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科学   1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地下水是志丹靖边地区主要的用水来源,针对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控制性数值试验的方法,选择志丹靖边地区典型的区域,分别设计不同的方案,建立数值模型,对地下水的不同开采方式和开采强度下的降落漏斗形态和最大水位降深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通过线状布井的方式沿河谷布设开采井优于在研究区内平均布井,并且线状开采强度应控制在600~800m~3/d·km~(-1)。对志靖地区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2023年10月7日阿富汗西部赫拉特省在不足1 h内接连发生4次Mw 5.5+的地震,称之为“2023年赫拉特地震序列”,此次地震序列是阿富汗境内过去20多年来遭遇伤亡最严重的地震事件,研究该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几何和快速分析损坏建筑物的分布状况对理解Herat断裂系统的构造机制、保障高效救援以及灾后规划重建等工作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基于欧洲空间局Sentinel-1升降轨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利用InSAR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获取2023年赫拉特地震序列的同震形变场,以升降轨InSAR观测为约束,反演确定发震断层几何和断层滑动分布,并对发震构造进行分析;基于多时相InSAR相干性变化探测方法分析并提取本次震后建筑物损毁代理图(building damage proxy map, BDPM)。结果表明,升降轨同震形变场均位于Herat断裂带和Siakhubulak断裂带之间,升降轨数据观测得到的最大视线向形变量分别约为32.3 cm和58.9 cm。反演结果显示,同震位错以逆冲运动为主兼具少量右旋走滑运动,发震断层北倾,倾角约...  相似文献   
103.
金秉福  吴波  张云吉  于健  韩旭娇  哈斯额尔敦  苏志珠  孔德庸  李秀彬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04-2024030004
沙漠中的岩屑是沙源母岩风化的暂时性中间产物, 是判别母岩性质和来源的最可靠最直接的标志。采用沙薄片岩性显微鉴定, 对库姆塔格沙漠北部的堑谷阶地、边缘台地、羽毛状沙丘以及沙漠南部洪积台地、干河床、边缘沙丘和丘间地等地貌单元的岩块和粗碎屑进行了多样品系统性岩石学分析。结果表明:库姆塔格沙漠岩屑岩石类型复杂, 涵盖3大岩类、14种3级岩类、121种5级岩类, 以中酸性喷出岩类和区域变质岩类为主, 常见的岩石为流纹岩、霏细岩、安山岩、粗面岩、石英岩和石英化岩。碎屑岩矿组成与粒度关系密切, 砾石>90%、粗砂50%~90%是岩屑, 粒度1.0 mm左右的沙粒岩石类型最多, 沙粒细则碎屑单矿物含量高, 这种状况使得沙漠不同区域、不同地貌部位沙粒岩性分布存在差异。岩屑具有不同的颜色, 暗色颗粒主要由中酸性喷出岩组成, 而浅色颗粒主要由石英质岩类和长英质矿物组成, 其中部分同类岩屑既有暗色也有浅色。沙漠中岩屑的岩石特征与阿尔金山山区出露的岩性基本一致, 沙漠中不仅含有阿尔金山十分发育的动力变质岩类, 而且还含有红柳沟—拉配泉段特有的蛇绿岩套混杂岩系的各种岩类, 显示出库姆塔格沙漠的碎屑与阿尔金山母岩的渊源关系, 但母岩风化的差异性以及山脉隆起不同历史阶段碎屑物输出的差异, 使得岩屑中各类岩石的含量与山区母岩含量不尽相同, 细晶质及隐晶质且抗风化的岩石成为沙漠岩屑的主要组分。库姆塔格沙漠中粗晶质岩类和碎屑单矿物南多北少、与抗风化岩屑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是冲洪积物由南向北运移的结果, 显示了沙漠沙与冲洪积物岩屑特征的相近性和继承性, 揭示了库姆塔格沙漠具有近源就地起沙的物源属性。  相似文献   
104.
孔德泉  万蓉 《岩土力学》2008,29(Z1):583-586
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面对城市固体废弃物激增所带来的人与环境之间的各种问题,卫生填埋法作为最广泛也是最彻底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卫生填埋场的建设与环境岩土工程领域内的诸多方面密切相关,针对卫生填埋场的建设中涉及到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在依据已有资料概括介绍国内外相关发展现状的同时,结合西安地区的特点,在填埋场场址和类型选择、废弃物工程性质指标、填埋场防渗处理、填埋场沉降计算和边坡稳定这5个方面对西安地区城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填埋场建设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相应建议,展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薄层平扫CT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收集2022年11月至12月我院感染科确诊COVID-19且胸部CT表现阳性的患者153例,所有患者自发病后1~14天行胸部薄层平扫CT检查和有较完整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60岁和> 60岁)和发病与CT检查的时间间隔(≤7天和> 7天)将患者各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表现特征的差异性。结果:153例COVID-19患者中,累及肺部(100%)、血管(93.5%)、气道(73.4%)和胸膜(70.1%),其中年龄组间的对比显示病变数量、部位、大小、容积和束带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与CT检查时间间隔分组患者之间,病变的形态、密度、机化和纤维化以及胸膜受累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部薄层平扫CT可明确早期COVID-19的病变位置和范围,对COVID-19的定性诊断和鉴别有一定的特征,即以形态的多样化、胸膜内和血管周分布、肺泡为单元的间质性病变、早期混合性磨玻璃影常伴明显的机化和纤维化、胸膜局限性增厚而胸水极少等有助于COVID-19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06.
用“DC4型超声波检测仪”检测未知纵波速度分布的嵌有石膏的铝板,沿每条射线采集透射直达波“到时”数据。用特殊的布置方法布置射线,使每条射线积分步长均为已知常数,并沿其做Radon变换(线积分),从而建立此“铝板模型”纵波速度分布线性代数方程组。编制ART加法修正方法R语言程序处理“到时”数据,重建“铝板模型”纵波速度分布,并提出识别石膏洞的充分必要条件、检验条件和“视察法”,通过重建结果识别出“铝板模型”上“石膏洞”的位置。此外,按照对“铝板模型”的相同的处理方式对“三板平面模型”进行实验及分析。本文重建图像的结果对于了解CT成像方法具有参考价值,有助于CT成像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7.
传统的悬浮泥沙浓度测量方法存在着各种不足,而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具有观测悬浮泥沙浓度的潜能.文章目的在于利用BP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形处理能力和黑箱模型的优势探讨长江口区快速测量悬浮泥沙浓度的可能性.根据2006年7月在长江口区的20个站位使用RD300K型宽幅ADCP测量得到的实测资料,提取其回声强度信息,把回声强度、温度、盐度、流速作为输入层变量,利用BP算法反演悬浮泥沙浓度,结果表明此方法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为18.64%),说明利用4-4-1模式的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拟合长江口区表层悬浮泥沙浓度是可行的,但拟合效果与流向无关,而是与采样现场的海况有很大关系.海况越好,拟合效果也越好.在拟合除表层以外其他水层时需要考虑声波传输过程中各水层物理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8.
利用MICAPS资料、自动站实况资料及NCEP/NCAR FNL再分析资料,对2016-2020年发生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的12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大尺度天气背景,对强降水发生前后的动力、热力、水汽等条件进行量化对比,对动力条件、水汽条件在空间和时域上的耦合和配合进行分析,探讨当地复杂下垫面对特大暴雨可能的增减幅作用,得出如下结论:(1)2016-2020年特大暴雨只在6、7、9月出现过,其中6月最多;特大暴雨的致灾率达83%,其中兴义受灾频次最多。(2)特大暴雨发生时200 hPa南亚高压稳定存在,500 hPa贵州附近多为高空槽,其次为两高切变线和低涡,700 hPa及850 hPa均配合有切变线,地面系统多为地面辐合线。(3)强降水发生前平均K指数为39℃,发生时增大至40℃,结束后继续增大至41℃;SI指数表现为不稳定度逐步增大,强降水结束后趋于稳定;700 hPa散度表现为辐合先加强再减弱,强水汽辐合时段超前于强降水发生,850 hPa在暴雨发生前多为辐散,暴雨发生时辐合强度迅速加大,700 hPa比湿平均11 g/kg, 850 hPa 16 g/kg。(4)...  相似文献   
109.
南海因受到高纬度气候、低纬度大洋以及东亚季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成为研究古温度和季风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通过研究QH-CL11柱状沉积物的GDGTs组成、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延伸的86个碳原子的四醚指标(TEX_(86)~H),分析南海北部GDGTs来源,并定量计算QH-CL11柱状沉积物记录的海洋表面温度(SST),从而探讨31 ka以来南海北部古温度变化的驱动机制。通过甲烷指数和支链/异戊二烯类指标等,确定isoGDGTs主要来自于奇古菌,适用于古温度重建。TEX_(86)~H温度显示出明显的冰期一间冰期旋回,与南海北部有孔虫和UK'_(37) SSTs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出现在TEX_(86)~H SST中的海因里希冷事件(H1-3)和Bφlling-Allerod暖期之前的温度大幅度上升事件(14.6 ka)反映了高纬度气候对南海的影响。南海SSTs和北太平洋MD01-2421 U~K'_(37)SST的差异(△SST5)可以用来反映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变化。△SSTs显示东亚冬季风强度在Bφlling-Allerφd暖期前增加,在新仙女木时期达到最大值,在全新世早期再次下降,然后在全新世中晚期缓慢增加,这与前人对东亚冬季风强度的认识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对重建长周期东亚冬季风强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磐安是浙江省26个相对欠发达县之一,近年来,该县深入实施“生态富县、生态富民”战略,县域城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文旅、生态工业、中药材等产业快速发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但也面临着国土空间有限、后续发展资源要素制约明显等问题。为了破解国土空间规划与新增建设用地的“双困”问题,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磐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