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43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目的鉴别诊断栀子苷类药物引起的大鼠肝肾中细微的色素颗粒。方法对经口灌胃给予栀子苷类药物SD大鼠的肝脏和肾脏进行大体解剖观察,常规HE染色镜检,结合临床血液生化及尿液指标进行分析,并利用特殊染色方法进行鉴别诊断。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SD大鼠肝脏和肾脏均出现灰绿色改变,血清总胆红素(TB)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显著升高。并且,剂量组大鼠尿液中尿胆素原(URO)和尿液胆红素(BIL)含量呈剂量相关性增加。组织病理学检查见所有剂量组大鼠的肝脏和肾脏出现与受试物相关的微小棕黄色色素颗粒。这些色素颗粒对Fouchet染色呈阳性反应,而对Perls blue染色呈阴性。结论确诊了栀子苷类药物引起的大鼠肝肾中沉着的色素为胆红素,阐释了肝肾的组织病理改变与临床病理学的联系,为今后毒性病理工作中色素鉴别诊断提供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价钬激光对膀胱黏膜破坏作用,探讨钬激光误伤膀胱黏膜后治疗办法.方法:根据是否接受钬激光烧灼和术后静注地塞米松,将实验鼠分为三组:对照组、钬 生组和钬 地组.通过建立钬激光灼伤大鼠膀胱黏膜模型.观察被钬激光灼伤后其髓过氧化氢酶(MPO)、过氧化氧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血管生长、移行上皮组织形态、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改变.结果:光镜下对照组的膀胱壁各层少许炎性细胞浸润;钬 生组膀胱壁黏膜层和肌层内小血管充血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黏膜层已脱落.脱落处炎症表现较重;钬 地组膀胱各层小血管充血明显,较多炎性细胞浸润;钬 生组膀胱壁各层大量移行上皮细胞凋亡,对照组、钬 地组膀胱各层部分移行上皮细胞凋亡,但凋亡程度均较钬 生组轻;钬 地组BvC(P<0.01)、BvSAP(P<0.05)、BvSAD(P<0.05)及Al(P<0.01)与对照组、钬 生组相应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钬 生组MPO活力、CAT活力和MDA含量与钬 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D活力与钬 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烧灼对膀胱黏膜上皮细胞有破坏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这种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3.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水通道蛋白-4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脑水肿和水通道蛋白-4(AQP4)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选用健康SD雄性大鼠,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制作缺血性脑水肿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处理组,电针处理组电针人中、百会,0.8—1.0mA,电针30分钟。,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QP4蛋白和mRNA在脑组织中表达变化。结果:MCAO12h后,AQP4蛋白和mRNA的表达开始上升,随着梗塞时间的延长,AQP4表达逐渐增加,在72h均达到高峰。而电针组能够明显减轻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AQP4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论:电针可减轻脑缺血后脑水肿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电针的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AQP4表达下调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
缺血性脑损伤(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迄今为止仍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寻找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剂是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δ-阿片受体(δ-opioid receptor,DOR)是1992年被克隆的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以往的研究表明,DOR对于痛感觉、情绪、自主功能、免疫调节等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行为效应[1].近来,研究人员发现DOR系统可能参与缺血缺氧神经元的保护和神经发生,本文拟就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定量检测(TB-IGRA)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4例疑似脊柱结核病例资料,结合最终临床诊断,分为脊柱结核组和非脊柱结核组,计算TB-IGRA、抗结核抗体(TB-Ab)检测、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Xpert MTB/RIF)及病理学检测4种方法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TB-IGRA与TB-Ab检测、Xpert MTB/RIF及病理学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纳入的44例患者中,确诊或高度怀疑脊柱结核病28例,确诊非脊柱结核16例。TB-IGR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68.8%、82.8%和73.3%;TB-Ab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3.6%、87.5%、88.2%和51.9%;Xpert MTB/RIF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8%、71.4%、84.6%和50.0%;病理学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100%、100%和88.9%。TB-IGRA与TB-Ab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差(κ=0.25),与Xpert MTB/RIF及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κ=0.68、0.71)。结论TB-IGRA作为脊柱结核的辅助诊断手段,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尤其适用于不方便获取病灶组织的患者。  相似文献   
96.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烟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是一种有创检查且费用高,不适合筛选及复查的患者;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是烟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但患者会受到一定X线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的伤害;超声对于烟雾病颅内血管的诊断意义不大。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及成熟,其形态学成像方法可显示脑实质及异常血管的病变,其功能学成像方法可监测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诊断优势在于多对比度、多模态、无创及无辐射。本文通过综述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出血型烟雾病诊断及评估的研究现状,为临床医生在烟雾病的诊断及治疗上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
周飞  李裕舒 《心脏杂志》2009,21(2):274-275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引起心房纤维化,而纤维化导致的心房结构重构在心房颤动(AF)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TGF-β1与AF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CT对迟发性肺挫伤的诊断意义及其动态表现,为临床及时准确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分析150例迟发性肺挫伤的CT和临床资料,对迟发性肺挫伤与发生时间、发生部位、与既往肺部疾病以及迟发性血胸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对迟发性肺挫伤的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根据CT表现将迟发性肺挫伤分为:分支型51例:病灶沿支气管分布,呈分支状;粗大条索型40例:表现为肺外带粗大条索状高密度影,长短不一;絮带型33例:挫伤病灶沿肺叶边缘分布,表现为沿两肺外带絮带状高密度影;新月型26例:表现为下叶背部近胸膜下新月状毛玻璃样密度影,大都单侧发生。迟发性肺挫伤大都于伤后24h后~48h内发生,达62.00%(93/150),与伤后~24h内以及48h后~72h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大都发生在右肺,占64.97%(97/150),与发生在左肺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发生在下叶的迟发性肺挫伤又比上叶明显多见,差异也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结论CT不仅能及时发现迟发性肺挫伤,还可对发生的部位、性质、损伤程度、并发症以及预后等做出及时判定,为临床及时准确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应将伤后48hCT复查列为常规;迟发性肺挫伤不易完全吸收,易遗留肺纤维化及胸膜增厚、粘连。  相似文献   
99.
学术背景:目前,大口径人造血管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在小口径人造血管(直径小于6 mm)研究方面,由于存在血管栓塞以及组织相容性等方面的核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 目的:比较了几种已有的人造血管材料在生物相容性和顺应性上的区别,探寻最佳的小口径人造血管材料。 检索策略:由本文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www.cnki.net)及Medline(www.pubmed.com)1985-01/2007-08与人造血管的生物相容性、小口径人造血管的顺应性有关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人造血管,聚氨酯,组织相容性”;英文检索词“Vascular grafts,Polyurethane,Biocompatibility”。初检得到138篇文献,包括中文32篇,英文106篇。 文献评价: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本研究无关者42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67篇,保留29篇中英文文献进一步分析。其中动物实验和在体、离体、细胞学实验20篇,综述、述评、讲座类文献9篇。 资料综合:理想的小口径人造血管是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抗凝血性及抗感染性,其中力学性能和组织血液相容性是保证血管长期稳定性及通畅性的主要因素,也是突破人造血管技术的关键。在生物相容性方面,较好的选择为聚氨酯材料。而在材料的生物稳定性能上,较佳的是不易降解的聚氨酯、膨化聚四氟乙烯材料。 结论:以上几种材料相较而言,聚氨酯在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上均较好,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仍可发现聚氨酯在体内会出现老化降解和钙化现象。因此,聚氨酯材料展开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是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0.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hration,HDF)治疗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8年11月本院收治的21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对照组(10例)接受常规治疗,HDF治疗组(1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HDF,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乳酸、血pH的变化,HDF清除乳酸的效果,患者的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血乳酸下降、血pH上升的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HDF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疗效确切,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