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血浆胱抑素C水平(plasma eystatin C concentration,PcyC)对冠心病及其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07年4月至2009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26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56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3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设同期因胸闷胸痛症状入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排外冠心病的对照组34例.各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测定其血脂、血尿酸(uric acid,UA)的浓度,以及PcyC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两组间、多组间均数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UAP组PcyC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但低于AMI组(P<0.05);而UAP组和AMI组hs-CRP浓度显著增高(P<0.05;P<0.01).PcyC与年龄、hs-CRP、白细胞总数、血肌酐、UA呈正相关(r>0,P<0.05),其中与血肌酐的相关性最强(r=0.612),白细胞数次之(r=0.459);PcyC与HDL-C呈负相关(r=-0.227,P<0.05).在6个月临床随访中,26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且其人院时PcyC明显高于同期22例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P<0.01).结论 胱抑素C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PcyC是冠心病及其不良预后的一个重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2.
目的 介绍一种心磁图信号采集与分析软件系统,以实现对心磁图的智能判读。方法 通过对微控制系统控制程序、心磁信号采集及预分析处理程序的设计,形成系统初始化处理模块;通过对偶极子源模型解析程序和心脏场源模型解析程序的设计,形成软件系统场源时空分布分析模块;通过对人工智能判读算法的开发,形成软件系统智能判读结果自动输出模块;通过对心磁数据存储程序及心磁数据库功能的设计,形成软件系统存储模块。基于上述4大模块,形成了心磁图信号采集与分析软件系统。结果 该系统能够进行心磁信号的采集、预分析处理、场源时空特征分布分析、心磁图智能判读及输出,以及心磁数据存储。心磁图信号采集与分析软件进行了67例冠心病患者和21名健康受试者的测试,结果表明,冠心病诊断敏感度为88.06%,特异性为80.96%。结论 该系统可实现心磁图仪的底层硬件自动控制,以及心磁图信号采集和智能判读,有助于提升心磁图仪硬件运行一致性,同时可以辅助提高心脏病诊断准确度及诊断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利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CMR-FT)评价正常中华小型猪左心室心肌运动情况,并获得正常左心室心肌应变值。方法 对7只中华小型猪进行CMR电影成像,采用后处理软件CVI42分析,得出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周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收缩期和舒张期应变率。收缩期应变率包括收缩期整体长轴应变率(SLSR)、收缩期整体径向应变率(SRSR)和收缩期整体周向应变率(SCSR);舒张期应变率包括舒张期整体长轴应变率(DLSR)、舒张期整体径向应变率(DLSR)和舒张期整体周向应变率(DCSR)。结果 7只中华小型猪除1只麻醉药过敏死亡外,剩余6只顺利完成CMR电影序列的扫描。中华小型猪的静息心率和负荷心率分别为(71.33±13.11)次/分和(82.17±13.05)次/分,与人类接近。但左心室射血分数(32.31±23.69)%明显低于正常人。此外左心室GLS、GCS和GRS分别为-17.97±2.7、-17.12±3.9和26.69±7.0。SRSR、SCSR和SLSR分别为1.6±0.7、-0.96±0.3和-1.37±1.0;DRSR、DCSR和DL...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评价依洛尤单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人群特征及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使用依洛尤单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分析临床特点及使用依洛尤单抗前后1个月和3个月的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75例冠心病患者应...  相似文献   
85.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评价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就诊且进行颈动脉超声的高血压患者3 962例。结果:HCY平均水平为17.91μmol/L,64.5%的患者HCY水平超过15μmol/L。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50.5%,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为12.9%;没有颈动脉斑块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单纯颈动脉斑块患者以及单纯心血管疾病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HCY水平、收缩压、FPG、LDL-C、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Y水平预测颈动脉斑块曲线下面积为:0.666 (95%CI:0.642~0.694,P<0.001),预测心血管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566(95%CI:0.540~0.592,P<0.001);调整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腰围、FPG、糖尿病、LDL-C水平、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血压控制的影响后,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对危险度为1.207(95%CI:1.147~1.376,P=0.012)与心血管疾病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对危险度为1.198(95%CI:0.962~1.492,P=0.106)。结论:HCY水平升高是高血压患者一个显著特征,50%高血压患者中检出颈动脉斑块,HCY水平升高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但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TEG)与透光率比浊法(LTA)测定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治疗相关的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的结果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DES术的患者264例,使用TEG检测二磷酸腺苷聚集幅度(MA-ADP),LTA检测二磷酸腺苷聚集(LTA-ADP)。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梗死、缺血性卒中、非计划的再次血运重建和因冠状动脉缺血导致的再次住院等缺血事件及出血事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两种方法对血小板高反应的诊断价值,同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阳性者在随访期间发生不良事件有无差异。结果两种方法对HTPR的诊断价值存在差异(AUCMA-ADP=0.771vs. AUCLTA-ADP=0.603;Z=2.246,P<0.05);TEG的诊断界值为49.1 mm,以此为诊断标准发现阳性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19.5%vs.3.7%,P<0.05), LTA的诊断界值为44.5%,以此为诊断标准发现阳性者与阴性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接近。结论 TEG测定HTPR的准确性较LTA更高,且TEG检测对判断预后的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87.
目的明确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不稳定性斑块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本院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超声明确诊断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入选糖代谢异常组,无糖代谢紊乱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入选糖代谢正常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间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形态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合并糖代谢异常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高于糖代谢正常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体积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更高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并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体积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并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特点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的66例行PCI治疗术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根据接受的治疗策略分为保守治疗组(n=44)和外科治疗组(n=22)。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用药情况、PCI治疗情况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测结果。结果: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外科治疗组患者术后低分子肝素使用率明显较高(81.8%vs.40.9%,P=0.034);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其他用药情况、PCI治疗情况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史、血小板数量、动脉瘤位置、缝合器使用情况、压迫时间、肢体制动时间后,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仍然是需要外科处理假性动脉瘤的预测因素(OR=1.62,95%CI:1.13~2.63,P=0.038)。结论:在PCI治疗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中,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可能更易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接受外科治疗。对于病情需要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应提前给予多方面、针对性、个体化护理,以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89.
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现状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分析评价我国目前存在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现状。方法 分析我国近三年 1 2所医院注册的 5 1 8例于发病后 1 2h内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现状 ,包括 :再灌注治疗 ,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β 受体阻滞剂、调脂药治疗等。 结果  (1 )近 1 / 3的患者未接受任何形式的再灌注治疗 ,1 / 2的患者接受了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1 / 5的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 ;(2 )年龄 >75岁、合并糖尿病是患者未能接受再灌注治疗的预测因子 ;(3)阿司匹林的使用率接近 1 0 0 %;仍能进一步提高 β 受体阻滞剂 (6 5 2 %~ 71 4 %)、ACEI(5 2 1 %~ 6 0 4 %)、调脂药 (6 9 8%~ 73 5 %)的使用率 ;(4)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总住院时间最短 ;(5 )直接PCI治疗在住院期间的疗效优于溶栓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结论  (1 )除外就诊时间长 (>1 2h)以及医院因素 (能否开展再灌注治疗 )以外 ,年龄 >75岁、合并糖尿病等是影响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的因素 ;(2 )即使急诊PCI开始治疗的时间晚于溶栓治疗 ,其疗效仍然优于溶栓治疗 ;(3)我国需要接受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治疗 (再灌注治疗 ,ACEI、β 受体阻滞剂、调脂药治疗 )的患者为数众多。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围术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组织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实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43例,随机分为他汀标准组与他汀强化组。他汀标准组73例,术后起阿托伐他汀20mg/天,持续1个月。他汀强化组70例,术前给予负荷量的阿托伐他汀钙片80mg,继之给予40mg/天,持续1个月。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药物使用情况、超声心动图、化验检查结果等。胸痛发作12小时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中心肌梗死溶栓分级(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收集并阅读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光盘及手术记录等资料,电话随访了解术后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了解他汀的肝肾及肌肉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他汀标准组术中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为17例(23.3%),他汀强化组为14例(20%,P=0.39);前组手术结束前仍为慢复流者为4例(5.5%),后组为3例(4.3%,P=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汀标准组1个月内MACE事件发生12例(16.4%),他汀强化组发生6例(8.6%),P=0.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2组均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分别为2例(2.7%)vs.1(1.4%),P=0.51;缺血驱动靶血管血运重建分别为[9例(12.3%)vs.5例(7.1%),P=0.22];支架内血栓分别为[1例(1.4%)vs.0,P=0.51]。他汀药物不良反应两组分别为[3例(4.1%)vs.4例(5.7%),P=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期间未发现STEMI患者行急诊PCI围术期,强化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改善临床预后,也未增加肝肾及肌肉损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