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682篇 |
免费 | 5256篇 |
国内免费 | 8171篇 |
学科分类
地球科学 | 361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8篇 |
2023年 | 720篇 |
2022年 | 1475篇 |
2021年 | 1816篇 |
2020年 | 1444篇 |
2019年 | 1620篇 |
2018年 | 1460篇 |
2017年 | 1392篇 |
2016年 | 1426篇 |
2015年 | 1728篇 |
2014年 | 1632篇 |
2013年 | 1934篇 |
2012年 | 2080篇 |
2011年 | 1996篇 |
2010年 | 1953篇 |
2009年 | 1843篇 |
2008年 | 1843篇 |
2007年 | 1761篇 |
2006年 | 1672篇 |
2005年 | 1326篇 |
2004年 | 964篇 |
2003年 | 718篇 |
2002年 | 747篇 |
2001年 | 678篇 |
2000年 | 539篇 |
1999年 | 276篇 |
1998年 | 135篇 |
1997年 | 111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6篇 |
1976年 | 5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Since the late Quaternary Period, the rapid rising of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has greatly changed the East
Asian climate and formed different regional monsoon climates. Various microstructures of the loess in northern China have
formed under a variety of climatic conditions.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energy spectrum analysis are used
in this pap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exes of loess microstructures and the forming climates, and the indexes
include the diameter of sand grains, Ca/Fe valu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shapes of the loess from SEM microstructures pictures.
In terms of their respective climatic circumstances, the major microstructures of regional loess may be classified into nine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forms and particle sizes, such as loess formed in near-sand source, loess of granule sand dropping,
and loess formed in hot and rainy places, i.e. with the loess SEM pictures, climates of about 15 ka b.p. in different places may be evaluated. In conclusion, the clear and distinguishable loess microstructures and their indexe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can also deduce the evolution of climate, such as warm or cold and wet or dry, and even sandstorm
activities when the loess is deposited. 相似文献
92.
报告了中、美两国在喜马拉雅山区进行的第一次深反射地震试验的结果.试验剖面南起喜马拉雅山山脊南亚东县的帕里镇,向北穿过喜马拉雅山脊的荡拉,到达康马南的萨马达.剖面长约100km.共中心点(CMP)叠加剖面上显示出:1.在地壳中部有一强反射带,向北缓倾斜下去,延长达100km以上.它可能代表了一个活动的逆冲断裂或是一条巨大的拆离带,印度地壳整体或下地壳沿此拆离层俯冲到藏南之下.2.上部地壳的反射很丰富,显示了上地壳存在着大规模的叠瓦状结构.3.下地壳的反射同相轴呈现短而有规律的分布,显示了塑性流变特征.4.在测线南部莫霍反射明显,深度达72-75km.发现南部有双莫霍层的存在.5.试验中还取得莫霍层下面32,38,48s等双程走时的多条反射,向北倾斜,反射同相轴延续较长,信息丰富,反映了上地幔的成层结构和变形特征.这些结果对印度大陆地壳整体或其下地壳俯冲到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壳之下,并导致西藏南端地壳增厚的观点,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93.
94.
建筑垃圾是城市市政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堆填处理可能造成场地及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污染。传统观念认为,建筑垃圾中多为惰性或无害成分,对地下水影响有限,缺乏关于建筑垃圾堆填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的研究。选取2处建筑垃圾堆填场地,通过对场地周围地下水采样分析,得到场地周边地下水化学指标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识别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从而定量评价建筑垃圾填埋对周边地下水水质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填埋会显著影响周边区域地下水组分的浓度和质量,尤其是TDS、TH、Ca2+、SO42-等组分显著受到影响,填埋时间越长、填埋体量越大,影响程度越深。两场地区域范围内Na+、Ca2+、Mg2+、SO42-和TDS 5个组分或指标的空间分布整体变化趋势较一致,均表现为垃圾填埋场附近沿地下水流下游方向的点位浓度较高,其他点位浓度较低,验证了建筑垃圾填埋对区域地下水质量的影响。PMF来源解析确定两场地周边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有建筑垃圾填埋、岩石风化溶解、水岩相互作用和农业活动,在场地一来源贡献占比分别为29.2%、21.6%、24.2%和15.1%,在场地二贡献占比分别为15.6%、23.2%、28.4%和18.2%。两场地周围地下水质量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深,人为污染源正在成为地下水中离子组分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5.
Han Wenliang Gao Guoming Wang Guangqian Hui Yujia Department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国际泥沙研究》2000,(3)
I INTRODUCTIONThe settlement of particles in fluid has been studi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hydraulics, metallurgy andchemistry since the middle of 19 century because of its great importance. Although the settlement ofsingle particle and group settling velocity of uniform particles in still water are relatively well-studied, yetthe settlement of non-uniform particles in flowing water lacks understanding. For instance, Cunningham(1910), Richardson (1954) and Batchelor (1972), have obtained… 相似文献
96.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临震前和主震后的一段时间内(即7月12日至10月15日),位于震中区的昌黎台,断续记录到一系列(共31个)形变电阻率值下降(负)的脉冲。其中的9个负脉冲断续出现在主震前半月之内,它们叠加在震前连续加速下降的形变电阻率背景值之上,构成一种特定的异常形态。该台自1969年观测以来,首次记录到这种现象。 这些形变电阻率脉冲的主要特征有:脉冲幅度超过平时观测标准误差3—20倍;脉冲形态均为低于趋势背景值的负脉冲;每个脉冲的持续时间较长,约达13个小时左右;脉冲极小值时刻逐日后延,每日延迟的时间与引潮力极值每日延迟的时间一致。这表明形变电阻率负脉冲与引潮力在成因上有联系。同时还发现唐山地震系列中的一些较强地震的发震时刻也与引潮力密切相关。认为形变电阻率负脉冲的出现,是震源介质力学性质在临震阶段发生变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97.
涡轮叶片X射线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涡轮叶片X光无损检测系统精度低的缺点,提出一种X光DR数字图像的分辨率增强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组包含相对位移的叶片X光图像,通过一种频率域方法对它们进行亚像素精确配准,然后采用非均匀插值重建出一幅高分辨率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提高涡轮叶片X光数字图像分辨率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云在地球系统能量平衡和水循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特征的准确获取对于理解大气物理过程、改进天气和气候模拟具有重要意义。地基云遥感反演是了解云特征、评估卫星云观测能力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基云遥感反演获得快速发展,各种地基云遥感反演方法涌现,在2010年前后达到一个相对瓶颈期,已有的地基云遥感反演方法有几十种之多。从遥感手段上来说,地基云遥感包括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从遥感对象上来说,地基云遥感包括宏观特征遥感反演和微观特征遥感反演。就宏观特征来说,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云识别或云量的探测方法、云边界的确定方法以及云相态的反演方法。就微观特征来说,地基云遥感反演方法基本分为两大类型,最优化求解法和经验参数化方法。任何一种云遥感反演方法都有其相对优势和不足,对其进行b了总结归纳,论述地基云遥感反演的进展。不同地基云遥感反演产品直接存在着巨大差异,远大于单个遥感反演方法所给定的不确定性信息,表明现有地基云遥感反演仍然存在巨大挑战,归纳提出了云遥感反演中存在的若干挑战,以期为未来云遥感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参考。
相似文献99.
Xiao Yang Zhao Chang Sun Yue Wang Shun Wu Huanran Chen Hui Liu Hanlong 《Acta Geotechnica》2021,16(5):1391-1400
Acta Geotechnica - One-dimensional compression tests on quartz sands treated by 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MICP)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gradation and calcium... 相似文献
100.
Dehydration melting of solid amphibolite at 2.0 GPa: Effects of time and temperatur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OU Wenge XIE Hongsen LIU Yonggang ZHENG Xiaogang ZHAO Zhidan & ZHOU Hui . Laboratory of Material in the Earth’s Interior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iyang China . Department of Ge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China . Department of Ge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2005,48(8):1120-1133
The dehydration melting of the natural rock at high pressure is important to investigating the magma formation in the earth’s interior. Since the 1970s, a lot of geological scientists have paid more atten- tion to the dehydration melting of the natural rock[1―5]. Previous experiments of dehydration melting and observations of fieldwork argued that the dehy- dration melting of the rock was probably the most important fashion for the melting of the lower crust rock[6―12]. The genesis of most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