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科学   6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陈鸣 《地理译报》1996,15(4):59-62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我国的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它广阔的冲积扇上星罗棋布着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本文就是根据黄河下游的水文地质特征,从转变人的观念和开发黄河旅游资源入手,提出了要点线结合地开辟我国新的旅游线-黄河水上游,举办各种具有黄河特色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52.
总结了1994年在南海东部石油开发区及毗邻近岸海区开展的海底沉积物和海水共17个环境因子大面积调查研究的成果。文中探索性地提出一套适合于南海亚热带海区海底沉积物腐蚀性评价的方法,并根据调查和评价的结果评定出本海区各测站海底沉积物的腐蚀性等级。  相似文献   
53.
陆丰13-1平台场地海底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陆丰13-1平台场地地形地貌、土质和土力学分析及实测海洋水文资料,采用沉积学-海洋水动力学-土力学综合研究方法,对海底沙波的成因及其稳定性作出分析与评价。文中提供的一些海底沉积物的地质分析、14C测年等资料和采用的研究方法对今后南海北部大陆架的第四纪地质、海底沙波以及海底稳定性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4.
陈鸣 《矿物岩石》1990,10(4):14-21
通过同位素年龄、岩石化学、造岩矿物、副矿物、稀土元素、成岩物理化学条件和自变质作用等方面,讨论了诸广山复式岩体中斑状和小斑状二云母花岗岩的期次划分。同时,根据花岗岩的若干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变化规律,运用微量元素定量模式,探讨了花岗岩浆的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55.
陈鸣 《地图》1994,(2):55-57
有关北京的几种新型地图的研制陈鸣(北京市测绘院100038)为迎接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在市科委的支持下,我们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研究试制了几种新型地图:《北京卫星影像旅游地图》、《北京鸟瞰图》、《北京立体旅游地图》等。现将这几种地图的研制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56.
57.
岩庄陨石橄榄石的冲击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鸣  谢先德 《矿物学报》1993,13(2):108-114,T002
岩庄陨石在太空中经受过极高能的冲击碰撞、陨石中橄榄石出现的冲击效应包括:面状裂隙、位错、镶嵌状结构、砾化结构、固态转变以及熔融重结晶等。其中首次找到了天然击变玻璃,并发现两种产状的林伍德石。研究证实岩庄陨石经受的冲击波峰压高达100GPa,温度峰值大于2000℃。  相似文献   
58.
电缆地层测试资料能够提供地层冲洗带单点的流度,流度是DST测试外最优的储层渗流特征参数。然而测压流度与DST测试渗透率往往不匹配,影响储层产能评价和下一步作业的决策。为此,在电缆地层测试资料流型判断及流度计算的基础上,选取同时存在球形流流动及径向流流动的样本点,利用球形流流度分别建立了油气在2种模式下的视径向流计算方法,实现了对于径向流流型不存在的测压点视径向流流度的求取。最后将求取的径向流流度经过区域相渗资料以及流体黏度处理,得到有效渗透率计算公式,实现了由测压流度到地层有效渗透率的转化。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测压资料换算得到的气相有效渗透率与试井渗透率符合良好,在不同渗透性地层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9.
尹锋  陈鸣 《矿物学报》2012,(Z1):68-69
角砾岩是由未被磨圆的砾石经胶结而形成的碎屑岩。角砾岩可以形成于多种地质过程中,如沉积角砾岩、火山角砾岩、构造角砾岩以及撞击角砾岩等。与陨石坑研究有关的是撞击角砾岩。撞击角砾岩按照岩石特征,又可以分为石质角砾  相似文献   
60.
矿物物理学是介于矿物学、固体物理和量子化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矿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微区、微束和谱学探测技术、高温高压等实验技术以及计算机计算处理能力的提高,我国的矿物物理学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在矿物纳米尺度微观结构、矿物表面物理化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高压矿物物理研究方面更是取得较大突破.但我国矿物物理学研究也存在研究队伍萎缩、后继人才匮乏的问题.展望未来,矿物物理学研究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形成矿物化学键与能量、结构与物化性质、成因特征等诸方面有机联系的、统一的矿物物理学理论,进而推动矿物物理学在地质学、地球化学以及材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