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球科学   1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研究深部条带开采覆岩裂隙发育高度这一采空塌陷区治理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综合运用工程地质钻探、钻孔电视与煤田测井3种方法对济宁煤田某煤矿覆岩采动裂隙进行探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缓倾斜(煤层平均倾角6°)、深埋(平均埋深538 m)、采留比1:2(采50 m留100 m)的条带式采动下,覆岩“三带”特征显著,空间整体呈“波浪式”破坏形态,地下采空区无明显空洞;垮落带发育高度为8.45 m,为采高的3.0倍,断裂带发育高度为57.55 m,为采高的20.6倍;覆岩“三带”发育高度判别的8个量化指标中,钻孔电视法比工程地质钻探法、煤田测井法精确度高。探测结果较为准确可靠,为深部条带采空塌陷区治理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2.
济阳坳陷地温—地压系统特征及其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7,他引:15  
济阳坳陷发育两类复式温—压系统,即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和低压型复式温—压系统。主要生烃凹陷同一层段的温—压系统平面分区特征在横向上有较大的变化: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促使与断层有关的油气藏富集在中浅层,低压型复式温—压系统造成与断裂有关的油气藏可以发育在相对深层;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可以产生长距离运移,而低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只能发生短距离运移。温—压系统控制油气藏分布,油气藏分布在相对低能区。  相似文献   
63.
构造掀斜对单断湖盆湖平面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刘震  曾宪斌 《沉积学报》1997,15(4):64-66
在陆相单断盆地中,如果不考虑湖水总体积的改变,当断块发生掀斜时,因非均衡构造沉降会发生以下五种变化:(1)缓坡湖退;(2)陡坡湖进;(3)湖心湖水变深;(4)湖面变窄;(5)可容纳空间增大。若干实例现已初步证实了这种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沉积盆地地温与地层压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震  曾宪斌 《地质学报》1997,71(2):180-185
地下地温和地层压力是控制油气生成和演化以及赋存相态的两个最基本的物理参数,地温与地层压力之间相互影响,理论推导和实际资料均证实,地温与地层压力保持直线关系,在地下不同的温-压体系中,地温与地质压力的直线斜率不,通常地下层中存在两类地温-地压直线,即浅层地温-地压直线关系和深层地温-地压直线关系,浅层与深层地温-地压直线关系的改变表明浅层与深层两种地温-地压环境中流体能量不同,进而反映浅层与深层在宏  相似文献   
65.
本文对GPS、GIS、RS三S一体化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进而建立参数方程,对一体化处理中的数据离散化、误差模型加以研究证明了其操作的可行性,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体化在实际工作中的程序,以及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低勘探程度盆地烃源岩早期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刘震  常迈  赵阳  李运振  沈怀磊 《地学前缘》2007,14(4):159-167
低勘探领域(深层、深水和新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而有没有有效烃源岩将决定该领域是否具有勘探价值,因此烃源岩评价是低勘探领域早期评价的关键。由于少井条件下烃源岩的评价参数几乎均未知,因此,低勘探程度与烃源岩早期评价是一对矛盾。针对低勘探领域的资料条件,探讨了在层序地层框架基础上的多项烃源岩参数的早期预测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1)层序地层格架分析法确定主力烃源岩层段;(2)地震速度岩性分析法确定烃源岩厚度;(3)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地震预测法估算烃源岩成熟度;(4)烃源岩综合评价。本方法充分利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和地球物理技术,实现了低勘探程度与烃源岩早期评价之间矛盾的转化,成为低勘探领域烃源岩早期预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7.
沾化凹陷长堤地区沙一段属于低勘探层段,目前在沙一段下部生物灰岩中钻遇高产油气,沙一段生物灰岩成为勘探热点,而生物灰岩发育模式及分布特征认识不清。以岩芯、录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对工区生物灰岩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以下几方面认识:1)结合前人层序划分基础,依据地震及井孔资料,将沙一段作为一个三级层序,并利用高频层序划分原理,将沙一段下部细分为三个四级层序,而生物灰岩发育于三个四级层序中;2)生物灰岩分布受古气候、相对古水深和古地貌控制,研究区沙一段时期为亚热带湿润-干旱气候,微咸水湖泊环境,生物灰岩发育在湖平面动荡的湖退体系域中,相对古水深处于稳定的下降过程,录井资料证实生物灰岩多分布于古地貌西南部缓坡及东部洼槽;3)依据主控因素建立生物滩发育模式,划分为缓坡生物滩发育模式和洼槽生物滩发育模式,并确定研究区生物灰岩内幕演化过程,指明研究区发育三期生物灰岩,三期生物灰岩依次向北部长堤潜山呈退积迁移;4)通过对四级层序中生物灰岩垂向发育特征和平面展布特征的分析,并基于敏感地震属性平面分布预测,结合古地貌,确定研究区生物灰岩呈南厚北薄,东部洼槽发育较厚,条带状分布的特征。最后,确定了长堤地区沙一段下部生物灰岩发育模式及分布特征,深化了湖相生物灰发育模式理论研究,为济阳坳陷沙一段特殊岩性油藏勘探和圈闭优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8.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早期预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烃源岩评价是深水区油气勘探非常关键的问题,由于深水区没有井钻穿始新统,所以本研究只能根据相邻浅水区钻井和区域对比的方法,通过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地震相、地震速度岩性等资料与相邻地区对比识别烃源岩,确定烃源岩的性质和分布。白云凹陷古近系地层沉积中,沉积密集段具有如下特征:(1)准层序逐步向岸推进;(2)陆源碎屑物质供应不足;(3)水体相对较深的中深湖细粒沉积发育。地震反射特征与有利烃源岩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白云凹陷恩平组湖扩体系域和文昌组湖扩体系域发育中弱振幅、中低频率和中高连续性地震相,是有利烃源岩发育区。利用单井资料建立起一个通过孔隙度来预测烃源层有机质成熟度的预测模型,泥岩孔隙度可以较容易从地震信息中获取,从而对白云凹陷的烃源层的热演化程度进行初步评价。根据沉积相与有机相的关系,直接将沉积相转换为有机相,预测有机相类型。在白云凹陷深水烃源岩预测实践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一套深水区烃源岩早期评价方法,包括:(1)层序格架分析法确定有利烃源岩发育的垂向位置;(2)地震反射特征分析法确定烃源岩的横向分布范围;(3)根据泥岩层速度计算烃源岩热成熟度;(4)沉积相转有机相预测有机相类型。(5)对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优选次洼。  相似文献   
69.
1 .IntroductionStrongearthquakesmaybethemaindestructiveloadsforoffshoreengineeringestablishment.Theseabedoil gaspipelinenetworkisthelifelineforoffshoreoilfieldproductionandsupply .Thefailureofapipelinewillhaveadirecteffectonoilfieldproduction .Theconsequ…  相似文献   
70.
海上油田油轮外输系统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上油田油轮外输系统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系统优化的数学模型。选用模矢搜索法、单纯形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三种优化方法进行了计算 ,得出在对某些非线性问题进行优化时 ,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和直接最优化方法 (如单纯形法 )相结合 ,既能保证得到全局最优解 ,又能减少计算时间。通过实例计算 ,得出油轮外输系统适用于离岸距离较远、产量较小的油田 ,其外输费用随离岸距离的增加变化非常小 ,但随油田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