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39篇
  免费   1331篇
  国内免费   753篇
医药卫生   27323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539篇
  2022年   409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510篇
  2019年   532篇
  2018年   641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471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1369篇
  2013年   985篇
  2012年   1057篇
  2011年   1195篇
  2010年   1130篇
  2009年   1190篇
  2008年   1114篇
  2007年   1182篇
  2006年   1120篇
  2005年   1211篇
  2004年   1116篇
  2003年   1041篇
  2002年   772篇
  2001年   818篇
  2000年   762篇
  1999年   826篇
  1998年   753篇
  1997年   784篇
  1996年   684篇
  1995年   627篇
  1994年   530篇
  1993年   411篇
  1992年   359篇
  1991年   365篇
  1990年   294篇
  1989年   244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117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100篇
  1984年   90篇
  1983年   96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44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4篇
  1963年   11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糖尿病性大疱病是糖尿病皮肤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1%。患者会反复出现皮肤疱疹,继而破裂感染,是患者发生糖尿病足部溃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2011年收治的1例糖尿病性大疱病致足部溃疡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左踝关节大疱破裂致皮肤溃疡15 d,左足大疱形成2 d,于2011年2月21日入我院治疗。有明确糖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LCP)采取微创术式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11年6月,对52例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病人(A3、C型),男33例,女19例;年龄19-75岁(平均38.5岁),采用前方的髌旁切口入路,精确复位关节面后,经皮肌肉隧道插入锁定钢板固定,术后有计划的康复锻炼。结果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8.2周(14~24周),浅表感染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无内固定物断裂骨折再移位者。按Kotmert股骨远端功能评价法,优28例,良19例,可5例;优良率90.4%。结论LCP经前方的髌旁切口入路,微创插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提供了稳定的固定,骨及软组织血运干扰小,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首选治疗手段;骨折良好的间接复位及按照LCP固定原则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Micro CT在新生儿单侧完全性腭裂模型线距测量方面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随机选取10个新生儿单侧完全性腭裂石膏模型,设置标志点。用Micro CT对石膏模型进行三维数据采集、逆向工程软件重建,由2名检测者b、c独立进行2次(间隔1周)Micro CT模型测量,1名检测者a用游标卡尺对模型做相同线距测量2次(间隔1周)作为对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手工石膏测量者和Micro CT测量者组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用差值平均值、配对t检验、相对误差评估Micro CT模型测量值的信度和效度。结果:通过Micro CT扫描系统获得新生儿单侧完全性腭裂三维模型,模型形态清晰,范围完整。实验者a、b、c的组内ICC均大于0.99,呈高度一致性;Micro CT检测者自身和检测者之间线距最大差值平均数为0.052 mm;Micro CT组与石膏模型组线距测量最大差值平均数为0.361 mm,相对误差最大值1.97%,配对比较的数据P>0.05。结论:Micro CT能够用于获得精确的腭裂数字化三维模型,在测量模型线距方面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不同能量的铒激光切割骨组织骨愈合过程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8只兔子,在兔子的颅盖骨上制备直径2mm的4个圆形骨缺损。激光组:能量100mJ,200mJ,400mJ的铒激光分别制备的骨缺损,对照组:种植手机制备的骨缺损。于术后1周,3周,4周,6周分别处死2只兔子取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PDGF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1,3周100m.1激光组平均灰度值与200mJ,400mJ激光组及对照组平均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周激光组之间及与对照组平均灰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铒激光制备的骨缺损愈合过程中PDGF的表达较传统种植手机组高,且能量为200mJ时PDGF的表达最高。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重度磨耗对大鼠三又神经节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tide,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平均分为操作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只,实验组用人工逐次磨低大鼠牙冠高度的方法建立重度磨耗动物模型。各组分别于干预后3、7、14、21、28天处死5只动物,取出双侧三叉神经节,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三叉神经节中CGRP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操作对照组相比,实验组3天组和7天组的CGRP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P〈0.05),14天组和21天组CGRP阳性神经元数量有所减少,但仍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28天组基本恢复正常(P〉0.05)。结论:重度磨耗可导致大鼠三叉神经节内CGRP表达的可逆性变化。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咬合垂直距离降低对大鼠咬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操作对照组,依据处死时间每组再平均分为3、10、30、60d的四个亚组.采用人为降低大鼠牙冠高度的方法降低实验组大鼠咬合垂直距离,处死后取深层咬肌检测Ca^2+-ATPase、Na^+-K^+-ATPase活性值改变.结果:咬合垂直距离降低后大鼠咬肌组织的Na^+-K^+-ATPase活性有所降低,在实验第30d时活性下降明显,但在实验第60d时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已无显著性;Ca^2+--ATPase活性则显示出与Na^+-K^+-ATPase活性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咬合垂直距离降低可引起咬肌组织的能量代谢障碍,但随着低位咬合状态持续时间的延长,能量供应可得到恢复,过度的能量消耗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9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及5例外院会诊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平均年龄(31.06±13.4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咳嗽(88.3%)及畏寒(81.6%)等。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中病死率为22.2%,并发症居前3位的是细菌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其发生率分别为85.7%、57.1%及28.6%。慢性基础性疾病为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甲型H1N1流感以青壮年发病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道症状,重症病例中多存在二重感染,并有可能存在凝血障碍,呼吸性碱中毒,低氧血症或Ⅰ型呼吸衰竭,且存在慢性基础性疾病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诊断方法及诊断价值。方法:对胎儿超声心动图检出的13例HLHS胎儿的超声资料与病理解剖结果对照,分析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结果:经病理证实为HLHS 13例,均与超声诊断结果一致,超声诊断正确率100%。13例HLHS患儿中,Ⅰ型2例(15.4%),Ⅱ型5例(38.4%),Ⅲ型2例(15.4%),Ⅳ型4例(30.8%)。超声提示13例均显示左、右心系统比例极端不对称,左心室小、发育不良,右心系统比例增大,主肺动脉内径比例失调,主肺动脉血流方向呈反向。结论: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安全、便捷、经济及有效的检查方法,对胎儿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的检出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二尖瓣反流(MR)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AMI合并MR患者34例。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42~75岁,平均(61.5±10.4)岁。EuroScore评分4~12分,平均5.8分。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无法行介入治疗。心功能平均3.1级(NYHA),心源性休克2例,术前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3例。体表超声Doppler检查,根据反流面积及缩流径宽度,将MR分为1+~4+级,其中1+~2+级12例,3+级16例,4+级6例;根据反流部位及室壁运动情况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进行Carpentier二尖瓣反流功能分型:Ⅰ型8例,Ⅱ型4例,Ⅲb型22例;根据左心室舒张末期径线及射血分数(LVEF),判断心肌梗死对心脏结构造成的损伤程度,34例左心室舒张末径37~70 mm,平均(51±7.8)mm,其中>65 mm 6例。综合MR分型、分级及左心室径线决定是否同期行二尖瓣手术。本组采用以下标准:(1)CarpentierⅠ型患者,如MR达到4+级;(2)Carpentier II型,MR为3+~4+级患者;(3)CarpentierⅢb型、MR为4+级同时左心室舒张末径>65 mm患者,同期矫正二尖瓣反流。余均采用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本组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8例,冠状动脉搭桥合并二尖瓣成型或替换6例。随访时间1~36个月,平均(20.5±8)个月。结果:全组死亡2例(5.9%),其中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1年死亡1例。搭桥根数平均为2.3根/例。完全再血管化27例(79.1%),不完全血管化7例(21.9%)。心功能分级平均1.06级(NYHA)。二尖瓣反流随访结果:28例单纯冠状动脉搭桥组,12例MR完全消失或微量,13例MR为3+级患者手术后减少为微量到少量,MR矫正成功率为89.3%;3例MR无改善或恶化,均为不完全血管化患者。冠状动脉搭桥合并二尖瓣成型或替换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1例术后为MR 2+级,4例MR消失。结论:通过综合分析MR分型、分级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径线,决定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二尖瓣反流的患者是否同期矫正二尖瓣反流,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完全再血管化是手术的关键。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搭桥,是心肌损伤最小化的前提下,保证完全再血管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运动负荷超声评价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储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运动负荷试验中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储备。方法:21例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进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50%)行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运动负荷试验中静息状态下及峰值负荷时的左心室收缩期长轴整体应变率(GLSRs),同时记录峰值负荷时的心肌摄氧量(pVO2)。结果与21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静息状态下,病例组与对照组超声指标无明显差异。峰值负荷时,病例组pVO2低于正常组(P<0.05);GLSRs及二尖瓣环心肌收缩速度(Sm)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且与pVO2呈正相关(GLSRs:r=0.60,P=0.0007;Sm:r=0.65,P=0.00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病例组峰值负荷时的左心室收缩期应变率为pVO2的唯一影响因素。结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尽管静息状态下左心室功能正常,但运动负荷试验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储备仍然低于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