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2篇
医药卫生   4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药学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源性疾病系指药物所致的疾病或药物反应性疾病,它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导致于症状和诊断上酷似自然或生理发病的一机体异常表现。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10%~20%,出院后患者在门诊治疗中,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为32%。而药源性心血管疾病(drug-induced cardiovascular dis- ease)则是药源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类。我们综合近年来发现的药物所致心血管系统方面的损害,并提出了一些用药监护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无症状前列腺炎(Ⅳ型)的关系.方法对血清PSA 4~10 ng/mL,肛门指检正常且无前列腺炎症状的102名体检者,进行前列腺按摩液(EPS)或前列腺按摩后尿液(VB3)检查,若EPS中WBC>10/HP或VB3离心后WBC>10/HP,则诊断为Ⅳ型前列腺炎,给予6周治疗后复查血清PSA.结果 102例中诊断Ⅳ型前列腺炎28例(27.5%).治疗后13例血清PSA<4 ng/mL,随访6月其血清PSA仅平均上升3.8%(P>0.05);15例血清PSA仍高于4 ng/mL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前列腺癌6例,慢性炎症、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组织各3例.结论对血清PSA 轻度增高且肛门指检正常者应进行Ⅳ型前列腺炎的筛检,经确诊给予相应治疗后半数患者血清PSA可恢复至正常,从而避免前列腺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区中老年男性人群下尿路症状(LUTS)的患病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多阶段抽样方法,在上海市市区一般人群中抽取40岁以上男性居民1 583名,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等方法调查该人群中LUTS的患病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在40~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年龄组中,中、重度LUTS(IPSS≥8)患病率分别为8.7%、19.4%、32.3%和40.2%,呈现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上升趋势;随着LUTS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的QoL评分也显著上升,轻、中、重度LUTS三组间QoL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上海市市区男性LUTS患病率已接近欧美国家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各类手术治疗失败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2003年7月~2006年5月,收治女性SUI各类手术治疗失败患者23例,平均年龄(65±9.8)岁。根据病情和处理方法分为三组:A组2例,术后因排尿困难留置导尿管,予以留置导尿、定期尿扩、体育锻炼和α受体阻滞剂治疗;B组13例,其中3例轻度SUI者予以盆底肌群电刺激结合提肛锻炼,10例中、重度患者保守治疗3个月后再施行TVT吊带术;C组8例,为急迫性尿失禁(UUI)患者,予以电刺激盆底肌群结合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A组患者治疗4~6周后可自行排尿;B组轻度尿失禁者经3个月治疗后症状消失,中、重度者再次TVT吊带术术后症状消失;C组患者治疗3月后症状明显好转,其中4例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对于女性SUI各类手术治疗后失败的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法。部分患者综合性保守治疗有效,待保守治疗无效后再选择手术;严重UUI患者因再次手术可能加重症状,故为再次手术的相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25.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John,Dewey,1859~1952年)将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尤其是鼓励探究与创新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创新精神是社会发展、教育进步的直接强大动力,发达国家之所以如此快速发展,无一不是重视创新的结果。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十分重视创新问题,在社会上形成了鼓励创新的气氛和环境。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改革实验课教学促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1医学免疫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人们对生命现象和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都是通过实验研究来确证的,直到现在,实验研究仍然是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实验教学的比重在各个学科所占的比重很大,有些甚至占总课时的50%以上。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常经典的实验教学方法均为论证性质,各个实验相互之间相对独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但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对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和整体理解方面比较薄弱。综合性实验是用3个以上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完成实验题目的实验,是实验教学中重要的类型,通过在实验中对系统设计的几个实...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TCE)致敏豚鼠血清中补体(C)和免疫球蛋白(Ig)的变化.方法 选用体重250~300 g的雌性豚鼠36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5只),溶剂(橄榄油)对照组(5只),TCE实验组(26只).根据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方法对豚鼠进行染毒.激发接触后24 h观察和记录豚鼠背部受试区的皮肤反应情况,进行评分.按皮肤致敏反应积分将TCE处理组豚鼠分为致敏组(积分≥1)和未致敏组(积分为0).分别在实验结束后24、72 h采血,检测血清中C3、C4、IgA、IgG、IgM浓度.结果 TCE处理组豚鼠致敏率为65.38%(17/26).TCE致敏24、72 h组C3含量[24 h:(99.75±1.45)μg/ml,72 h:(93.28±3.61) μg/ml]均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112.30±9.10)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剂对照组比较,致敏24、72 h组C4含量[24 h:(34.63±2.53) μg/ml,72 h:(33.82±2.76) μg/ml]均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43.87±3.65) 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E致敏24、72 h组、TCE未致敏24、72 h组IgA、IgM含量均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CE未致敏组比较,TCE致敏24、72 h组血清中IgA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中IgG的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TCE致敏豚鼠皮肤后,血清中C3、C4含量降低,体液免疫功能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27.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其与血脂、血尿酸、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2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4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A组)、4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B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同时检测血脂、血尿酸(UA)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A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IMT、最大IMT及CRP增高(均为P<0.001),斑块发生率、Vmax、RI、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UA增高(均为P<0.05);B组与A组比较,平均IMT、最大IMT、RI及CRP增加更为明显(均为P<0.001),斑块发生率、Vmax、TC、甘油三酯(TG)、LDL-C、UA也有相应变化(均为P<0.05)。结论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8.
学术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对高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学术组织的比较分析,扬长避短,对我校学术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两组,实验组腹腔注射 NP30主动免疫3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在尾蚴攻击感染后第39,49,64,108,112天处死,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FCM)和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虫卵肉芽肿凋亡细胞。结果:透射电镜观察虫卵肉芽肿细胞有凋亡小体形成;经FCM和TUNEL检测实验组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细胞凋亡在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形成、细胞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NP30抗病免疫作用的机制之一是促进虫卵肉芽肿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0.
目的: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临床资料。肿瘤最大直径为3~8cm,平均5.5±2.8cm,分别位于左肾上极2例,左肾下极1例,右肾上极3例,右肾下极4例。所有患者CT扫描显示肿瘤包膜完整,密度均匀一致,增强扫描成中等强化,6例瘤体中央可见星状结构。术前均诊断为肾癌而行肾癌根治术。结果:术后观察肿瘤包膜完整,切面呈棕色或棕黄色,质地均匀,未见出血及坏死灶;光镜下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管状或实性片状,胞质内含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ytokeratin8( ),EMA( ),vi mentin(-),Hale胶体铁染色(-)。随访8~87个月,平均38.4±21.5个月,均无瘤生存,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常易被误诊为肾癌,诊断需依据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特点综合判断。治疗应行肾部分切除或肿瘤剜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