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刊讯4月8日至10日,武警安徽总队在总队医院举办了一期卫生队长暨防疫军医培训班.全总队各支队卫生队长、基层卫生防疫骨干共31人参加了培训,总队医院卫生应急救援分队全体队员参加了专题辅导。  相似文献   
32.
患者男,55岁,因“左下肢间歇性跛行2年,右下肢麻木伴疼痛1个月”于2010年4月人我院,踱行距离50~60米,伴勃起功能障碍,曾行保守治疗无效,CTA(CT动脉血管造影)示:腹主动脉及双髂总动脉闭塞,腹腔干动脉(CA)轻度狭窄、肠系膜上动脉(SMA)及右肾动脉中重度狭窄,肠系膜下动脉(IMA)闭塞(图1).查体:双下肢皮温低,汗毛稀疏,左趾紫绀.双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不可及.诊治经过:人院检查:抗心磷脂抗体(ACL):(+++),凝血时间(PT):13.1 s,血小板(PLT):138×109/L.血沉,C反应蛋白正常,狼疮抗凝物(LA),同型半胱氨酸、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核抗体、抗β2糖蛋白Ⅰ抗体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33.
随着介入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外科手术正逐渐向腔内及微创方向发展,并且已经超过传统开刀手术成为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却增加了患者的卧床时间及微创治疗以外的痛苦。而血管缝合器的出现,尤其是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中(6F鞘管),文献表明,血管缝合器应用安全、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34.
随着介入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外科手术正逐渐向腔内及微创方向发展,并且已经超过传统开刀手术成为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却增加了患者的卧床时间及微创治疗以外的痛苦.而血管缝合器的出现,尤其是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中(6F鞘管),文献表明,血管缝合器应用安全、有效的特点,使微创手术真正实现了微创: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早期康复,从而减轻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1-3].但对于更大直径鞘管术后的血管缝合,文献报道并不多见[4],尤其是12F鞘管以上的血管缝合[5-7].笔者通过对1 10例外周动脉系统疾病患者(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狭窄症,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血管缝合器在8 ~24F鞘管介入手术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并重点分析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总结对下肢缺血老年患者进行动脉重建术的手术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262例下肢动脉缺血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对老年患者行下肢动脉重建术围手术期的关注要点及影响远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组262例老年患者(323条患肢),下肢动脉血管旁路术102条,腔内治疗98条,单纯取栓/内膜剥脱术67条,手术(血管搭桥/取栓/内膜剥脱术)结合腔内治疗多节段病变56条.手术成功率94.7%,围手术期死亡2例(30 d内),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15例.262例中245例患者获得术后获有效随访,随防率93.5%,随访时间1~35个月,平均(18±10)个月.随访期内,死亡15例,血管Ⅰ期通畅率80.5%,Ⅱ期通畅率92.7%,保肢率95.2%.危险因素分析提示:有冠心病病史和年龄大于70岁的病例组在随访期内死亡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并糖尿病、病情严重、病变范围广导致术后血管再闭塞发生率高,且截肢数量增加.结论 重症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动脉重建术依赖于熟练的手术经验,综合性的多科室协作,合理的手术方案以及围手术期的细致管理.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不同途径给予中药保守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10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减轻时间、压痛减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比较均有统计意义。结论:经过临床治疗对比,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采用不同途径给予中药保守治疗效果显著,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同时辅助采用针刺治疗后患者的腹痛情况立刻得到减轻,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分析颈动脉体瘤切除术中患者持续使用升压药物的危险因素,并同时分析患者术中心率、血压波动情况及其对血管活性药物的需求。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5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颈动脉体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对术中需持续使用升压药物的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同时分析Shamblin分型与术中血压心率波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108例患者,共116侧颈动脉体瘤切除手术。单因素分析中,肿瘤最长径>4 cm、术中颈内动脉损伤、颈内动脉重建、恶性病理、高Shamblin分型(Ⅱ型或Ⅲ型)、失血量≥400 ml以及手术时长>4 h的患者术中持续使用升压药物的需求增加。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Shamblin Ⅲ型(OR=2.286,95%CI=1.324~14.926,P=0.016)、手术时长>4 h(OR=3.874,95%CI=1.020~14.623,P=0.046)为颈动脉体瘤切除术中患者需持续使用升压药物的危险因素。此外,Shamblin Ⅲ 型与术中心率异常升高、术中使用升压药物显著相关。结论 Shamblin Ⅲ型、手术时长>4 h是患者术中持续使用升压药物的危险因素。Shamblin Ⅲ型的患者术中心率异常升高、术中使用升压药物的需求增加。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处置突发性气象灾害事件卫勤保障的对策,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方法深入部队伴随保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总结出处置突发性事件卫勤保障的4点做法:(1)预有方案,准备充分。(2)合理编组,灵活保障。(3)落实制度,注重预防。(4)密切协作,发挥优势。同时取得做好工作的3点体会:(1)领导亲临一线指挥是做好抗冰救灾卫勤保障工作的关键环节。(2)医护人员尽职尽责、作风过硬是完成抗冰救灾卫勤保障工作的重要保证。(3)实行卫勤保障军地一体化是完成抗冰救灾卫勤保障的必然要求。结论结合部队实际总结出的做法和体会,对指导部队做好应急突发性气象灾害事件卫勤保障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9.
为了解应用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病毒载量的影响,对以年龄〉16岁的6例患者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12周的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血清HBV-DNA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14)显著,较对照组下降(P=0.008)也很显著。结果提示恩替卡韦对B超检查有类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的AsC的病毒载量的降低具有强而快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伴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对60例CRF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sTfR测定.结果 sTfR在CRF伴缺铁组明显升高;与CRF不伴缺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清sTfR含量能更加快速、真实地反映体内铁贮存情况,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