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7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医院不仅是患者接受诊疗获得康复的场所,同时也是病原菌传播和易感人群集中的地方;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感染控制过程中的任何疏漏都可能引起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贯穿于医疗护理工作的全过程。由于医院内多数医疗护理行为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医护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慎独修养,直接关系到感染控制工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杜邦TM派司服TM灭菌剂对膀胱镜及附件、临床使用过的医疗器械的灭菌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定性培养方法,对该消毒剂浸泡处理膀胱镜及附件、医疗器械的灭菌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 将膀胱镜及附件浸泡于该灭菌剂中,对其浸泡5、10、15 min时分别采样监测,共6批次采样45件,无菌合格率为100%;临床回收的医疗器械于该灭菌剂中8 h内浸泡20批次,浸泡5 min时,分批抽检共20件,均无菌生长.结论 杜邦TM派司服TM灭菌剂可实现快速消毒灭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烧伤患者发生创面感染的经济损失。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烧伤整形科烧伤创面发生感染患者44例(病例组),对照组为同期入院未发生创面感染的44例患者,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病例组住院总费用81 079.85(39 093.33,198 185.38)元,对照组住院总费用61 735.40(32 167.43,131 382.55)元,两组患者总费用和药费、治疗费、化验费、检查费、手术费、伙食费、护理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住院天数多于对照组患者[45(23,56)vs32(21,45)d],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患者是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的重点目标,发生烧伤创面感染会给患者和医院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应努力降低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9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气道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调查9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的病原菌细菌谱及耐药情况。结果共检出下呼吸道病原菌2种,共38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37株,占97.36%(37/38);嗜麦芽假单胞菌1株,占2.64%(1/38)。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达到75.59%,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敏感性90%以上。经过严格实施感染预防与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综合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明显下降。结论本文患者的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常见,虽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及耐药率高,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消毒隔离、严格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方法,使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目标性监测对喉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 对喉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重点目标性监测,有效地实施干预措施.结果 气管切开术后的感染率由5.2%下降到1.9%.结论 目标性监测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能早期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院特殊医疗器材消毒管理情况,以便改进和加强管理。方法采用现场考察和填写调查表方法对临床特殊医疗器材的消毒技术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医院市场采购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主要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法,少数采用电离辐射灭菌法;使用后需要进行消毒处理者主要使用含氯消毒剂和戊二醛消毒剂处理。全院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导尿管、胃管、吸痰管等物品抽样检测全部合格。各科室常用医疗器械使用后消毒处理多数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复用前灭菌多数采用戊二醛浸泡法,少数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仍有用低效消毒剂处理的情况。结论该医院一次性医疗用品灭菌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使用后处理和常用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处理存在不规范情况,需要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适合医院院情的床单位终末消毒固化模式。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将床单位臭氧消毒器应用于病区转出患者的床单位终末消毒,比较病区专用和集中公用两种消毒模式的终末消毒率及消毒效果。结果床单位臭氧消毒器固定用于病区的平均终末消毒率为88.18%,集中公用消毒的终末消毒率为74.0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集中公用消毒相比,床单位臭氧消毒器固定用于病区的平均终末消毒率和平均细菌清除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手术室卫生学监测结果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手术室是外科手术的主要场所,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和病人的预后。特别是一些择期进行的清洁手术,如神经外科、心脏外科和骨科等,对手术室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为此,我们于1996年4~10月,调查我院神经外科清洁择期手术病人术后感染的因素,对手术室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批量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危险因素及感染防控措施效果。方法某院2014年8月抢救了9例重度烧伤患者,对其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全程对患者进行感染防控干预。结果 9例患者共进行中心静脉置管30例次,置管总日数227 d,其中2例患者股静脉三腔置管细菌培养阳性,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为8.81‰;其中1例患者培养出屎肠球菌,另1例患者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例CRBSI患者均为股静脉置管,置管部位均为创面,置管时间均≥7 d,均为三腔置管,且患者Ⅲ°烧伤面积≥60%。经及时拔除导管和使用抗菌药物,2例感染患者均治愈。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有利于危重烧伤患者长期、安全、有效地补液,但其可导致CRBSI;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进行全程感染防控干预,选用少腔导管,有助于降低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研究发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院内感染有增多的趋势。通过对 1998年我院全部出院病历的回顾性调查发现 ,在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 (MRS)感染病例中 ,MRCNS感染占 4 0 %以上。对于MRCNS致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国内研究报道甚少 ,以下作一简单探讨。材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  1998年 1月~ 1998年 12月全院出院病历 172 0 4份 ,有感染患者 4 84例 ,在有细菌学证实的 2 14例中 ,MRCNS36例 ,占细菌总检出率的 16 8%。二、分析方法 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逐份查阅病历的原始记录 ,依照国家卫生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