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91篇
地球科学   4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思南站1961—2008年的逐日总云量和低云量资料,统计了平均云量、量别日数等基本特征,分析了云量年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云量长期变化呈减少的趋势,低云量长期变化呈增加的趋势,总、低云量在数值上愈来愈接近,中云量正逐渐萎缩。总云量和低云量有明显的年变化,隆冬到初春季节多,仲春到初夏、深秋到初冬季次之,盛夏到初秋季节最少。通过方差分析,云量数据稳定性差,8月低云量和10月总云量最不稳定,同比波动最大。  相似文献   
42.
广东省水稻纹枯病发生的气象等级监测和预报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水稻纹枯病发生机理出发,通过筛选满足纹枯病病菌侵入寄主的气象因子条件,即水稻纹枯病的促病气象指标:日平均气温23~30 ℃、日平均相对湿度≥91%、日照时数≤2 h、日降水量>1 mm,建立了水稻纹枯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促病指数Z,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纹枯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预报等级指标,通过1992~2006年历史回代检验,准确率为74%.2007年实际业务试报应用,其预报可行性较好.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在visual basic60环境下采用ActiveX技术实现MICAPS资料分时、分段、分层次、分要素的处理,其中包括常规资料、各类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传真图等等.  相似文献   
44.
李小龙  王华 《贵州气象》2008,32(4):33-35
综合考虑县级新建气象台站所处的地理环境、海拔高度、气候情况、土壤电阻率、建筑物结构以及雷电活动规律等诸多因素,设计业务大楼和观测场防护直接雷和间接雷的措施,以及业务大楼电源和信号防雷系统的可靠安装。  相似文献   
45.
研究和确定了矢量数字地图数据的质量评估因子和评估标准,介绍了利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进行质量评估的过程和做法,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46.
贵州都匀七星洞石笋剖面晚更新世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层学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17  
通过对贵州都匀七星洞4根石笋42件系统的TIMS230Th测年及694件稳定同位素分析,揭示的气候变化记录时限范围连续1~15万年,稳定同位素样品平均分辨率晚期达150~220a,早期达440~530a。研究表明,石笋δ18O曲线,相当于海洋记录的终止点Ⅰ及终止点Ⅱ具有特别明显的突变,其年龄分别为11.3kaB.P.及129.3kaB.P.,应为晚更新世顶、底界线的准确年代。晚更新世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MIS2~MIS5e相对应的气候地层单元,其界限年代也分别得到了明确的界定。相当于格陵兰冰芯记录、北大西洋沉积记录的YD事件、Heinrich气候突变事件,几个石笋记录取得了一致的准确定位及定年。其中YD事件为12.76~11.52kaB.P.;Heinrich事件的H1~H6分别为17~15kaB.P.,24.6kaB.P.,30.5kaB.P.,39.3kaB.P.,47.8~46.8kaB.P.以及60.4kaB.P.。对其与北大西洋沉积及格陵兰冰芯记录所揭示的短尺度气候突变事件的可比性,表明东亚季风气候变化,与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变化呈遥相关响应,对研究东亚季风气候驱动机制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和对晚更新世的地层学研究,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本文分析了我国地学期刊的现状,并从办刊的社会效益、经济条件、稿件质量、观念更新、出版周期、编辑人员素质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我国地球科学类期刊质量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48.
珠江工口以东近海水域污损生物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86年5月至1987年6月期间,在珠江口以东近海水域,距岸分别为15.7和71.7km、水深27和71km两处布设Z1和Z2两个浮标调查站,以研究该海区污损生物的组成及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在相对近岸的Z1站,各水层的污损生物均以无柄蔓足类、海葵和双壳类及多毛类等华南沿岸海区常见种类为主,其中网纹藤壶占绝对优势;而远岸的Z2站,则主要是有柄蔓足类和水螅,且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远远低于Z1站.  相似文献   
49.
井间电磁测井技术测量井间地层电磁波传播特性,通过正反演获得井间电阻率分布信息,由此揭示地层油气水的分布信息.井间电磁接收是井间电磁测井技术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展井间电磁成像测井系统研制中必须攻克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比磁反馈与无磁反馈两种天线接收幅度与相位特性,发现磁反馈接收天线频带平稳无相位跳变点,相比无反馈天线具有明显优势.在磁反馈天线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不同天线磁芯、不同天线缠绕方式对天线幅频特性的响应,发现这些参数均对天线幅频特性有不同影响,为天线设计与研制提供参考设计参数.在接收天线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噪声匹配放大、1/f滤波、工频压制、数字锁相放大、相敏检波等软硬件处理技术,进一步降低噪声,提高接收精度和灵敏度.为有效开展井间同步发射与接收采集,采用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提高同步与电磁波相位提取的精度.针对接收线路与系统中存在的误差,采用两距离井间电磁刻度方法进行压制.井间电磁接收样机研制完成后,分别在现场进行井下噪声测试、非金属套管井间、金属套管井间等系列井间电磁接收测量实验,研究与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的井间电磁接收技术可实现500 m以上大井距和双层金属套管井间测量.  相似文献   
50.
基础测绘成果及相关技术在雷电探测中的重要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当今雷电探测技术现状和雷电定位的基本原理,分析雷击点点位误差估算公式,研究探索现代测绘成果基准(时间基准、空间基准)及相关测绘技术在雷电探测定位过程中提高定位精度的重要作用,探讨研究成果在实际防雷减灾中的应用效率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