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2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1.
将已有的低温脂肪酶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PICZα上,并转化毕赤酵母X-33。在低温条件下诱导培养6d后,发酵液中可检测到低温脂肪酶活力。重组酵母发酵液加入二硫苏糖醇后单位酶活力达到32U/mL,与未加入该试剂的原始菌株相比提高4倍以上。对重组脂肪酶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其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为35℃,50℃温浴30min后,仍有30.04%的活性。以不同碳链长度的4-Nitrophenyl Ester为底物检测其底物特异性,结果显示其较适合作用于短链底物。重组酵母能够在BMMY培养基中胞外分泌表达带有His标签的重组脂肪酶,经镍柱纯化后,SDS-PAGE检测可得到大约35kDa的单一蛋白质条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Padang Cermin热泉环境基因组DNA构建古菌16S rRNA基因文库,并利用PCR-RFLP技术对其古菌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进行了研究.根据限制性内切酶AluⅠ和MspⅠ的特征性酶切图谱,将62个阳性克隆归类为14个分类操作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文库的覆盖度达90.32%.克隆文库的优势类群为OTU2和OTU1,分别占克隆文库的27.42%和20.96%.从每个OUT中选取一个代表性克隆进行16S rRNA基因的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Padang Cermin热泉中的古菌均属于泉古菌门,包括热变形菌目(Thermoproteales)、硫还原球菌目(Desulfurococcales)、杂色泉古菌(miscellaneous crenarchaeotic group,MCG)和未培养泉古菌(uncultured Crenarchaeota,UC),该热泉代表性克隆与GenBank数据库已有16S rRNA序列的相似性为91.9%~97.8%,而且与其相似性最高的序列均来自未培养的古菌克隆,由结果可见,Padang Cermin热泉古菌群落与已报道的其他热泉古菌群落的相似性较低,表明该热泉可能具有某些独特的特征,存在着特殊的古菌生态类群.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南极冰藻L4(Chlamydomonas L4)cDNA文库的筛选,克隆出一个具有5'和3'非编码区的40S核糖体蛋白S5(RPS5)全长基因序列.通过与GenBank中日本凋毛藻、拟南芥、果蝇、斑马鱼、非洲爪蟾、人等物种的同源基因或ESTs序列比对,得到了根据RPS5基因的序列相似性绘制的系统分类树,其符合传统的物种分类系统.证明了通过持家基因的一种--RPS5基因的序列相似性进行分子分类学研究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低温脂肪酶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南极适冷菌低温脂肪酶基因lip-948,将其与表达载体pPIC9K连接后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通过筛选得到高效表达低温脂肪酶的酵母菌株,该菌株发酵48 h后上清液中脂肪酶活力达到27.5 U·mL-1,普遍高于其他细菌低温脂肪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南极真菌的多样性,进一步揭示其生态学角色和筛选有特定酶活性菌株,本研究对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采集自阿德雷岛的6份样品进行了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其胞外酶活性测定。从6份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68株真菌,其中大型海藻腐烂物样品中分离到的真菌种类和数量最多,占所分离菌株总数的34.6%;对选取的15株代表菌株进行了真菌ITS1-5.8S-ITS2序列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属于4个纲,8个属,其中青霉属5株,假散囊菌属、地丝菌属和枝孢属各2株,生赤壳属、曲霉属、出芽短梗霉属和unclassified Onygenales各 1株,该结果表明南极地区具有丰富的真菌物种多样性,其优势类群青霉菌。胞外酶测定显示产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产生菌分别占供试菌株的64.6%、45.1%、14.6%,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可能在南极物质能量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海蓬子种子营养成分分析及制备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盐生植物——海蓬子种子的营养成分,并利用其种子油制备共轭亚油酸。研究结果表明:海蓬子种子蛋白质含量为42.59%,高于大豆和其它蛋白质植物;氨基酸组分较齐全,优于鸡蛋蛋白。种子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为89.77%,其中亚油酸为73.63%,组成类似红花油,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功能。用种子油制备共轭亚油酸,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率达到86.07%,共轭亚油酸含量将近70%,海蓬子种子油可制成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原料。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四片藻 (Tetraselmissp.)利用无机碳、氮源生长的情况 ,结果表明 ,四片藻以利用乙酸盐和脲生长最好 ,其最佳浓度分别为 1 .2g·L- 1 和 0 .6g·L- 1 。以总脂和脂肪酸组成为例 ,比较了基本培养基、有机碳、氮源培养基和无机碳、氮源培养基对四片藻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光培养条件下 ,上述各培养基对四片藻生长的影响差别很大 ,培养 7d ,有机和无机碳、氮源培养基中的细胞浓度分别为基本培养基中细胞浓度的 3.2倍和 2 .4倍 ;总脂含量以添加有机或无机碳、氮源培养基的较高 ,分别占细胞干重的 9.7%和 1 0 .3 % ;上述各培养基对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影响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8.
复合酶对卡德藻溶壁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892年 ,Klercker就用机械法从藻类中分离到原生质体。该法靠手工操作 ,难度非常大 ,原生质体的得率非常少 ,费时费力。1960年 ,英国Cooking首先采用酶解法从番茄幼苗根尖中的细胞用纤维素酶把原生质体分离出来 ,从而开创了酶法大量获得原生质体的新时期。由于此法的创立 ,才使原生质体培养、融合、转化等的一系列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尽管该技术被应用于陆生植物已有很长时间 ,但由于海藻多样独特的细胞壁组成和结构 ,其应用仍处于发展阶段。海洋微藻类因其结构简单和易于培养等特点 ,成为原生质体制备、细胞融…  相似文献   
19.
以南极菌Pseudoalteromonas sp.S-15-13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冻融循环及培养基中NaCl、葡萄糖含量和pH对多糖合成关键酶基因ugd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ugd的表达,在2℃和10℃培养温度下,培养24h后ugd的表达量约为20℃时的4倍;冻融循环后,ugd的表达量上调,第2个冻融循环后ugd的表达量较对照提高了6.85倍;NaCl对ugd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即NaCl含量为6.0%时ugd的表达量是对照(3.0%)的3.97倍,但含量达9.0%时ugd表达量仅为对照的2/5;葡萄糖能够提高ugd的表达量,当含量为2.0%时ugd表达量为对照的13.68倍;在一定范围内(pH5.0—8.0),pH的改变会促进ugd的表达,当pH为6.0时ugd表达量约为pH7.0时的2.15倍。  相似文献   
20.
从南极海泥中筛选获得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107,以常见植物病原真菌为主要指示菌,测定菌株发酵上清液的抑菌谱;研究温度、NaCl质量分数和初始pH值对其生长和抑菌活性的影响,并测定菌株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acillus sp.107发酵上清液对常见植物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