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33篇
交通运输   2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2 毫秒
51.
结合现有煤港除尘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对输煤系统中除尘器的效率和适用性综合比较.给出适合处理煤尘的除尘器类型,并结合实际工程对除尘系统进行简单计算.  相似文献   
52.
惠河高速公路路面出现大量的反射裂缝,为延缓裂缝的产生,在改造加铺前采用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做为粘结层,从室内性能试验研究及试验路的检测情况看,可以达到抗裂封水效果,并且施工工艺较为成熟,可大规模使用。  相似文献   
53.
预应力锚索框架是目前边坡治理的一种新型结构.它能达到彻底治理的目的,同时经济可行、美化环境.本文介绍预应力锚索框架在青海平安至阿岱高速公路边坡治理中的应用.重点介绍边坡区工程地质状况、锚索框架的内力计算、工程措施,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4.
就玻纤网的应用原理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5.
水底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隧道结构沿纵向将穿越不同的地层条件,具有不同的地层渗透系数,因而对地层中的孔隙压力分布规律将产生影响,并最终导致作用在衬砌结构上的水压力沿纵向发生变化,影响纵向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征。如不对此进行准确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会对隧道纵向结构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针对水底隧道穿越纵向不同渗透系数地层条件时,分析隧道纵向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特征是十分必要的。文章结合厦门海底隧道工程,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进行纵向地层渗透系数对隧道纵向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特征的影响的分析,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合理的开挖顺序对隧道围岩稳定和支护措施优化有很大的影响。文章结合净距2.0 m非对称公路隧道工程实践,通过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研究分析了隧道开挖顺序对支护力学行为特性及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先开挖较小断面隧道优于先开挖较大断面隧道的结论,为非对称小净距隧道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结合广州大学城供热供冷管道过江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监控量测所得数据,介绍明挖竖井施工地表沉降情况;提出控制地表沉降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8.
变径清管器在西一联管线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庆油田的一条变径管线的清管工程的描述,给出了清管方案及通球的过程,并总结了几点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浅谈高速公路路面不平整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路面产生波浪、碾压车辙、坑凹、接缝台阶等不平整现象的原因并从填料、压实、排水等方面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0.
节理岩体隧道围岩稳定性判定指标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隧道围岩失稳模式和稳定性判据一直是工程界争论的焦点,迄今没有科学合理的标准,常以洞周位移或塑性区经验值作为稳定性判定指标。洞周位移受围岩弹模、隧道形状等因素影响,而且不同部位变形值差异很大,很难找到统一标准;以塑性区作为稳定性判据优于以位移作为判据,围岩塑性化反映连续介质宏观塑性流动力学动态,而不能用于量化判定由优势结构面控制节理岩体破坏的隧道稳定性。文章结合细观节理形态和变化,通过UDEC离散元程序,研究节理岩体隧道失稳模式及量化的稳定性判定指标,探讨了细观结构机制和宏观力学行为关系。结果表明:(1)结构面极大地削弱岩体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结构面变形与强度性质对于隧道稳定性起着关键控制性作用;(2)节理岩体隧道扰动区可划分为脱落区、张开区和剪切滑移区,其中脱落区表征围岩失稳模式,张开区围岩处于脱落临界状态,即塌方潜在区域;(3)剪切滑移区是诱发围岩发生渐进性破坏主因,提出将剪切滑移区作为节理岩体隧道稳定性判定指标具有严格力学依据,可以定量化评价围岩稳定程度。最后,以在建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为例,对比了锚杆支护前后力学效应,验证了以剪切滑移区作为节理岩体隧道稳定性判定指标的可靠性、合理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