对细胞的依赖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描述了用整体解剖法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到的稻胚结构及其形成过程中外部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