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研究P16在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0例肺癌石蜡标本P1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8例小细胞肺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0%。52例非小细胞肺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7.6%,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18.1%)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16阳性表达率为86.6%,P<0.01),低分化肺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0%)显著低于中、高分化肺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5%),P<0.05。P16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人的3a生存率为64.8%。而P16蛋白表达阴性者其3a生存率仅20.3%(P<0.05)。P16蛋白的表达与病人年龄、性别无关。结论:P16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及转移有关。P16蛋白的状态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p16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对人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达大肠杆菌胞嘧啶脱胺酶(C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CD体外转染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结果显示转染了CD基因的B16F10细胞对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显著提高.将经AdCD/5FC系统处理的B16F10细胞上清倍比稀释后.加至野生型B16F10细胞中,发现当上清仅占6.25%时即可对野生型B16F10细胞发挥明显的杀伤作用,提示AdCD/5FC介导的旁观者效应可能是通过5FC经CD酶代谢产生的毒性产物扩散而实现的.本实验还观察了CD基因体内转染后的杀伤效果,荷瘤小鼠经注射AdCD并连续10天给予5FC治疗后,与PBS、对照病毒AdLacZ/5FC治疗小鼠比较,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小鼠存活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源性褪黑素对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及免疫功能受抑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及细胞免疫技术分别观察了两个不同剂量 (10 0、2 0 0 μg kg)褪黑素连续 14天腹腔注射 ,对皮质酮诱导的HPA轴及免疫功能受抑大鼠血浆ACTH ,皮质酮水平以及淋巴细胞增殖 ,NKCC杀伤活性和ConA诱生的IL 2水平的影响。结果 :褪黑素 10 0 μg kg处理动物 ,其明显下降的血浆ACTH及皮质酮水平均有上升趋势 ,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 ,而褪黑素 2 0 0 μg kg处理动物 ,其血浆ACTH及皮质酮水平的上升与皮质酮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无论褪黑素 10 0 μg kg还是 2 0 0μg kg处理动物 ,其被抑制的细胞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增殖、NKCC及IL 2水平 )均有所恢复 ,且与皮质酮对照组相比 ,差异显著(P <0 0 5 )。结论 :外源性褪黑素可改善皮质酮诱导的大鼠HPA轴及免疫功能受抑状态。  相似文献   
14.
肺癌p16基因纯合缺失,突变,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基因的改变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控制正常细胞对肿瘤组织污染后,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0例肺癌组织P16基因纯合缺失、突变、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小细胞肺癌无P16基因纯合缺失、突变和蛋白表达异常。非小细胞肺癌P16基因纯合缺失率和突变率分别为40.5%和5.7%且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转移和预后明显相关。非小细胞肺癌P16蛋白表达缺失率为42.3%,与p16基因纯合缺失有高度的一致性,两者的缺失符合率为76%。结论P16基因异常和失活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和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定性和定量地分析放射诱导HL60 细胞凋亡。 方法 以人类白血病细胞系HL60 为材料,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及琼脂糖电泳定性分析60 Co 放射线诱导HL60 细胞凋亡的发生,应用DNA流式细胞计量术和末端转移酶(TdT) 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 的流式细胞定量检测HL60 细胞凋亡。 结果 (1) 放射后HL60 出现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固缩致密化、边缘化,染色体断裂,凋亡小体和细胞膜保持完整等形态学特征。(2) 琼脂糖电泳表现为特征性DNA“梯谱”。(3)流式细胞计量术发现放射诱导HL60 细胞凋亡在照射后6h 已较明显,而且细胞凋亡百分比随着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百分比值比DNA流式细胞分析的方法得到的值要小,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结论 流式细胞计量术结合细胞形态学检查和( 或) 琼脂糖电泳能较好、简便、迅速地分析放射诱导HL60 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HBV基因点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对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突变进行大大面积筛检,建立简便 可靠的检测HBV基因突变的方法。方法: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银染技术,检测HBV Pre-C基因突变。结果:在10份HBeAg阳性标本中,有8份PCR阳性,SSCP显示有2份标本有HBV Pre-C基因突变,直接测序证实为非终止密码突变。48份抗-HBe阳性标本中,有12份为PCR阳性,有8份SSCP显示PCR产物单链泳运动状态异常,其中4份标本经直接测序证实在1898位发生了G→A变异,出现了TAG终止密码突变。结论: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HBV Pre-C基因点突变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该方法稳定、简便、快速,能基本满足临床大面积大样本筛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放射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及其与放射后细胞克隆存活率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子显微镜、琼脂糖电泳、流式细胞术和TdT介导的缺口和末端标记法(TUNEL)等方法分析放射诱导HL-60细胞凋亡,应用有限稀释法测定放射后细胞克隆形成率。结果放射后HL-60细胞表现出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固缩致密化、边缘化、染色体断裂、出现凋亡小体、细胞膜保持完整和电泳时DNA“梯谱”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放射诱导HL-60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照射后4h细胞凋亡已比较明显,放射诱导HL-60细胞凋亡随着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但是,放射引起HL-60细胞克隆存活率的减少比放射诱导HL-60细胞凋亡更敏感,如8Gy照射后克隆存活率减少到0.0016,而此剂量时的细胞凋亡水平几乎与对照组水平相同。结论放射能诱导HL-60细胞凋亡,并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但是,放射诱导HL-60细胞凋亡并不能解释HL-60细胞克隆存活率的减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干扰素-γ对胃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影响及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协同抗肿瘤的机制,以125I-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为配体,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研究了干扰素-γ对SGC7901细胞TNF受体表达及TNF-m内化和降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PCR-SSCP银染技术筛检HBV基因突变实验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了对乙肝患者HBV基因突变进行大样本大面积筛检,我们建立了良好简便快速的PCR-SSCP银染色筛检HBV基因突变的实验方法,结果显示本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PCR-SSCP银染技术筛检出的HBV基因突变的阳性标本经直接测序证实全部存在HBV基因突变,并证实该方法能特异性的检出1898位或1901位发生了G→A出现了TAG终止密码的突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