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总结300例未闭动脉导管的手术治疗经验。300例中,合并其它先心病11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1例;另1例为他院手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和再通。所有病例除4例为切断缝合外,均采用双重结扎法处理。全组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和假性动脉瘤发生。手术死亡3例,术后再通4例。作者认为,粗大导管伴肺高压者,术中降温、降压以及操作慎重细致并结扎紧密牢固可避免术中大出血和减少术后再通。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13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手术时机、方法及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术中切除缩窄增厚心包,术后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结果:出院时症状改善者9例,无改善者3例,加重1例,远期随访死亡2例.结论;病史长短与手术予后密切相关,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术中只要充分切除左室心尖及右室流出道缩窄增厚心包,即可获得较好疗效:围术期强心、利尿、扩血管及严格控制液体量可有效防止术后低心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介绍4例胸主动瘤外科治疗的经验.全组均为男性,年龄23~37岁.病变属DeBakeyⅠ型2例,Ⅱ型1例,主动脉窦动脉瘤1例,其中2例伴夹层动脉瘤.采用Bentall手术(即升主动脉瘤切除,带瓣血管作主动脉替换和左右冠脉开口移植)和Wheat手术各1例,升主动脉和部分弓切除替换加主动脉瓣置换1例,另1例为单纯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均获成功,经6~36月随访,临床症状消失,能从事正常生活和轻工作.作者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的重要性,并对预防吻合出血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
先天性镜面右位心合并心内畸形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我科对先天性镜面右位心合并心脏畸形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我科近期诊断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的先天性镜面右位心合并心脏畸形患者情况,对诊断要点、手术方法及术中特殊注意点进行总结。结果 先天性镜面右位心常合并多种心内畸形,其中简单畸形可以通过手术完全纠正;而合并复杂畸形者,常需行姑息性手术改善症状。结论 先天性镜面右位心合并心脏畸形的诊断需要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确诊,其外科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总结3例心脏移植的初步经验.方法 3例扩张性心肌患者进行了双腔静脉法的同种原位心脏移植,围手术期间给予受体的维护、供心离体时间长的保护、血流动力学的支持、抗排异反应及感染方面的处理.结果 3例患者均存活,心功能由Ⅳ级提高到Ⅰ、Ⅱ级,分别随访19、28、49个月,2例因未正常服药发生排异反应.结论 选择合适的供体和受体、良好的供心保护技术、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抗排异反应方案得当、防止感染是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正规服用抗排异药物是避免或减少排异反应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6.
肺动脉瓣囊肿为一种罕见的良性心瓣膜肿瘤。其临床表现酷似肺动脉瓣狭窄,很难区别。本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戴某,女性,9岁。生后20天因感冒就医,发现心脏收缩期杂音,考虑为先天性心脏病,以后屡次检查心脏杂音持续存在。幼年时  相似文献   
27.
原发于下腔静脉内的恶性肿瘤是很罕见的,而发生在这一部位的间皮肉瘤,目前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告。作者通过光、电镜观察,结合文献复习,作一例报告。 病例介绍:患者男,43岁,因右上腹隐痛、劳累性心悸2月余,于1988年3月3日入院。检查:颈静脉充盈,搏动明显,胸骨右缘3~4肋间闻及Ⅳ级舒张期杂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总结围手术期对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经验。方法 术前给予吸氧、高压氧及前列腺素E1等治疗,术中应用抑肽肺保护液,术后给予血管活性药等治疗。结果 47例病人中,死亡2例(4.3%)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手术后并发症2例(4.3%),1例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二氧化碳蓄积。结论 围手术期的合理治疗可减少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线粒体内膜三磷酸腺苷敏感钾离子通道开放剂二氮嗪加入停搏液内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lO只,取离体心脏;A组取正常心肌,其余制备离体工作心脏灌注模型;B组停灌30min,复灌60min;其余三组分别灌注不同的停搏液,C组灌注停搏液,D组灌注含二氮嗪的停搏液,E组灌注含二氮嗪停搏液之前10min给予格列苯脲,各组复灌30min后进行工作模式心脏灌注,监测心率、左室收缩峰压和舒张末压。实验终了取心肌,提取线粒体,测定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线粒体H^+-三磷酸腺苷酶活性;高效液相法测定心肌含量。结果 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和线粒体H^+-三磷酸腺苷酶活性降低(P〈0.05);而二氮嗪处理组相应指标显著改善(P〈0.01)。结论 含二氮嗪停搏液能够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能量代谢恢复。  相似文献   
30.
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分流术治疗三尖瓣闭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分流术治疗三尖瓣闭锁(TA)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4月,采用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分流术治疗TA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5.6岁;体重10.0~33.5kg,平均体重16.4kg。TA合并大动脉错位(右位心)2例,房室间隔缺损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均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切断上腔静脉,近端缝合,远端与右肺动脉做端侧吻合;1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行双侧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结果全组无死亡患者,术后末梢血氧饱和度由74%±9%上升至92%±5%。所有患者紫绀明显减轻,顺利出院。随访10例,分别随访6~36个月,血氧饱和度86%±3%,活动能力明显改善。结论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分流术治疗TA效果满意,是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