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科学   18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1.
以汶川地震震中距800 km范围内169个地震台站在震前40 d的连续波形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记录的可能异常信号,得到了两类比较明显、影响范围较大的震前异常信号,按照信号波形形态称之为:1)纺锤状异常。在约63%的台站中出现,持续时间1.5~2 d,振幅绝对值大多为1 700 count,优势频率约为0.2 ~0.3 Hz。 2)突跳异常。在约15%的台站出现,在南北分量出现较多,持续时间大多在2 000 s左右,振幅大多±2 000 count,优势频率约为0.1 ~0.2 Hz。分析异常机制认为,纺锤状异常可能与台风影响有关,突跳异常可能符合较新的孤立波前兆解释。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地震孕震过程和地震前兆异常信号的捕捉。  相似文献   
112.
提取巴颜喀拉地块东部边界鲜水河断裂、龙门山断裂及边界附近西秦岭构造区跨断层灰色关联度指标曲线,根据1999~2007年、2009~2015年及2015~2017年GPS速度场数据计算所得的鲜水河断裂、龙门山断裂及塔藏断裂剖面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寻找地块边界断裂活动的共性特征。结果表明,2009年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出现显著的SE向加速运动,之后数年一直维持这种高速特性,汶川8级地震的发生调整了该地区的应力状态,有利于芦山7级地震及九寨沟7级地震的发生;2015~2017年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在维持高速运动和高应力状态基础上继续增速变化,地块边界鲜水河断裂2016~2017-07跨断层观测数据显示的显著拉张加速变化与九寨沟地震有一定关联,具中期背景性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13.
2008年8月6日,甘肃武都台、陕西汉中与宁陕台垂直摆倾斜观测获得尖脉冲为主的扰动异常。根据异常出现时间、空间位置等信息,构建"源兆信号"传播函数,借助网格搜索及拟牛顿最小二乘法反演可能的"震源区"。所得模拟震源位于龙门山断裂北段汶川余震区,可能与距其约54 km的2008年8月7日平武—北川5.0级地震有关,传播起始时间为震前近33小时。  相似文献   
114.
利用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1992-2007年的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为统计样本,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年度地震预报进行了检验,从一个侧面评价了当前地形变监测地震能力.结果显示在16年中无中强地震漏报,其中报对地震4个,报错地震19个,对错比例为21%.这表明地形变对中强以上地震有较强的监测能力,但由于二者之间尚无确定的对应关系,导致了错报率较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5.
川滇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特征与强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通过对1991~1999、1999~2001年川滇地区GPS水平运动资料的非震负位错模型反演和形变应变场时空演化分析,结合地质构造,研究了块体及边界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强震蕴育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总体上本区呈现近SE向滑移叠加绕垂直轴顺时针转动的复合运动,1999~2001较1991~1999年运动速率及应变率减弱;②强震多发生在形变差异显著的块体边界附近和块体边界断层带的高应变积累闭锁段及其附近,以及区域应变率高值区及其边缘;③目前差异运动显著的块体边界带、断层闭锁段及区域应变率高值区有丽江—小金河断裂及其与剑川断裂交汇区、金沙江断裂与理塘—德巫断裂交汇区、安定河—则木河断裂、红河断裂中东段及其与小江断裂交汇区、怒江及澜沧—勐遮断裂。  相似文献   
116.
甘宁青地区现今构造形变异常与地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甘宁青地区大地垂直形变,断层形变和GPS水平形变测量资料的处理分析。结合地质构造和有形变资料积累以来本区域多次中,强地震活动,对本区现今构造形变异常与中强以上地震蕴育的一些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1)甘宁青监测区主要断裂附近构造形变相对强烈;垂直差异运动强度和变形态势随时间演变,水平运动变形呈明显的挤压走滑特征。(2)本区构造形变与地震蕴育的主控应力来自青藏块体持续NE向挤压运动;构造形变和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演化与块体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动态演化密切相关。(3)区域构造块体边界地带出现的异常隆起与高梯度形变带及显著的断层形变异常,是蕴育中,强震的标志,但地震并不一定发生在幅度最大的部位,而往往发生在断层形变异常呈现“趋势积累-加速-转折”变化特征的地段及附近,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强震危险性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17.
非连续变形正分析中的块体相互侵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非连续变形正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一种考虑多块体运动系统中特定块体边界允许适量侵入的方法--子矩阵高速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调整公式。以青藏块体东北缘及其周围地区为例,考虑特定块体边界不同程度的侵入,模拟得到:(1)考虑侵入后,的确使模拟的结果得到明显改善;(2)用子矩阵调整法考虑特定块体边界适度侵入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8.
利用非连续变形数值方法研究块体运动及其应力场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依据非连续变形数值分析方法 (DDA法 )的基本理论 ,提出利用地壳形变观测资料解算块体运动及其应力场的“位移载荷法”,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根据断裂分布格局建立华北不连续块体模型 ,利用经过重心基准变换的华北 GPS网观测资料计算了块体的运动方向 ,结果与观测资料比较吻合 ,块体视应力场的计算结果反映了本区的应力场状况。初步研究表明 ,DDA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新方法。最后对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9.
?????й????1999??????3????ε?GPS???????о?????8.0?????????????????????о?????????1)?????????????????????????????????????????????????????????壬???и????????????????????????2)???????????????????????????????????????????????????????????????????????????????????????????????????3)???????????μ?6?????????????????????????????????????????????????????????????  相似文献   
120.
大同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年速率比时空微动态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杰  张希 《地震学刊》2000,20(2):23-31
研究探索了由跨断层形主为测量资料撮无量纲的年速率比rh和r1的新方法,并给出了整个测量区域速率比的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强地硅前近源区形变年速率比在空间上、时间上存在中短及短期异常;(2)中短期异常显示,震前1~2年近源区年速率比正值(或负值)有逐渐增大范围、量值的趋势,震源区速率比值较小,似处于闭锁状态;(3)短期异常显示,震前3个速率比值增高,空间上呈现大范围正负值区异常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