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5篇
交通运输   1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模拟了不同质量级别(Ⅰ、Ⅱ、Ⅲ、Ⅳ、V类)的岩体在不同反力锚杆间距和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试验;分析了锚杆反力对试验点所造成的变形量.研究表明:由锚杆对岩体施加反力所导致的试验点减少的变形量,在相同的岩体质量级别和反力间距情况下,随着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的反力间距和应力状态情况下,随着岩体质量级别...  相似文献   
162.
以涪陵青草背长江大桥北锚碇(重力式锚碇)为例,在北锚碇地基持力层部位进行了原位摩阻力试验,结合室内岩块力学试验成果及地基持力层的工程地质状况,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与地基持力层基岩接触面的峰值抗剪断强度参数、抗剪强度参数以及比例界限值相对应的抗剪断强度参数进行了详细研究.结合现行规范、规程及行业标准对摩阻系数的不...  相似文献   
163.
在役给水管道内涂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生长环对给水管道的影响,寻求合理有效的方法抑制生长环的形成,能够有效地延长给水管道的寿命,提高管道性能。从改善管网水质、改善水力条件等几个方面,分析在役给水管道内涂覆技术的应用优势。总结了国内外多种在役给水管道内涂覆技术。  相似文献   
164.
针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维中存在的维修周期长、成本高、质量低、存在过度修和欠修等问题,开展轨旁智能运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轨旁智能运维基于AI(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深入讨论了轨旁智能运维技术面临的核心挑战,基于AI中台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数据为驱...  相似文献   
165.
赵原明  谭志成  赵明 《机电设备》2006,23(1):I0030-I0032
该文结合国内船舶设计手段现状,通过 PDM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以PDM为有效的协同设计手段,实现异地协同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6.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悬浮进样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于测定样品中微量金属元素具有灵敏、快速、选择性高等特点,但测定前必需进行样品前处理。根据前处理的样品特性选择不同的进样技术。本文对悬浮进样技术的特性和特点进行了概述,分析比较了与其他进样技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7.
直线匹配在结构化物体的三维轮廓重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常规直线匹配方法在处理倾斜影像时效果欠佳。本文从解决航空倾斜影像存在的视角差异问题出发,提出一种透视投影空间下的无人机倾斜影像直线匹配方法。首先,根据地面结构化物体提供的几何约束关系,恢复相机的外方位元素,构建出透视投影矩阵,将原始倾斜影像纠正为近似正形影像,使影像间视角差异减小;然后,对正形影像进行直线提取与匹配,得到匹配线段;最后,利用透视投影矩阵对匹配线段做逆变换,得出原始影像的匹配线段。通过三组无人机航空倾斜影像进行实验可以发现,与直接在原始影像上进行直线匹配相比,此方法在匹配线段的数量和正确率上都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8.
碳税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碳定价机制,对于碳减排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制定碳税政策,不仅是应对国际碳贸易壁垒的关键选择,更是促进我国“30·60”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汽车行业产业链长,以汽车行业作为试点行业开展碳税政策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汽车行业碳减排,提高汽车产品低碳竞争力,同时可以形成辐射带动效应,为全行业开展碳税政策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在借鉴国外碳税政策的基础上,对我国碳税设计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对比分析我国汽车行业现有税种的税收特点,对碳税的可融入性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了碳税设计思路,为进一步的汽车行业碳税政策设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