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工业技术   108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3.
8月28日,河北省水利厅组织举办全省河湖"四乱"清理暨河湖管理范围复核划定培训班。培训通报今年以来河湖"四乱"清理及河湖管理范围复核划定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明确目标任务,部署工作措施。河北省水利厅厅长位铁强出席培训并作重要讲话,现将讲话编发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采空区突发涌水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的安全威胁,以齐大山铁矿为研究对象,以高密度电阻率法含水构造带理论模型的正演模拟研究为基础,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采场南帮含水构造带的异常范围进行了圈定;运用瞬变电磁法进行了二次探测,并对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圈定的异常范围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含水构造带显示为低阻异常特征,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成果图中显示的两处低阻异常与含水构造带理论模型的正演模拟结果一致;同时,在瞬变电磁法探测成果图中显示的低阻区域均在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圈定的低阻异常范围内,二者相互验证,这两处低阻异常均为含水构造带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的显示,表明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瞬变电磁法组合识别技术可实现对隐伏含水构造带的先导性探测。  相似文献   
5.
6.
胖嫂留言板     
时值春节,亲戚朋友聚会,免不了“多贪几杯”,无酒不成席,可这酒喝多了既伤身又有失体面。许多读者来信、来电话询问是否有简单可行的解酒方法,这不,还真有读者解人之难,以下九种家庭解酒方,您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7.
高温酸化助排剂HC2-1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了满足高温油藏和深井酸化作业残酸返排的需要,通过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和复配研究,得到了高温酸化助排剂HC2—1。其性能评价结果表明,HC2—1具有使用浓度低、表面活性高的特点,在20%的HCI溶液中,当其浓度为50mg/L时,表面张力为20.7mN/m;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在180℃下恒温48h,HC2—1仍保持较高的表面活性;具有良好的耐盐能力,加有HC2—1的20%HCl溶液和CaCO3反应至HCl完全消耗,整个反应过程体系无新相生成且表面张力基本不变;可增大酸液体系的润湿角,进一步降低毛细管阻力,使酸液返排率由46%提高到97%,在促进酸液返排的同时与原油不发生乳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可入肺气郁结所致瘰疬……效果极佳。”但是。在万千而神奇的大自然中,选择夏季这个生命力最为茂盛的季节来结束自己生命的花花草草其实很多。为什么独独夏枯草占了“夏枯”之名?[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作者的实践,从教材、学生、教师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高校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日益增加的人类活动正在影响着我们这个星球的热量平衡和生态平衡,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预计在今后50年中,地球温度可能上升2—3℃,这将对区域性气候和植被产生影响,并将导致极地冰盖的溶化,使许多人口稠密区被上涨的海水淹没。所以,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今后一段时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