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6篇
医药卫生   8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目的 研究两种原癌基因c-fos和c-jun激活对肺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以及与肺损伤后修复发生的关系。方法 利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模型,将60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缺血45分钟、缺血45分钟加再灌注6小时、24小时与48小时5组。用SP免疫组化法研究肺内源性bFGF与TGFβ在不同受创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检测两种原癌基因与bF  相似文献   
882.
积极审慎地开展创面愈合的基因治疗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尽管基因治疗的最早思路是用于治疗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CF),但近年来这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刺激特异性免疫反应、介导细胞杀伤等诸多领域。在组织修复方面,人们希望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去影响组织修复的自然过程,使正常条件下创面愈合的时间缩短,加速或使难愈的创面愈合[1,2]。但近年来,实验室与临床初试的结果尚没有完全证明该方法具有优于或完全能替代其他方法的优越之处,特别是有关转基因疗法应用于创面修复的目的性、安全性以及实用手段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故在临床应用前有必要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一…  相似文献   
883.
目的 研究烧伤后皮肤两种原癌原因(c-fos、c-myc)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蛋白的表达特征,探讨3种基因的调控关系,并以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胶原纤维含量的变化评价它们对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 建立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采用原位杂交、RT-PCR、免疫组化及V.G特染检测皮肤组织生长相关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烧伤皮肤组织中上述生长相关因子基因或蛋白的表达呈现一  相似文献   
884.
脂多糖对皮肤纤维母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我们从事的某些植物提取物实验中证实了其刺激纤维母细胞和表皮细胞生长的效果〔1〕。植物提取过程中可能存在内毒素污染问题。据报道某些细菌来源的内毒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增殖的作用〔2〕。本研究旨在证明植物提取物最常受污染的Ecoli内毒素对纤维母细胞和表皮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并通过其刺激生长所需浓度与植物提取物实际浓度的对比 ,来看其是否对我们既往显示的植物提取物的促细胞增殖效果产生了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 ①脂多糖 (LPS) 1mg分析纯 (Ecoli0 111:B4 ,Sigma)溶于 1mlPBS储存于 - 2 0…  相似文献   
885.
目的:研究激活内源性碱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肠系膜上动脉(SMA)夹闭所致肠,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24只大鼠分成内源性bFGF激活A组,bFGF治疗B组,生理盐水对照治疗C组以及正常对照D组。A组于SMA夹闭胶静脉推注于2,3丁二酮类化合物(BDM)生理盐水0.15ml(每只鼠含BDM 40mg;)B.C组分别于SMA夹闭45分钟后于松夹即刻从右颈外静脉分别注入0.15ml  相似文献   
886.
创伤后肠道通透性改变血浆标志物D乳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目的:观察创伤时循环D-乳酸与内毒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3种大鼠模型:(1)肠系膜上动脉夹闭1小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30%总体表面积深Ⅱ~Ⅲ度烫伤模型;(3)总胰胆管人工胆汁逆行灌注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于各时间点采集颈动脉及门静脉血,分别检测D-乳酸及内毒素含量。结果:(1)肠缺血1~1.5小时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均升高,再灌注后显著升高,二者存在明显正相关(r=0  相似文献   
887.
二胺氧化酶在创伤后肠道损伤中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78,自引:8,他引:70  
目的:探讨血二胺氧化酶(DAO)在严重创(烧)伤后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多种伤(烧)伤动物模型和烧伤患者或(和)组织DAO活性,结合相关指标和小肠组织病理变化探讨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结果:严重创伤后的前24小时即见血DAO显著升高,表明创伤早期即有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损伤。②血浆DAO的变化与小肠组织DAO的变化呈负相关,与内毒素(LPS)、血乳酸(Lac)、D-乳酸、肿瘤坏死因  相似文献   
888.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融合表达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融合表达质粒pcDNA3-VEGF.方法:采用PCR技术和DNA重组技术.结果:将编码人VEGF基因的cDNA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cDNA3.1(+)上,DNA测序实验结果证明cDNA序列正确,cDNA序列是由Kozak序列,翻译起始密码ATG,信号序列,编码序列和终止密码子等部分组成.结论:通过研究获得了VEGF细胞因子的融合表达质粒pcDNA3-VEGF,为进一步研究VEGF表达载体进行转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89.
890.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分化(EMT)与外伤继发假上皮瘤样增生(PEH)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1例创伤后继发PEH病变的标本及其边缘正常皮肤(PEH-N),采用组织病理学和间接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观察Ⅰ/Ⅲ型胶原(CoⅡ/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结蛋白(De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GFRI)、广谱角蛋白(CKp)和Ⅳ型胶原(ColⅣ)在PEH异常分化的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特征。结果组织学观察发现,与PEH—N组相比,PEH呈现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上皮基底部细胞顶一基极性紊乱、结构崩溃,细胞向间质迁移,在该部位的表皮基底细胞和部分附件上皮细胞中可检测到CoⅡ/Ⅲ、α-SMA、Vim和Des等间质细胞物,但这些上皮细胞CKp、ColⅣ、TGF-β1和TGFRI表达水平明显减弱甚至消失,并且在深层间质内发现大量游离的CKp阳性上皮细胞。结论PEH病变存在不稳定性EMT现象,上皮细胞去分化后再分化以及TGF-β1信号通路作用微弱可能赋予了PEH病变肉芽组织化而非形成增生性瘢痕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