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2篇
地球科学   86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内蒙古二道河子铅锌矿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矿床地质调查,并通过岩矿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研究,探讨了二道河子铅锌矿床成因。该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中,受北西向断裂-裂隙构造控制,矿体多呈脉状,围岩以火山岩为主,夹有砾岩。据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和Pb、Sr、Nd同位素测试结果:火山熔岩中SiO2质量分数为48.01%~56.44%,岩屑晶屑凝灰岩中为69.09%~71.73%。前者稀土总量高于后者,两者稀土配分型式相似,均显弱负铕异常;而前者Pb、Zn、Cu等成矿元素的含量却远低于后者。火山岩富集Rb、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Sr普遍亏损,相对亏损Nb、Ta以及Ti等高场强元素。火山岩ISr=0.704 925~0.706 632,εNd(t)=0.5~2.0,εSr(t)=8.5~32.8,tDM=619~730Ma。火山岩和矿石的Pb同位素组成十分接近,206Pb/204Pb=18.130~18.475,207Pb/204Pb=15.526~15.567,208 Pb/204 Pb=38.078~38.286,μ值为9.32~9.40。矿床主要围岩岩屑晶屑凝灰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64.2±2.3)Ma,这表明火山岩为混有壳源物质的幔源岩浆形成。火山活动分为2期:早期表现为中(基)性火山喷发;晚期岩浆活动发生于中侏罗世晚期,形成酸性火山碎屑岩。成矿物质由与火山岩有关的岩浆系统提供,富集于晚期岩浆中。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可能是晚期岩浆作用形成的次火山岩。矿床可能是岩浆分异的含矿热液沿火山岩中的断裂、裂隙充填交代形成,成矿时代为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22.
为查明青海驼路沟新型独立钴(金)矿床的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文章对矿区发育的块状、条带状和浸染状黄铁矿矿石进行了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和黄铁矿硫、铅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矿石的成矿流体氦、氩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3He/4He介于0.10~0.31Ra(平均0.21Ra),40Ar/36Ar比值为302~569(平均373),反映钴矿化流体主要来源于在赋矿岩系中深循环的大气降水;矿石黄铁矿硫同位素值分布集中且接近于零,δ34S变化于-4.5‰~+1.5‰,集中在-1.8‰~-0.2‰,显示深部来源;矿石铅以高放射性成因为特征(206Pb/204Pb>19.279、207Pb/204Pb>15.691、208Pb/204Pb>39.627),且自地层围岩→区域早古生代火山岩→矿石依次明显增大,可能指示高放射性成因矿石铅主要是由以深循环大气降水来源为主的热液不断从围岩地层中淋取而来。  相似文献   
23.
八大关斑岩型Cu-Mo矿床是我国内蒙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典型的斑岩型Cu-Mo矿床之一,矿体主要产出在成矿斑岩体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相学观察,矿床可以划分出5个成矿阶段,即钾长石阶段→辉钼矿-石英阶段→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阶段→铜(铅锌)石英阶段→石英-绿泥石±碳酸盐阶段。矿床内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有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和含CO_2的三相包裹体,但石英-绿泥石阶段石英中明显缺乏后两类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结果显示,石英斑晶中代表早期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为460~572℃,盐度ω(NaCl_(eq))高达59.76%,子矿物有石盐和代表氧化环境的硬石膏,气相成分富含CO_2,液相成分以H_2O为主,富含CO_3~(2-)。辉钼矿-石英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320~440℃,盐度ω(NaCl_(eq))为0.83%~63.13%,子矿物有石盐、赤铁矿和未知硫化物,可见富气相、富液相和含CO_2或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共存,且其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但盐度相差悬殊,指示成矿流体曾发生过沸腾作用;而铜(铅锌)-石英阶段的均一温度为260~340℃,盐度ω(NaCl_(eq))为0.42%~37.40%,子矿物有石盐和硬石膏,气液相成分以H_2O为主,富含CO_3~(2-)。与辉钼矿-石英阶段相比,该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变化尤为显著。石英-绿泥石阶段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37~306℃,盐度ω(NaCl_(eq))则低于10.86%,无子晶,贫CO_2。综合O、H同位素,初始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高盐度、高氧逸度和富CO_2的岩浆热液;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大气水的混合比例越来越高,成矿流体逐渐演化为岩浆热液和大气水的混合热液;晚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以大气水为主。通过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我们认为矿床的成矿物质是由同一流体带入成矿热液系统,但其沉淀机制却发生了解耦,即辉钼矿的沉淀主要与减压沸腾作用有关,而铜(铅锌)硫化物的沉淀主要与温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4.
25.
山东胶莱盆地位于胶东地区的胶北隆起区和胶南造山带之间,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叠置在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拼合带部位,它的周边被深断裂所围限和控制,因此属于一个断陷盆地。自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胶莱盆地经历了初始拉张、强烈拉张、稳定扩张和萎缩消亡的几个构造演化阶段。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生代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以及郯—庐断裂带的强烈活动的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胶莱盆地在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对胶北隆起区的大规模金成矿作用中的控矿构造的时空演化、矿液上侵驱动转移、成矿热动力、成矿流体和金属来源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6.
青海东昆仑造山型金矿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青海东昆仑地区典型金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及岩(矿)石S、Pb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认为矿床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与这里的造山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为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硫化物S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且出现两个峰值,塔式分布效应明显;Pb同位素组成分布集中、比值较高且矿床围岩与矿石的Pb同位素组成十分接近,反映硫、铅等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围岩地层;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强烈的俯冲与碰撞作用产生了深断裂、大型剪切带及次一级的褶皱和断裂-裂隙控矿构造,并诱发了流体成矿作用,从而导致区内数个大中型金矿床和矿点的形成与规律性分布。  相似文献   
27.
论胶西北河西金矿床成因及其动力学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胶东河西金矿床属于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体赋存于玲珑黑云母花岗岩体内,并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所控制.87Sr/86Sr的初始比值表明,玲珑黑云母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均为壳源深熔花岗岩.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表明,金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据硫、氧同位素组成判断,河西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可能与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流体活动有关,其成矿温度以中温为主,成矿压力为(1*!200~1*!400)×105 Pa.河西金矿床的花岗岩、蚀变岩和矿石的稀土与微量元素分布模式明显相似,说明它们有着共同的成因,与壳熔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8.
青海省乌兰乌珠尔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兰乌珠尔斑岩铜矿位于柴达木盆地西缘,为受花岗斑岩脉控制的斑岩型铜矿。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控矿花岗斑岩与围岩(似斑状)斜长花岗岩为钙碱性系列,具轻稀土富集、显著的δEu负异常和Sr、Ba、Ca亏损特征,形成于同碰撞造山环境,与华力西晚期—印支期松潘—甘孜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闭合有关。控矿花岗斑岩及其围岩热液蚀变强烈,显示良好的蚀变分带。主要蚀变有钾硅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控矿斑岩内部为钾化和硅化叠加绢英岩化带,近斑岩两侧围岩为绢英岩化带,外侧为青磐岩化带。铜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铜矿体空间分布、产状及规模受控矿花岗斑岩体控制。矿床的矿物组合、热液蚀变、硫、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矿床形成于中高温环境,流体和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乌兰乌珠尔铜矿属与高中温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29.
摇篮寨钨矿是新近发现于赣南张天堂地区的代表性岩体型钨矿床。笔者对其含矿岩体和矿石进行了成岩成矿年龄精测,分别获得细粒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56.9±1.7)Ma(n=11,MSWD=3.3),浸染状辉钼矿Re-Os同位素的模式年龄为(155.2±2.3)Ma~(156.5±2.1)Ma、等时线年龄为(155.8±2.8)Ma(n=4,MSWD=0.49)。结合区域最新获得的高精度测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本区钨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集中在150~160Ma),钨成矿和与之有密切成因关系的花岗岩类岩体成岩不存在明显时差(1~5Ma),本区的钨锡成矿对应于华南中生代第二次大规模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30.
内蒙古东珺铅锌银矿床闪锌矿Rb-S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内蒙古得尔布干成矿带一重要矿床类型,由于缺乏适当的定年方法,该类矿床的成矿年龄及其形成的地质背景一直不明确。东珺铅锌银矿床是一新近发现的热液脉型矿床,本文在对采自该矿床的6件闪锌矿矿石样品进行了结构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对闪锌矿的Rb-Sr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87 Rb/86 Sr和87 Sr/86 Sr同位素比值均有较大的分布范围,分别分布在0.283 8~6.503 0和0.713 685~0.725 241范围内,二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构成的等时线年龄为(130.2±4.4)Ma(2σ,MSWD=16),(87Sr/86Sr)0=0.713 176±0.000 057,指示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早白垩世大兴安岭地区处于伸展构造体制,因此该类矿床是在拉张构造体制的背景下形成的,与区内早白垩世浅成-超浅成岩浆侵入活动有关,它代表了区内一重要成矿阶段与成矿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