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59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正>颅内多源性肿瘤少见。本文对经CT、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垂体瘤和脑膜瘤2例,垂体瘤和脑转移瘤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1.1例1女性,48岁,主诉:头痛伴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2年,加重半年。CT检查:CT平扫,见鞍结节及蝶骨平台及鞍区呈"哑铃"状稍高密度肿块,强化后,见肿瘤均匀增强,边界较清楚。CT诊断:鞍结节(鞍区)脑膜瘤。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探讨幕上脑胶质瘤与脑内室管膜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肿瘤间质特性的相关性 ,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进行胶质瘤 (6 0例 )和室管膜瘤 (40例 )的CT和MRI配合MRPWI、MRS、MRA表现与手术病理(光镜和电镜 )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对照研究。结果 胶质瘤和脑内室管膜瘤的CT和MRI显示的肿瘤形态不规则、分叶状、瘤壁及瘤结节、坏死囊变区、出血、瘤血管等表现 ,与手术病理肿瘤超微结构与肿瘤标记物表达相符合。结论 对胶质瘤和脑内室管膜瘤的间质生物学特性的CT、MRI研究 ,可提高预测肿瘤的病理分级的准确性 ,对临床实施抗肿瘤血管生成等多种方法配合手术治疗 ,对根治或控制肿瘤生长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提高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的CT和MRI诊断水平.方法对40例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的CT及MRI表现与临床、病理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肝内胆管型11例;肝内、外胆管型13例;肝外型16例.其中20例扩张胆管内伴有结石,8例发生胆管癌.CT和MRI依据胆内胆管囊性扩张包绕肝静脉形成的"偏心圆点"或"中心圆点"征象,对本病诊断准确.结论 CT、MRI、MRCP可清楚显示胆胰管系统疾病的解剖与病理性改变,可取代ERCP检查.  相似文献   
154.
本文对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表现进行研究分析,讨论了其发病率及病因病理,认为它的CT表现是肝内或胆管见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区,边缘光滑,密度均匀,CT值为0左右。静注胆影葡胺后1小时或口服碘番酸后16小时。见该低密度明显增强。根据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的部位将其分为肝内型、肝外型和混合型。其肝内型的特征性CT表现是于扩张的肝内胆管内见点状高密度,增强扫描尤为明显。指出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的并发症是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和癌变。推荐在怀疑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时应首选CT检查。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分析颅底软骨瘤及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7例经头颅X线平片配合CT、脑血管造影、MRI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头颅X线片和CT:鞍区团絮状高密度钙化肿块2例,低密度钙化1例,等密度、高密度4例,强化后不均匀增强5例。2.脑血管造影: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受压移位,无肿瘤血管染色2例;3.MRI:MRI T1WI像不均匀低信号及不均匀增强,T2WI像不均匀高信号4例,手术病理诊断:软骨瘤6例,软骨肉瘤1例。结论 头颅X线片和CT对鞍旁颅中窝大量钙化的软骨瘤容易诊断。对不典型者,应配合MRI或DSA脑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6.
CT问世后,对大多数脑梗塞病例可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但也经常遇到少数病例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因CT表现酷似脑肿瘤而误诊为脑肿瘤。本文对6例老年人脑梗塞误诊为脑肿瘤的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6例中,女4例,男2例。年龄65~72岁。病史1周~1个月。6例均表现为间断性头痛,伴肢体无力4例。癫痫1例,恶心呕吐1例。 6例CT检查提示病变位于额顶叶3例,颞叶2例,顶叶1例。6例均呈片状不规则影不均匀低密度区,边缘模  相似文献   
157.
囊性肾癌的CT诊断(附9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CT及MRI诊断囊性肾癌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囊性肾癌9例的CT及MRI特征性表现分析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肿瘤位于右肾6例,左肾3例,呈椭圆形及不规则形。CT呈囊性低密度区,MRI的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区。CT及MRI的特征性表现:(1)肿瘤囊壁厚薄不均,可伴有囊内壁结节;(2)单囊腔多于多囊分隔;(3)肿瘤由肾实质向外生长,肿瘤与肾脏构成“8”字形;(4)肿瘤压迫肾脏向腹腔移位及肾脏代偿性增大。结论:本研究总结的CT及MRI特征性表现,为囊性肾癌的诊断与鉴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8.
垂体腺瘤420例的CT、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对垂体腺瘤的生物学侵袭性生长特点与CT 和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进行420 例垂体腺瘤的CT 和MRI检查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420 例中,鞍内突入蝶窦、鞍上池及第三脑室生长380 例,鞍内及鞍上向鞍旁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延伸至颅中窝,向额部、斜坡匍匐侵及生长40 例。形态:圆形、花生状、不规则形、哑铃状或腰鼓状。CT 等、高密度及显著增强占799 % ,混合密度伴囊性低密度、环行增强占201 % ;MRIT1 WI等信号,T2 WI高信号、等信号、混合信号占923 % ;T1 WI和T2 WI高信号占77% ;提示瘤卒中及坏死囊变735 % ,肿瘤大小1cm ×06cm ×08cm ~7cm ×52cm ×6cm 。病理诊断:嫌色性者213 例,混合性者118 例,嗜酸性者75 例,腺瘤( 未分类)12 例,恶性者2 例。结论 CT 及MRI提供的垂体瘤的整体形态与周围解剖关系等信息,对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判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9.
4例中,男3例,女1例。4例均经CT检查,其中2例配合MRI检查。4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例1女,60岁,阵发性头痛、呛咳、耳鸣及走路不稳半年。CT检查:左桥脑小脑角见4cm×3-8cm稍高密度区,CT值22-1Hu;强化后见均匀增强(图1),脑干受压,桥池消失。CT诊断:左桥脑小脑角占位性病变。手术所见:桥脑、延髓左侧见灰色肿瘤,质软,起源于舌咽神经,大小为5cm×3cm,与迷走神经、副神经粘连。手术病理诊断:舌咽神经鞘瘤。例2男,29岁。头痛、喝水呛、走路不稳半年。CT检查:右桥脑小脑角及脑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