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9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杨翠玲  魏博  王小亮  高淑玲  张哲 《精细化工》2013,30(4):461-464,480
用盐酸和焙烧处理的方法对坡缕石黏土进行了改性,制备了酸处理坡缕石黏土和热处理坡缕石黏土,用XRD和TEM对不同方法处理的坡缕石黏土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并使用黏土对木质素磺酸盐废水进行了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为1.0 mol/L,60~70℃,改性处理6 h条件下制得的吸附剂相对于原土及热处理的坡缕石黏土吸附效果最好,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其平衡吸附量可达到343.99 mg/g。实验证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32.
混杂纤维混凝土在桥面铺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开发了一种集优越力学性能和良好耐久性能于一体,既能满足桥面铺装层的功能要求又能解决桥面铺装层早期破坏和耐久性低问题的新型桥面铺装材料——混杂纤维混凝土。引入聚丙烯仿钢丝粗纤维来代替部分钢纤维,既可降低工程造价又可降低铺装层的自重,其对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提高可和钢纤维媲美,甚至比掺单钢纤维更高。在混杂纤维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和引气剂,与素混凝土和单一纤维混凝土相比,抗弯强度、弯曲韧性明显改善,抗渗等级提高到29级,抗冻融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耐久性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是桥面铺装材料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3.
内蒙古某含银铜矿石,由于其铜氧化率达20.16%,采用常规浮选工艺回收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优先浮选硫化铜后浮选氧化铜的原则流程,以丁基黄药与Z200质量比为3 GA6FA 1的组合捕收剂为硫化铜的捕收剂,以Na2S为氧化铜调整剂,采用丁基黄药与羟肟酸钠混合捕收剂为氧化铜捕收剂。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的条件下进行闭路试验,硫化铜经1次粗选和2次扫选,氧化铜经1次粗选1次扫选,所获得的硫化铜和氧化铜粗精矿混合产物经过4次精选,最终可获得铜品位为19.18%、银品位为2 308 g/t,铜回收率为80.90%、银回收率为81.03%的铜精矿产品。   相似文献   
34.
基于铜矿石化学成分分析、主要矿物组成及铜物相分析结果,对内蒙古某铜矿石进行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75%,采用组合捕收剂Z-200和丁基黄药及在精选二中加入氧化钙的最佳条件下,闭路试验可获得较好试验指标,铜精矿铜品位22.47%、铜回收率95.78%。  相似文献   
35.
乔金丽  刘波  李艳艳  高淑玲 《煤炭学报》2010,35(9):1466-1469
综合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方面因素,用边坡的实测数据对网络进行了训练,建立了确定边坡稳定的遗传规划模型,用测试样本对模型进行测试,并应用于工程实例中。研究结果表明:运行结果通过二叉树的形式表达出来,更为直观,定性地确定了边坡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其安全系数的非线性关系;预测值与实测值是一致的,误差仅为3.48%,在工程允许范围之内,模型的预测性能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36.
<正>目前,挥发性盐基氮(TVB—N)是国标中用于评价肉质鲜度的唯一理化指标.对于冻肉而言,由于影响其TVB—N值的因素较多,且容易被忽视,常常造成测定结果缺乏代表性,给质检工作带来不良后果.为此,我们结合日常检测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试验,对影响TVB—N测定结果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出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便利用TVB—N对冻肉新鲜度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轻钢厂房的实际工程建筑及结构设计实践 ,阐述了轻钢结构厂房设计的特点、要点及经济效益。并且提出今后设计工作不断探索和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
就高校经费短缺的主要原因进行透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9.
流场特性是决定螺旋溜槽分离性能的重要因素,基于数值仿真技术,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VOF多相流模型对四种下斜角的螺旋溜槽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随着下斜角的增大,流体向外缘运动的趋势被削弱,外缘流膜变薄,而中部及内缘处的流膜厚度相应增加;主流切向速度有所增加,二次环流范围变大,但环流强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将对颗粒运动及其分离行为产生影响;湍流的作用强度明显加强,有利于改善槽底颗粒的悬浮状态。  相似文献   
40.
螺旋溜槽内的二次环流是固体颗粒分带进而实现分选的关键流场,深入研究二次环流分布特性有助于揭示其分选作用机制。本文采用CFD方法考察了不同数值条件对螺旋溜槽内横向流速分布的影响,确定适于螺旋溜槽中水流特性的计算方法,进而查明二次环流在螺旋溜槽内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当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网格划分数量为522410、底壁网格尺寸设为2 mm时,CFD模拟结果更稳定,与横向流速理论分布特性也更加吻合;随过流圈数增多和主流速度增大,流体的离心惯性力加强,二次环流由此形成并渐趋稳定,同时横向流速分界点(内外流速转向点)位置下移,上下流层分流比例改变,上部流体沿水深分布特性亦愈加稳定;二次环流形成后,随着流体质点位置外移,横向流速分界点位置亦下移,二次环流轮廓呈现内薄外厚形态,表面流体质点的最大向外速度和下部流体的最大向内速度均出现在螺旋溜槽外缘端点以内10mm左右。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螺旋溜槽内颗粒运动和分选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