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治疗同侧骨颈、股骨干多段骨折。总结分析了6例因车祸伤导致的同侧股骨颈、股骨干多段骨折的病例。方法: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34岁。遵循了骨折治疗的AO理论与方法的进展,均采用重建交锁髓内钉固定生物学稳定固定。结果:经18月随访,5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下肢功能和关节活动良好。结论: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颈、股骨干多段骨折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内固定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7月—2004年7月手术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开放复位并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34例长骨干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10.6月。结果2例出现旋转;骨折愈合率100%,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6.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疗效满意,是最有效的固定方法,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3.
姜卫东  冯海 《中外医疗》2010,29(22):37-37
甲磺酸罗哌卡因是一种国产新型酰胺类长效局麻药,在化学结构上将盐酸罗哌卡因的盐酸根改为甲磺酸根,与比卡因相比,其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毒性较小,但其阻滞的效果可靠。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椎管内麻醉及各种神经阻滞麻醉。罗哌卡因存在内在的拟交感活性及颈丛神经阻滞可引起交感神经系统亢进,有研究表明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予罗哌卡因联合颈深丛和须浅丛神经阻滞可以改变心血管自律性,削弱心血管自动调节的稳态[1]。然而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行颈丛神经阻滞后,对心血管自律性的影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84.
鼠疫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它的发生、流行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青藏铁路的实施及贯通运营,鼠疫也越来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及社会稳定。已证实藏羊对鼠疫菌属高感的动物,且能自然感染鼠疫.并可成为人类鼠疫的传染源。1956—1965年.在青海省以染疫藏羊为传染源的人间鼠疫共6起,发病44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5.
目的总结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z形钛钢板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截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截瘫采用前路减压植骨Z形钛钢板固定。结果随访7—45个月,平均17个月。均无Z形钛钢板松动及断裂。术后脊髓神经功能14例获2级改善,18例获1级改善,2例完全截瘫无改善。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截瘫采用前路减压植骨Z形钛钢板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脊柱神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86.
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08年10月共手术治疗pilon骨折2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23—55岁。致伤原因:车祸18例,坠落伤8例。骨折参考pilon骨折的Ruedi—Allower分型,Ⅰ型(3例):累及关节面无移位的劈裂骨折;Ⅱ型(13例):累及关节面有移位的劈裂骨折,但无粉碎;Ⅲ型(10例):为累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压缩粉碎性骨折。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6例。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PSCLC)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诊疗经过.结果7例局限期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均予以化疗或化疗 放疗.局限期患者中位生存期16个月.结论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早期易发生转移,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多种治疗措施的联合有序应用.对于诊断明确的局限期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术前化疗、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或放化疗的联合有序应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股总动脉(common femoral artery, CFA)内膜切除联合腔内治疗下肢动脉多节段狭窄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自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对于累及CFA和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及股深动脉(femoral profound artery, FPA)起始处的多节段狭窄闭塞病变的65条肢体(61例);同期采用CFA内膜切除和腔内技术治疗髂动脉(iliac artery,IA)、SFA、腘动脉及膝下动脉的复合术式进行处理。判定技术和血流动力学的成功,术后第6、12、24、3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统计初次通畅率和二次通畅率。 结果 所有手术操作都取得了成功,ABI由术前的0.32±0.22 增至术后的0.83±0.34 (P<0.01)。围手术期没有死亡和严重截肢病例。6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14-36个月)。随访期间4例死亡;股浅动脉支架共18例(32.7%)发生再狭窄,再狭窄者中的5例接受了再干预,12、24、36个月的初次通畅率分别为92.3%、77.8%、65.3%;二次通畅率分别为95.3%, 89.2%, 76.7%。髂动脉支架2例发生再狭窄,未干预。股总动脉随访期间无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89.
笔者于1982~1985年应用小柴胡汤、小建中汤临床加减,观察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150例,取得了初步疗效。同时设立对照组进行综合治疗,加以分析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以供同道参考:一、临床资料本治疗组150例患者全部为门诊病人,其中男93例,女57例;10岁以下9例,11~20岁9例,21-30岁55例,31~40岁51例,41岁以上者26例。占壮年患者占总数的76.7%。病程最长达十年之久,最短者一个月,多为二个月至一年。辨证分型:实证:湿热内蕴36例;肝失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小儿腹腔镜疝环结扎术中应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行腹腔镜疝环结扎术72例患儿,随机分为TCIS组和TCIR组,每组36例,TCIS组予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诱导与维持麻醉,TCIR组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诱导与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儿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丙泊酚用量和术后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SAS)评分、视觉模拟痛觉(VAS)评分。结果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12、0.23、0.48、0.31,P均>0.05);与TCIS组患儿比较,TCIR组患儿在插管时(T1)的收缩压、舒张压较低,在拔管时(T2)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71、8.63;5.77、4.27、4.00,P均<0.05)。两组患儿术毕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91、1.14、0.94,P均>0.05)。TCIS组患儿SAS、VAS评分均低与TC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67、18.57,P均<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小儿腹腔镜疝环结扎术,在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且能更加有效减少患儿术后躁动和疼痛,较复合瑞芬太尼效果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