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篇
交通运输   1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基于模态应变能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袁明  贺国京 《铁道学报》2002,24(2):92-94
针对单元模态应变能法诊断结构损伤时需要完备模态的缺点,本文提出仅用部分低阶模态确定结构损伤位置和程序的方法,通过考虑高阶模态的近似贡献,能够得到较满意的诊断精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63.
大跨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张拉与体系转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实现大跨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以(160+406+160)m的双塔三跨自锚式悬索桥——桃花峪黄河大桥为背景,研究以吊索引出量控制为主、索力控制为辅的吊索张拉与体系转换技术。建立实桥有限元模型,计算吊索无应力长度,定义索头引伸出下锚垫板的长度值为引出量;采用引出量控制,从塔根向远离桥塔方向对称张拉吊索(每次8组),跨中几组吊索采取纵向相邻2组同时装千斤顶,在n号吊索张拉的同时,预拉(n+1)号吊索;进行主桥缩尺模型试验,对该方案进行验证及细节优化。研究结果及实际工程表明:采用该体系转换技术方案,主缆与吊索张力、临时墩反力、主梁应力计算值等均满足要求;缩尺模型实测应力、位移与有限元计算值吻合;主梁线形质量好,吊索索力精度高,快速实现了体系转换。  相似文献   
64.
对无碴轨道客运专线涵洞设计满足高速行车对结构沉降、变形和耐久性的严格要求,结合国内外有关规范、资料和国际咨询成果,在涵洞类型的选择、沉降、变形控制、涵洞分节、沉降缝设计等方面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5.
袁明  张明星 《中国水运》2007,5(7):92-92
本文主要以西攀高速公路薄坝安宁河特大桥右幅7#墩接桩处理为依托,介绍了该水中钻孔灌注桩接桩的原因,接桩方案比选,接桩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处理后的质量检测过程。  相似文献   
66.
对时速200km遂渝铁路东阳2号大桥系杆拱从设计参数的选用、结构构造、结构计算及受力特性等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67.
68.
全路第一座大跨度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喜旧溪河大桥,已由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完成施工设计,正由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施工建造。 为改善山区铁路运营养护条件,发展养护工作量少的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桥,铁道部决定将南昆线上包括本桥在内的清水河、南盘江、  相似文献   
69.
为了研究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斜拉桥体系的抗疲劳性能,对某PC(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缩尺模型进行了B类预应力混凝土的设计并进行了相关疲劳试验,从3个维度(主梁位移、索力变化、刚度)综合验证了部分预应力设计在斜拉桥设计上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部分预应力设计的斜拉桥主梁在正常行车状态下,拉应力控制较好的情况下,混凝土在拉压区交替变化时不会产生损伤开裂。几乎不对主梁刚度造成退化,同时位移与索力的恢复较好。还发现边界条件对于整个体系影响较大,承受了较大的荷载,因此优化边界条件,可以改善斜拉桥的荷载分配,从而改善受力性能。表明了混凝土斜拉桥采用部分预应力设计是可行的,可为后续PPC斜拉桥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0.
预应力混凝土(PC)连续箱梁桥作为中国大跨度桥梁结构中的典型桥型之一,其服役期内开裂和主梁下挠问题较突出,而主梁纵向预应力体系直接影响结构应力水平,可以改善相关病害.该文通过统计分析中国不同地区高速公路上7座不同跨径PC连续箱梁桥,计算主梁典型截面在恒载、收缩徐变、温度和汽车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效应,分析不同跨径的预应力箱梁桥在支座截面和中跨跨中L/2截面处各荷载作用产生的内力、应力范围,探讨了不同跨径范围主梁弯矩、应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